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DII海外折戟 这一年基金成绩虎头蛇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4:17 金融时报

  ——访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胡立峰

  这一年,基金业算得上是牛市中的最大赢家。快速膨胀的规模与动辄翻番的业绩使得基金公司不仅赚得了利润,还赢得了“民心”。正当所有人都预期基金公司将就此“笑到最后”的时候,10月间市场突如其来的调整为一片火热的基金市场吹进了冷风。伴随着市场持续调整的,是近两个月净值的下滑和“赎回潮”的隐现。加之此前市场热捧的QDII基金出师不利,市场开始出现“2007年基金表现不过是虎头蛇尾”等声音。对此,业内人士是怎样看待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分析师胡立峰。

  记者:对于前一段时间QDII基金的海外“折戟”与国内部分偏股型基金的“破净”现象,您怎样看待?

  胡立峰:我认为,2007年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比较正常,也比较健康。一些市场上困扰投资者的说法有必要澄清。例如,“破净”,即基金净值跌破面值,就引起轩然大波,反映了投资者和社会的不成熟。基金投资有风险,净值有时跌破面值是正常的事情。很多基金净值由4元分拆到1元,然后从1元跌到0.98元,如果还原处理,真正的净值还是3.92元。从这个案例来看,基本的基金常识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如果没有基金基本知识的普及,目前的一些说法和概念会误导投资者。

  再来看今年的热点话题QDII基金,诚然,其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必须如实地向社会大众揭示。在此前提下,如果投资者还要继续投资,那就说明其具有相当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投资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评价。从同时期海外市场以及香港股市的表现来看,QDII基金产品净值的“马失前蹄”,其实也是正常体现。当然,不容否认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建仓速度稍显迅速了些。

  记者:本轮调整由基金重仓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带动,基金为此广受牵连,有人认为这凸显了基金的“抱团取暖”问题仍未改善。同时,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也未能有效地稳定市场、降低风险,您同意上述看法吗?

  胡立峰: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抱团取暖”是什么重大问题,反而我认为这是正常的,是“英雄所见略同”。300多只股票基金难道可以“共谋”持有某些股票?显然不大可能。绝大多数基金持股的雷同,主要是因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价值定位、投资研究流程基本上决定了基金选股和投资基本是相同的。由此谈到基金的产品同质化问题,我认为其根源也不在基金经理身上,而在于审批出来的基金产品基本是一样的。建议在审批环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的审批。

  而要求基金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我认为这本身并不科学。基金是什么?基金是全体持有人资产的集合,而资产管理者所有的行为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基金,不用神话,也不用妖魔化,需要市场用平常心来对待。

  记者:如果说上述问题并非重点,那么,您认为目前制约基金业快速发展的问题有哪些?或者说,基金业在发展中应当关注哪些课题?

  胡立峰:中国基金业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基金业在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我们暂时忽视的风险,还需要夯实行业的基础。

  我个人对于“十七大精神”中的一些新的提法深有感触,其对于基金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例如,“以人为本”具体到基金行业可以理解为以投资人根本利益为本,兼顾其他参与主体的利益,在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利益调整的过程中,要优先照顾持有人,尤其是广大中小持有人;“全面协调”可以理解为协调资本市场中各个参与主体以及基金业与基础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公募基金的同时,也应该适度发展一些私募基金,在发展国内基金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QDII基金;“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节约资源的消耗,借助先进技术和高效组织形式,降低投资者参与基金业的成本,2007年8月31日,证券公司第三方存管制度建立后,全社会股票投资者已经建立起一套统一高效的系统,并且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联网,基金行业也必须走这一条道路,这是现代金融的基础性工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