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什么是基金长期绩效的依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7:0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投摩根海外投资经理 王邦祺

  我在摩根富林明伦敦总部待了几个星期,中间也发生了不少插曲,其中之一是跟门口的警卫有关。到伦敦的第二天,门口的警卫问我,为什么会连续两天到这边却没有员工证?我细细解释了半天,并试图找新兴市场团队的交易员下来保我进去,无效;再找新兴市场的基金经理下来保我进去,还是没用。原因是大厦规定,没有员工证的访客不允许连续两天都在这边,直到新兴市场投资主管出面跟警卫室负责人按程序申请,才符合规定,中间确实没有半点通融。

  习惯了在经济高成长的地区生活,也习惯了新兴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关注明文规定的同时,也会注意遵循行业中的潜规则,这可能是由于制度往往会跟不上经济变革的步伐有关;在英国摩根富林明总部,从警卫到总部里面的基金经理,都会按照确定的程序办事;这几个星期,我跟着他们去拜访上市公司,不论是刚到四个月的研究员,或是管理基金超过20年的资深基金经理,他们去看公司都会问一样的问题:包括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展望为何?公司准备做什么来改善本身的绩效以及准备怎么改善股东权益?所写的拜访报告一定是主要围绕这几个内容,只不过经验不同看法上有所差异。

  另外一个插曲是,我发现摩根富林明的基金经理的学历背景非常有趣。新兴市场团队的投资主管大学时主修的是哲学,其他负责新兴市场的三个基金经理,一个拥有现代语言学博士的学位,一个原本主修中东历史,另外一个是有20年交易经验的资深交易员升任,没有大学学位。隔壁全球投资团队的自然资源基金的操盘人,竟然是一个合格的地质勘探师,还有一个负责直接投资的基金经理原本是医生,原本念商学院或是经济出身的投研人员反而只有一半左右,跟我们原本的想象确实不太一样。

  那位主修中东历史的基金经理告诉我,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的专业背景,而在于你就读的学校会给你什么样的思考训练。一流的大学如牛津、剑桥等都会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帮助投资人员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反过来讲,如果在资产管理中有独立的逻辑观点以及实际的操作绩效,专业背景又怎么会成为选择投资管理人员的障碍呢?

  他笑称,其实中东历史的学位背景对于他管理中东与土耳其的市场很有帮助。在讲究团队协作的时代,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商科MBA背景,是否还能激荡出多元的投资观点?其实这很难说。摩根富林明的投资决策一向采取合议制,每个人以各自的专长与观点参与投资决策的讨论,当投资方向在多元观点中通过严谨的辩论得出,整体团队的投资水平就会有相当的保障。

  专业和诚信是基金行业的生命,对投资人而言,是把资产交给单一的基金明星来管理,以自我发展和自我规范为主?还是交给一群有能力长期维持固定投资水平的团队,依赖团队和制度建设?人在伦敦,我思考着这个带有价值判断的命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