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投摩根封杀新基民 持续营销转向定向募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9:46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刘诗颖

  就在基金业正在为如何处理基金规模扩张和管理能力这一矛盾热烈讨论之时,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下称上投摩根)已经付诸行动。

  12月1日,上投摩根公告称,为保证全体投资者能持续享受国际水准的客户服务,并兼顾基金资产的有效运作,自12月3日起,暂停受理投资者的基金账户开立申请(包括在新的销售渠道增开交易账号),何时恢复此项业务,将另行通知。

  上投摩根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关”是为将来更好地“开”做准备,公司旗下基金将在不久后实现打开申购,“而这个资源将会优先安排给老客户”。

  12月4日,记者从上投摩根获悉,该公司决定分别于12月7日和12月14日恢复中国优势基金和阿尔法基金的日常申购业务。

  定向募集

  此前,暂停申购的风潮在基金公司盛行,但是停止基金的新增开户,业内还是头一遭。

  对于为什么要第一个吃螃蟹,上投摩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关闭新增开户主要有两个考虑。

  一是现在公司的客户数量增长很快,虽然公司投入很大,但还是因为投入跟不上增长造成后台吃紧。“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与自己的预期有很大差距,这是我们停止新增开户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上投摩根旗下基金的日常申购有望不久后恢复。

  12月4日,记者从上投摩根处获悉,公司决定分别于12月7日和12月14日恢复中国优势基金和阿尔法基金的日常申购业务。

  由于上投摩根12月3日已停止基金新开户,所以此次恢复申购,实际上只有上投摩根的老客户才享有权利,“定向募集”是此次恢复申购最大的特点。

  上投摩根表示:“定向募集”主要出于保证客户利益和服务水平的考虑,将公司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向老客户倾斜。恢复申购后基金的上限为人民币150亿元,当基金规模接近或达到上限时,公司有权于次日公告并立即暂停基金的申购业务。如果申购中某日的规模超过150亿元,将对该日的申购实行比例配售。

  今年以来,为了让老投资人获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上投摩根旗下多只基金都处于暂停申购的阶段。

  基金行业人士还认为,上投摩根计划在近期开启恢复申购极可能与目前的市场状况有关。

  上投摩根最近发表投资策略时指出,在美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及国内宏观调控需要的内部动力双重作用下,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和灵活汇率形成机制的进程将加快。因此,本币升值大背景下的资产重估过程也许还没有进入高潮。目前的股市调整只是牛市里一次正常的技术性休整。大盘跌破半年线以后,可能酝酿一波反弹行情,权重股和银行股率先反弹的概率较大。

  市场人士认为,上投摩根极有可能利用此次市场调整打开申购,从而达到吸引新进资金,达到增仓的目的。

  上投摩根基金人士透露,因为每只基金的规模都有限制,即使打开申购,资源还是有限,公司希望将打开申购的机会留给原有投资者,这也就促成了此次的新增开户暂停。

  “这是一个高超的营销手段”,谈起此次不同寻常的做法,长信基金一位高层表示,限制新增开户对公司经营至少有以下几个帮助。

  一是限制了新增开户,使基金的客户数量受到控制,有助于减缓基金公司客户服务的压力;

  二是强调将下一步的申购机会留给原有投资人,使原有投资人对基金公司的信赖加强,从而增强了投资人对公司的忠诚度;

  三是在申购打开之前暂停新增开户,无形间在市场上形成旗下基金紧俏的氛围,这将进一步强化上投摩根的强势品牌形象。

  同业难以跟随

  长信基金人士指出,虽然这样做好处多多,但对于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很难追随这种营销策略。

  他认为,上投摩根此举的依托是其已有较强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展开营销。对于大多数基金公司来说,如果频繁变动开户情况和申购状况,有可能会遭到代销渠道的“封杀”。

  虽然整体叫停基金新开户的做法在成熟资本市场并不常见,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经理杜淑明对于上投摩根的这一做法还是给予积极评价。“中国和海外的情况不好比,我们的基金规模增长实在是太快了。”

  资料显示,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净值在2005年仅4690亿元,2007年9月底已超过3万亿元,不到2年增长了5.6倍。

  导致基金规模短期涨幅巨大的一个原因是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基本是单边上涨。2006年后才入市的大多数基民却没有经历过市场的大幅调整,甚至认为基金不会亏损。

  杜淑明指出,2006年以来,上证综指只有3个月处于下跌状态,很多投资者没有经受过风雨的历练,一旦市场发生深幅回调,就对投资者形成巨大的考验,“在这个时候叫停新增基金开户是对投资者负责的选择”。

  事实上,在整个基金行业,怎样处理好规模增长和管理能力都是一个能引起普遍共鸣的话题。

  12月2日,多家基金公司老总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都谈到了基金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问题。

  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在会上坦承,规模的扩张跟管理能力关系,是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他表示,基金公司可以在瞬间将规模扩到很大,但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包括研究和管理能力,还有整个系统后台的建设,客户服务以及整个的理念形成等,都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对于通过限制基金规模来改善管理能力的做法,业内资深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认为,通过限制基金规模,可以使自己的基金公司适应目前规模运作的需要,但是公募基金是需要为广大投资人服务的,限制了规模实际上是限制了基金业对广大投资人的奉献。这种限制实际上也不利于未来的基金管理公司能力的提升。

  他认为,基金业新的形势下应该对自己的投资管理做一定的改变,以适应新的规模管理的需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