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现在还没到牛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 11:01 中国经营报

  基金经理访谈

  受累于一些企业的巨额融资计划,近期股市大幅下挫,即使管理层连续放行新基金,也没有改变2月25日的市场大跌。巨大的市场压力下,牛市临近终结的说法开始流行。市场流动性真的开始逆转了吗?本报记者专访了本次新发基金之一、天治基金投资总监、天治创新先锋基金基金经理余明元博士。

  《中国经营报》:近期,市场在大小非解禁以及中国平安(601318.SH)、浦发银行(600000.SH)等巨额再融资压力下,再次大幅下挫,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是否过度?

  余明元:这可能是投资者的心理压力过大。整个市场连续下挫,大小非持有人减持动力已经不足。比如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600036.SH),股价已经跌了很多,非流通股东减持动机和压力已经不大了。

  再融资方面,中国平安最终再融资额可能包含约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浦发银行已经下调融资数额等。但这些融资方案即使董事会同意了,还要报证监会审批,批下来可能也要等到七八月份了,投资者不必过度担忧。

  《中国经营报》:为何再融资计划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市场上的流动性是否已经开始逆转?

  余明元:如果再融资计划是做资产收购,能增厚企业盈利,市场还是欢迎的。但像浦发银行这次融资是摊薄业绩补充资本公积金,加上这样的弱市环境,投资者担心也无可厚非。

  另外,这次大跌也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打压的结果。除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外,市场还传言大秦铁路(601006.SH)、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石化(600028.SH)等的巨额融资计划,导致这些个股一度成为投机者大举做空的重灾区,但最后证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其实,在第二次批新基金发行时大盘已经走稳,即使当天公布1月CPI为7.1%。后来浦发银行等一系列巨额再融资计划谣传,把大盘打到了目前这个位置。到第三批新基金发行时,市场似乎并不领情。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上流动性已经开始逆转,依我看,场外资金流动性还是过剩的。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现在已经到了牛市的末期吗?

  余明元:我不认同这种说法。目前,市场利空因素基本上已经出尽,利好因素开始出现:首先,政策底已经显露出来;其次,市场传言会降低印花税;融资融券试点规章已经全部出齐,如若开闸可能为市场带来8000亿元或者10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中国经营报》:创业板很快就要出来了,作为一只专注于创新先锋型公司的基金,你们对创业板有什么看法?将来会如何布局?

  余明元:对于未来即将出来的创业板,关键还是看股票的估值水平以及未来的成长性。如果创业板上的股票一开始就有50~60倍市盈率,我们也不会考虑。

  创新先锋型公司并非仅仅是网络、网游这些新兴行业,很多企业的增长动力都在于创新。中国已有的和潜在的蓝海型企业,分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整合创新三类,包括中兴通讯(000063.SZ)、中联重科(000157.SZ)、招商银行等。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公司,把握创新对业绩、对企业成长性的贡献。

  2008年是一个震荡市,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会紧跟国内外的经济热点和发展形势。第一,比较看好所受益于通胀的公司,如钢材、化工、有色。第二,有一定业绩支撑的创投概念股。第三,银行股。近期银行等金融股调整很大,被过度抛售,风险已经充分释放,而它们的盈利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可观的。第四,技术创新类,如科技股。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