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专户理财风起四机构博弈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1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陈墨

  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的开展在群雄逐鹿的资本市场鸣起战斗“号角”,这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资本管理市场的格局。

  实际上,基金开展专户理财业务,与信托私募基金、券商资产委托管理、私人银行业务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几类产品属性一致,只是在产品技术性细节上存在差异,各理财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这必然导致竞争。

  这四大机构互相博弈过程中凸现出差异,首当其冲就是资金门槛。根据基金专户理财的《试点办法》规定,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试点的初期,仅限于开展5000万元以上“一对一”单一客户理财服务。这是目前专户理财业务中门槛最高的。近日下发的《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里规定,个人客户参与门槛为100万元。不过据了解,券商几年前的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最低标准是3000万元,基本没有低于1000万元。而信托私募理财一般的门槛在100万元左右,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门槛不一,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显然,从这一方面来看,资金门槛就决定了这几大机构的目标客户群的不同。以基金专户理财5000万的门槛来看,只有大机构才有这样雄厚的实力。

  从各大机构的投资能力来看,券商和基金公司难分伯仲。不少大型券商有研究员数十人,还有券商计划使研究员人数达到一百。而一般大中型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都在20-30人左右。不过,基金公司的研究体系是以券商的研究为基础。

  而现实的情况是,各大机构纷纷打出“个性化”服务的口号,但“一对一”的模式让具体的产品形态难以出现。实际上,除了打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低风险性投资外,基金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对专户理财有过实际的经验,一些愿意进场的参与者仍持有观望态度。

  投资成本也是困扰这些大机构的问题之一。安信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付强博士表示,专户理财盈利应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以2008年内外资统一后25%的税率水平计算,专户理财相对共同基金保持很高的超额收益并不太现实。基金专户理财并非大资金的不二选择。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基金专户理财可能导致部分资金分流,主要影响体现在对券商和信托私募的冲击。不少券商、私募机构都表示基金的专户理财对他们的资产管理业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认为,短期内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对整个资本管理市场的冲击力有限,而长期来看整个市场格局还是以业绩说话。

  付强博士预计未来资产管理市场时表示,对于证券类资产投资,将主要是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两大机构占据市场主导,银行的优势应体现在货币投资、固定收益类投资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