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私募基金风险第一:集体跑输的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0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朱益民

  在当今强烈渴望财富瞬间高速膨胀的大背景下,投资收益率之高低理所当然地成了国内市场筛选投资英雄偶像的唯一世俗评判。

  在功利十足的优劣评判标准面前,无论一只基金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历史业绩,只要它的投资回报在某一时段没有跑赢大市或低于竞争对手平均水平,那么它就会即刻成为市场怀疑、奚落的对象。

  由于2007年中国私募基金净值增长普遍低于同期大市指数收益水平,且被公募开放式基金远远地甩在后面, 私募阵营集体成为笑柄,甚至对其存在意义与价值的质疑声音都开始隐约浮现。

  前不久,记者参加了完星石证券投资集合计划4期、5期投资者见面会,于会议结束走出会场时, 一个参加会议的投资者突然说道:"牛市中投资回报那么低,赵丹阳早就该清盘了!"

  那么,中国私募真的就没有投资价值了吗?

  争议评价标准

  一家2007年净值增长排名居前的深圳阳光化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对目前市场关于私募投资绩效的评判方法不以为然。他说:"把我们和指数、公募对比不尽合适。一是我们的投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不会预设任何业绩比较基准;二是私募和公募基金收费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净值不尽可比,不能真实反映私募净值的实际增长水平。"

  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的成本明显高于买卖开放式基金。由于私募基金存在20%的净值增长绩效提成,导致私募基金名义净值的各项费用扣除比例比公募基金至少高出15%以上。换言之,目前市场看到的阳光化私募净值数据都是计提了20%效益提成之后的最终净值,与开放式基金净值相比存在一定的低估。

  但是,即使将目前私募基金的净值按照前述预测低估比例修正,所有的私募基金仍然集体跑输沪深300指数。即使净值全年增长率位居深圳国投和平安国投旗下阳光化私募基金首位的证大一期集合信托计划,其修正后的净值增长率仅为129%,而沪深300指数累计升幅高达161.55%。

  "尽管将私募基金净值增长同指数、公募相比不完全合适,但是私募净值增长集体跑输沪深300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那么如何评价私募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投资价值呢?"记者向上述总监发问。

  该总监表示,对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评价,不是仅看其净值增长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它的风险控制能力。在牛市中谁都能赚钱,只有不管在牛市还是熊市中都赚钱才算本事。不能用某一时段的市场表现进行以偏概全式的评判。

  "去年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好于私募是事实,但是公募基金在以前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在有些时期,其盈利能力甚至赶不上一个个人投资者,你能由此得出公募基金不如散户的结论吗?"那位总监理直气壮的反问。

  晨星研究中心主任黄晓萍表示,对一家投资机构的评级不能仅看其净值增长水平,还要考察风险收益水平等配套指标。目前晨星研究中心正在向私募基金进行问卷调查,积极为私募基金投资评级标准制定作准备。

  到目前为止,整个市场对私募的投资评级标准尚属空白,在普遍认可的权威评级标准确定之前,又该如何评价私募基金的投资水平呢?

  业绩表现全景

  机构投资者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坚持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谋求市场投资机会。风险控制能力强弱是衡量机构投资者能否持续为其客户带来投资盈利的重要指标。在外部人看来,投资净值增长的抗跌性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考察指标。

  对平安信托、深国投公开披露数据整理计算结果显示,两家信托公司发行的晓扬中国机会一期、晓扬中国机会二期、东方港湾马拉松等10家成立一年以上或接近一年的 集合计划净值平均增长具有以下特征:在大盘持续上涨阶段,平均净值增长明显滞后市场指数升幅,在大盘受突发事件冲击引发暴跌或持续调整期间,平均净值下跌幅度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

  2007年1-6月,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上涨了42.8%和82.4%, 同期10家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净值平均增长30.19%;在5月30日—6月5日的5·30暴跌期间,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1.82%和10.75%, 同期10家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净值仅平均下跌2.07%, 仅相当于上证指数跌幅的17.5%,沪深300指数跌幅的19.2%;7-10月,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上涨了55.86%、55.13%,同期10家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平均净值增长了18.8%,平均净值增长明显滞后大盘;11-12月市场持续调整期间,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了11.64%和6.16%,而10家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99%,明显强于同期市场平均收益水平。

  上述数据变化表明,私募在2007年高度重视风险控制,投资组净值在向市场展示了优良抗跌性的同时,也付出了在市场上涨阶段明显跑输指数和公募基金的沉痛代价。

  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秘书长李春瑜告诉记者,私募基金在2007年投资决策之所以显得过于谨慎,甚至有些保守,完全是因为私募和公募基金的客户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私募基金面向的是富有的高端客户,公募基金对应的是普通大众。私募基金如此操作,除了收益分成激励制度影响外,还为了满足高端客户对风险控制的要求。

  一个身家达数百万、上千万的投资者当然不会像资金只有几万的散户那样大胆追求净值快速增长,这绝对是难以想像的。

  另外,在2007年10月8日至11月16日市场深幅下探期间,晓杨中国机会一期和东方港湾马拉松平均净值分别跑赢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55、5.48个百分点,而同期刚刚发行设立不久的公募基金净值平均跌幅为9.71%,落后上证指数1.81个百分点。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募基金净值风光增长的背后也承受了比私募基金大的多的风险。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孪生兄弟,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收益。或许私募基金在2007年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但是在其投资组合承受风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期望私募净值向公募基金、指数那样狂奔又是现实的吗?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