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FII输了短期业绩 不要以绝对收益论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7:26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特约作者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曾令华/文

  QFII最近几乎上了所有财经网站的头条,原因是QFII2007年业绩首次跑输国内基金。QFII究竟引发了怎样的共愤,以至于大家额手相庆?

  2003年7月9日,当瑞士银行买进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宝钢股份四只A股时, QFII注定要在中国A股市场上扮演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QFII进场之时,中国A股正处于下落通道之中。QFII的到来不仅为中国股市带来了股市的兴奋剂——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其价值投资理念。从瑞银第一单所投四只股票全为蓝筹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随后陆续进场的QFII钟爱大盘蓝筹股行业龙头股也可以看出一点。

  2003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从1000多点到6000多点,QFII的贡献有目共睹。从业绩上来看,QFII从来也不是投资机构中的落后者,从参与中国A股开始,QFII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更为重要的是,QFII投资A股的基金,投资目标在于资本的长期增值,换手率低,抵御市场短期波动的能力较强。其意识的领先,分析的独立,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先进的投资理念,提高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价值投资观。

  然而,QFII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2007年5•30大调整,QFII看空言论,被认为是一场阴谋。不少人认为,QFII事先通过唱空制造利空,方便低成本建仓,待到调整后大批进入,大肆抄底,赚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市场的调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由几篇分析报告、几句发言能引发的。5•30调整的直接原因是管理层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利空影响所至。按阴谋论的逻辑,那是不是要得出管理层是以QFII言论为制定制度的依据这样荒谬的结论呢?

  同时,数据也证明,2007年5月8家QFII基金净流出约8.5亿美元,资产规模从4月的66.1亿美元减少到57.6亿美元,是两年来的首次减少。因此,QFII的言论是基于其分析,其操作与其言论也是一致的。在市场调整后,价值重估,市场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QFII此时重新入场建仓,也是合理之举。

  再来看2007年10月开始的调整,QFII在10月的持股比例在82.6%至102.8%之间,相比9月,增仓明显,成为下跌前高位补仓的基金。这与QFII发表的看多的言论一致,虽然当时QFII也是谨慎看多。

  可见,从2007年两次大跌之前的表现来看,QFII的言论与操作并没有背离,市场也未随QFII言论而动,市场自有其规律。所谓QFII主宰资本话语权根本是无稽之谈。而如果仅从绝对收益来“成败论英雄”,2007年QFII是不如国内基金做得好,甚至10月份的高位补仓是回避风险失当。但是,谁说价值投资应以绝对收益论英雄。

  很多QFII发行的A股封闭式基金,在价值投资上比国内基金有原则得多,买入之后长期持股不动,只作比例上的调整,并不像国内基金换仓那么勤、换手率那么高。从资本市场的长期历史来看,这种“笨办法”往往拥有更大范围的安全边际。

  QFII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权利“用脚投票”。我们不能因为其是QFII,就歧视,甚至妖魔化。要知道,资本市场是没有肤色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古老心法应该休之矣!

  理性的看待QFII,理性的对待投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否则,此次国内基金跑赢QFII引发的窃喜之心,甚至奚落之意,只能证明我们赢了市场,却输了心态。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