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盘点PE战略摩根大通指路海外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14:5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 玮 北京报道

  在国际并购的浪潮中,中国的地位日渐巩固。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跻身2007年亚太地区已公布的十宗最大并购案之列。

  1月24日,摩根大通在北京举行“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的回顾”的小型媒体见面会。摩根大通的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并购活动交易额达1400亿美元,已达到历史高位。但中国的吸引力不止于此。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顾宏地称,跨国公司对中国目标企业依然兴趣浓厚,而且在估值上,他们愿意付相对高的“中国溢价”。

  更重要的现象是,中国不仅是淘金地,更成为了开垦者。中国企业从单纯的被动参与者,变为海外并购活动中强有力的竞标者。摩根大通预期,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将以中国企业境外收购为主导。

  海外并购唱主角

  “如果你去华尔街最大的几家投行,问他们并购部门最近在做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跟你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帮助中国公司的海外收购上。” 顾宏地在展望中国今年的并购市场时用这句话开了篇。

  顾宏地认为,2008年是以中国公司到海外并购为主导。中国企业的快速增长和充裕的流动资金刺激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增长,同时随着自身信誉度的提升,中国企业成为海外并购活动中强有力的开拓者。而且,中国企业通过与一些著名的私募基金合作,积累了并购经验并降低风险,活跃的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还包括金融机构和科技、传媒及电信业。

  因此,摩根大通预期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交易额将继续增长,交易结构将更为复杂且目标行业更为多元化。

  境内收购交易还是会保持活跃但比例相对来说会缩小。顾宏地认为,资产质量好的公司可卖的不多,同时审批过程还是很漫长。在这个大环境下,虽然依旧有海外到中国收购战略资产,但中国的上市公司会成为主角,无论它是在A股还是H股或是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

  境外并购的力度增加,挑战也随着水涨船高。虽有联想用2007财年一季度13%的业绩增长证明它们有能力消化IBM的PC部门,但在顾宏地看来,中国企业境外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仍是一大挑战,因此,收购之前中国企业需深思熟虑。同时,潜在的政治敏感性也是阻力之一,中海油无缘尤尼科便是典型的例子。

  从整个交易考虑,中国公司还是需要慢慢建立自己海外收购的经验,顾宏地认为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机制,内部审查和审批流程不明确,对于机密资料和交易时机的处理不够严谨等。但中国企业会在境外并购风生水起的过程中慢慢完善内部机制,逐渐能够应对大规模和时间非常紧凑的收购操作,中国公司会逐渐壮大。

  中国PE的机会

  在2007年的并购市场上,外资PE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可以说是成败参半。KKR联手IFC以4亿美元收购天瑞水泥36%的股权已完成,黑石在中国的第一宗投资,出资6亿美元收购中国蓝星集团205股权,已经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而高盛有欢笑也有叹息,高盛牵头的以2.52亿美元收购双汇的交易已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但美的电器福耀玻璃两个项目最终折戟。

  由于监管和社会方面的特殊原因,传统的全面收购机会已经不多。顾宏地分析原因时说,一是真正想放弃控制权的中国企业不多,二是投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繁复的审批流程。同时,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基于这些背景,私募基金在中国采取的手段在全球惯用的方式不一样,变得更具灵活性。

  具体来看,第一,他们愿意做少数股东,不是继承他们一贯以全面收购为目的的传统。第二,同意多年的禁售期,这源于中国公司具有较强的发言权。第三,参与首次公开发售前融资及可转换股债券发行,这与对冲基金的手段接近,在海外是比较罕见的。同时,一些国际私募股权基金还由于中国市场的高溢价,酝酿将中国作为它们的退出市场或上市地。

  国内的私募股权基金生逢其时,全球私募基金面对的难题给它们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国内券商已被允许成立私募基金,顾宏地认为这是很大的机会,首先在于审批过程中,内资比外资占更大优势,其次内资在中国市场上退出更方便,这有利于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顾宏地也指出,中国的投资基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成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人才和投资的记录还是空白,是否能安心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交与其操作还是有些犹豫,但毫无疑问,这是未来的趋势。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