新浪财经

持续营销反应冷淡 基金拆分盛况不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7:13 21世纪经济报道

  基金拆分又迎来一波小高潮。2月26日信诚基金对旗下的信诚精萃成长基金进行拆分。粗略统计,近期还将有银河、嘉实、鹏华、国联安、国泰、万家、宝盈等多家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进行拆分。基金拆分这种持续营销方式再次引起关注。

  “只能说拆分基金的销售情况很一般,市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反响。”据本报记者了解,这次管理层批量放行基金拆分,但目前基金公司的持续营销情况不理想,与2006年首现基金拆分后的火爆场面相距甚远。一位基金销售人员介绍,就现在的市场表现,拆分基金原来那种在两三天内按比例配售完的情况是不可能的了,目前投资者仍在观望。

  基金拆分中的误导性营销行为曾被证监会严厉批评。那么,拆分后的基金真的如投资者想象的那样“价廉物美”吗?上海证券研究员张瑾对记者表示,在基金拆分前后,投资者在心理上会有不同感觉,但其资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动,只是从净值转变成了份额。

  拆分意在管理费

  近日公布将进行基金拆分的基金公司,都一致宣称是为了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增加基金的流动性。不可否认,对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的拆分无论是对基金结构的稳定性,还是对资金规模的扩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基金公司的拆分动机可能并非那么单纯。

  张瑾对记者表示,由于市场还不十分成熟,不少投资者仍然青睐于净值低的基金。对此,信诚精萃成长基金经理吕宜振也表示,“净值高的基金的确会构成投资者心理上的门槛。”于是基金公司就会选择拆分来化解投资者的“恐高”心理。

  对基金公司而言,基金拆分净值归一后,运用限时限量申购的营销手段,基金规模往往会翻倍增长,伴随而来的是管理费的大幅度上升。以现行固定比例1.5%收取管理费的基金公司为例,资金规模每扩大10亿元,实施基金拆分的公司便可多收入1500万元管理费。然而,基金拆分对投资者而言并无实质利益,仅是净值和份额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持有的基金总市值并没有变动。

  “拆分基金本身,可能就是市场逐步成熟中必然历经的一个过程。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不成熟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少,因为高净值并不意味着代表高风险。”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如是表示。

  拆分难言优势

  对于管理层此次批量放行基金拆分,海通证券研究员娄静认为,这是管理层传达出要稳定市场的态度。张瑾进一步解释说,近期管理层对基金拆分的用意和对新基金的放行是一致的。那么,面对新发行的基金和拆分的老基金,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信诚精萃成长基金经理吕宜振表示,相对新发行的基金,老基金拆分至少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拆分基金有投资组合可以供投资者参考;另一方面,作为一只绩优的老基金,有历史业绩,而投资新基金之前,只能考虑该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风格。

  但一只最近新发行基金的基金经理对此并不表示赞同:拆分基金并没有明显优势,建仓速度快在目前震荡市中比较有利,但建仓速度和仓位大小方面的区别,不是收益差异的决定因素,基金产品的投资配置结构更为关键。

  张瑾认为,用基金产品阶段性的业绩来评级是不客观的,应该注重基金整个投资的过程,包括最后套现的结果。至于投资者可以用来参考的收益率期限,娄静认为,半年或一年的期限比较适宜。

  基金公司提示不足

  2006年7月,富国天益基金成为国内第一个实施拆分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后,市场就出现了基金拆分热。但现在情况明显不同,投资者热情有所减退。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对比现象,主要原因不是投资者已经变得成熟了,而是由于市场环境不同。在当下震荡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并不仅仅只是对拆分基金表现出了冷淡。

  基金拆分的非理性狂热,与投资者不成熟有关,但与投资者教育同样重要的是,基金公司自身也需要更加成熟和理性。基金公司为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而推出种种持续营销手段无可厚非,但同时基金公司面对公众,有责任为投资者提供有关业绩和价值尺度的正确认识,同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目前有些基金公司又采用自购方式表达对旗下拆分基金的信心。据万家基金公司3月3日公告称,公司拟于3月5日通过代销机构申购万家公用事业基金500万元。据记者和万家相关负责人确认,这500万元申购基金的持有期限将不少于6个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