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网购定投打开理性销售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0:4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方丽

  封转开、保本转型基金持续发售,QDII、新基金即将发售;与此同时,上周整体市场有些回稳的迹象;此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开放旗下基金申购。这些,使投资者面临诸多选择。

  有业内人士表示,每次大跌都是一次“活生生”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基金销售日趋理智。大起大伏之下,基金销售机构渐渐将重心转移到“网上销售”和“定期定投”上。

  银行猛推“网银”和“定投”

  本报记者对深圳地区的银行进行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访银行的理财师都表示可以选择网上销售的模式购买基金,原因是网上销售费率优惠。

  招商银行某支行的理财师告诉记者:“大跌已经见底,可以购买基金,通过网上银行购买基金还有折扣。”这位理财师还表示,现在市场的“点位”很低,投资者一次性投入较大数额会比较划算。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银行也出现了。当记者问及近期基金销售和赎回情况时候得到的口径几乎一致:我们都建议投资者在网上购买基金。也有某些银行理财师表示可以把银行、保险理财产品搭配基金一起做个投资组合。

  “定投”业务也是这些理财师推荐的。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理财师都表示,这是该银行从上到下的一个基金营销思路。借着持续营销的时机,不少银行很早就开始了定投费率优惠,现在越来越多。

  此外,记者还发现平日排着长队申购基金的热闹场面几乎成了“历史”。

  不少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大规模的赎回情况并没有出现,不过咨询的人确实少了很多,买打新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段时间,新基金的销售相对于之前的“热炒”显得有些“低迷”,他认为除了市场因素外,也和投资者更多的使用网上银行、投资心理趋向理性有关。

  据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表示,近期一系列的投资者教育巡回过程中,确实发现很多投资者对市场存在疑虑,较之以往,现在的宣传工作要难做一些。

  事实上,近期银行、保险等推出花样繁多的理财产品后,对基金销售的依赖性有所减弱。而银行网上代销基金的费率优惠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两者共同冲击之下,银行狂推“网上销售”和“定期定投”。

  投资心态的理性回归

  实际上,如果说前三季度的数次大跌让基民开始谨慎的话,那么四季度以来的大跌彻底让投资者对基金“稳赚不赔”的印象有所改变。投资者心理逐渐趋向理性,在申购、赎回基金上也日趋成熟。

  虽然不少基金论坛上还有基民叫嚷着“让基金公司赔偿损失”,但平静的申购赎回状态则表明更多的投资者还是选择观望。

  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2·27”、“5·30”、“6·4”等几次大跌来看,经过统计,每次大跌后总体基民赎回基金的份额在逐渐减少,投资者日趋冷静。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基金公司在营销策略上也日趋成熟,不少基金公司在逐步自己开疆辟土,特别是偏远地区,甚至有基金公司戏称为“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不少银行在新疆、西藏、四川等地已经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据某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新疆分行在10月底就已经超12倍完成了全年基金销售计划。

  作为代销机构的银行同样趋向理性,特别从理财师的表现来看也说明了这一问题。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银行的理财师能较为理性客观的去推荐理财产品。不过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师的专业性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偏远省市的银行和

证券机构的从业人员。

  之前

证监会“44号”文的发布就是对于市场的自我修正、投资者的自我修正。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一现象还只是浅层面,可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基金销售的规模和基金的投资应该是一个正循环的关系,理性的市场环境将更利于基金业的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