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争夺排名 基金席位2007最后一周净买入44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07:5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张景宇/文

  2007年底基金再次没有悬念地掀起了一波“报表粉饰”行情。据理财周报统计,在2007年最后一周,上证综指上涨3.13%的情况下,270余只开放式基金净值全线飘红。其中,鹏华动力增长LOF、华夏中小盘ETF、易方达科讯、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四只基金周净值增长均超过4%,分别达到4.73%、4.64%、4.24%、4.17%。

  除上述4只基金外,还有20只基金表现超越大盘,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广发策略优选、建信优化配置、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中银国际持续增长等周净值增长率从3.13%至3.62%间不等。

  “从排名上看,这周净值增幅居前的基金,大多今年业绩靠前。仅从这一点来看,2007年最后一周确实存在基金刻意做净值的现象。”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最后一周净买入44亿元

  较前一周放大6倍

  上交所的席位交易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人士的猜测。由指南针公司提供的TOPVIEW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12月24日至28日期间,基金专用席累计净买入量为44.7950亿元。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之前一周7.1123亿元的净买入量。

  而在基金总体净买入额44.7950亿元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对后市态度的巨大分歧。更详细的数据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基金在最后一周里全力出击,其中仅G23990一个席位周净买入资金量便高达21.7295亿元,排名第二的G26876周净买入额12.4972亿元。反观卖出榜:G26711周净卖10.2929亿元,名列第一;G26423周净卖出10.0943亿元,屈居亚军;G26942周净卖出9.1762亿元,名列第三。

  大盘蓝筹仍是拉抬重点

  卖出集中在二线行业龙头

  回顾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周的股市,多头主力对基金普遍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仍然呵护有加。以席位G23990为例,在其一周20多亿的交易额中,几乎全部是买入该类个股。如在中国平安上,G23990分三天买入中国平安2.5亿元,买入招商银行2.8亿元,买入1.4亿元中信证券,买入1.9亿元武钢股份,买入2.36亿元浦发银行,买入2亿元长江电力。

  同样,以G26876为代表的基金多方席位,也将拉抬重点放在大盘蓝筹股上。一周内买入1.95亿元中国平安,9000万中国人寿,1.7亿元华夏银行,2.08亿元大秦铁路,8200万元宝钛股份。

  反观卖出主力席位,被抛售的个股鲜见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样的大盘蓝筹,反而是近期表现较火的行业龙头股。G26711在这2007年最后一周里抛出高达4亿元的歌华有线,抛出2.6亿元的金发科技,抛出2.2亿元的平煤天安和数千万元的恒瑞医药开滦股份等个股。

  而在其仅有两次的买入登榜中,分别于12月26日和27日买进华夏银行2435.57万元、5532.37万元。

  排名第二的基金空方主力席位,也有类似操作,G26423节前最后一周共卖出1.8亿元青岛海尔,卖出1.5亿元贵州茅台,1.04亿元上海汽车。惟一一次出现在大盘蓝筹股上的操作是12月27日,卖出3.8971亿元建设银行。

  差异源于年终博弈

  无奈的排名竞争

  对于买进、卖出主力席位操作上的差异,临汾久信投资总经理张红记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基金间不同的利益诉求。“总体而言,基金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大部分时间里以合作为主,以前人们常说的基金抱团取暖就是这样的例子。另一方面,出于排名上的考虑,要让自己的业绩显得靠前,又客观上打压竞争对手的意识。”张红记分析。

  张红记认为,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各基金经理之间还以合作为主,毕竟砸对手盘是件“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赔本买卖,除非两基金间排名非常接近,同时又非常清楚对方手中的持仓,才会有类似行为。

  如今,一年一度的基金做市值行情已成为股市的“公开秘密”。对于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对于投资基金来说,这既是一种需要,同时更是一种无奈。因为一年一度的业绩好坏,不仅事关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名誉问题,更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得失。

  如果基金公司的业绩不好,那么,该基金很有可能成为基民们遗弃的对象,不仅该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难以获得基民们的追捧,而且就是已发行的老基金,也面临着投资者赎回的压力。相反,业绩好的基金公司,其新基金的发行与老基金的申购,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对此,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基金年度排名对于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可以名利双收,但对于投资者参考意义不大。“从历史上看,前一年排名靠前的基金,下一年的表现大多不太好。”江赛春表示。

  节外生枝的富国天惠:

  溢价13%后跳空跌停

  事实上,每季会计期末临近,通过短期拉抬目标证券价格的方法提升业绩,并非只是基金的特权。回顾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人们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统计显示,在12月24日至28日期间,以基金安顺基金兴和基金安信基金汉兴为首的30家封闭式基金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从0.09%至3.18%。这种年终做业绩潮也波及到LOF、ETF基金市场。

  年末最典型事件是富国天惠基金先溢价后跌停。该基金交易价格由1.977元启动,四根长阳涨至2.311元。这一价格高出同期基金单位净值13%。但这种脱离基本面的上涨显然不能长久,就在大涨后的周五,富国天惠跳空跌停,价格重新回归净值。

  富国基金对天惠跌停的解释也是如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市场行为,之前富国天惠溢价13%,偏离自身价值,下跌后市价与净值已基本相等。

  此外,天惠大涨,除了因为基金年末净值行情而引发市场追捧外,还有一部分刻意短炒的资金。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上市基金的主要持有人大多是以人寿、平安等为首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的操盘手通过拉抬市价的手段,也可以让自己的年终业绩变得好看。由此可见,年终做业绩的内在驱动力是普遍存在的。

  “炒作的资金多了,就演变成富国天惠这种先大幅溢价后跌停回归的走势。从这个角度讲,对市场价值的过度挖掘,反而是股市的利空。”该位人士表示。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
    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