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监管层反思出海风险 单一型QDII产品缓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2:19 经济观察报

  孙健芳 申兴

  前期被看好并受投资者热捧的基金系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在海外市场中遭遇了风寒。

  由于包括港股在内的国际市场大幅下跌,首批出海的四只以海外投资为主题的QDII基金由于投资过分集中、建仓速度过快,基金净值出现了较大幅度亏损。

  此情况遭到市场的质疑,也引发了管理层和基金管理者反思,并有可能影响下阶段QDII的政策和新QDII产品的设计思路。

  三个反思

  2007年11月的第3周,证监会基金部召集已经获批并发行QDII产品的几家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起讨论和反思前期运作QDII过程中的问题。11月28日,在有证监会领导参加的“离岸金融产品研讨会”上,国内外资产管理者再次对QDII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这些会议召集的背景是:前期被市场看好、受投资者热捧的QDII遭遇了全球股市倒风寒的袭击。

  管理层和基金管理公司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国内QDII推进速度是否过快?

  2007年6月20日,市场翘首以盼的基金、券商系QDII业务规则出炉;7月5日,《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试行办法》)正式实施。

  在监管层的精心谋划下,基金业中最老、最大、最强的两家基金公司——南方、华夏率先获批QDII产品资格,之后,上投摩根、嘉实基金紧跟而上。截至目前,具备QDII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增加到11家。

  获批QDII资格后,四家公司都快速推出产品。9月12日,国内首只股票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正式发行,此产品甫一推出就受到国内媒体和市场人士的赞赏。

  此时,国内上证指数到了5000点高位,投资者开始担心国内股市面临着高估值的风险,而海外市场投资被宣传为“分散投资,防范风险”有利的工具。

  于是,南方全球精选配置被国内投资者热烈追捧,首日认购规模接近500亿人民币,为此南方特地申请了新认购额度。

  此后,几家QDII继续上演超比例认购的火爆场景。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发行首日申购金额达600多亿;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达到737.8亿;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首日认购资金更是超过了千亿。

  对此,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主管称,国内需要反思的教训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给的QDII额度太大,监管部门在决策上不够审慎,毕竟QDII产品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而基金持有人也存在盲目购买的现象,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产品。

  值得反思的第二个问题是四只QDII设立后,建仓相对积极。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窦玉明解释当时情况,“一是我们预测未来QDII资格审批和产品推出会加快,因为当时有7-8家获得了产品资格,还有几十家准备提交资格;二是国内对‘港股直通车’保持较好的预期。”

  在此预期下,“前面几家QDII建仓速度很快,几乎是朝着港股扑了上去。”国内一位基金经理形容。

  很快,QDII遭遇了全球股市倒风寒的袭击。由于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股市下跌,国内这些以全球为投资对象的股票基金净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11月2日,四只QDII中的两只——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净值首先跌破1元,原因是这两只基金由于发行、建仓时间较晚,还没来得及积蓄利润就面临全球股市的下调,而华夏全球精选QDII和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由于前期积蓄了部分利润,净值维持在1元之上。

  据万德资讯显示,截至11月23日,公布四只QDII毫无例外地出现亏损,其中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净值为0.854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0.857元、华夏全球精选0.870元、南方全球精选0.911元。

  此时,值得反思的第三个问题出现,那就是前期出海的四只基金都出现投资过分集中单一市场或单一主题,尤其香港市场和中国概念股的比例都过高。

  按照基金契约,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投资中国香港股票的投资比例在30%左右;南方全球基金与港股的最高投资比例可能超过50%;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主要投资范围在香港联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等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而亚太优势基金以“高成长、高股息、低估值”的亚太市场为主要投资区域。

  此前,四家基金公司都表示过看好香港市场,如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就表示过,内地一些投资者非常关注AH股之间的价差,南方全球精选在海外投资时不得不给予“考虑”。

  但是,由于“港股直通车”被紧急刹车,港股市场大幅下跌,由于四家基金公司都比较充分地配置了港股市场的股票,部分公司甚至超额配售港股,导致基金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

  这些现象让监管层和基金管理者不得不去反思,国内QDII基金管理团队在面对海外市场和政策的突发变化时,随机应变、快速调整的能力尚需提高的问题。

  在总结首批出海QDII问题基础之上,监管层可能会对QDII推进速度和推进方向做出调整,这也会影响到基金公司QDII产品设计风格和公司内部管理。

  调整

  据了解,监管层可能会对QDII政策采取以下调整。

  首先,放缓QDII产品的推进速度,自9月、10月四只QDII之后,最近虽然新批QDII资格在增加,但是却没有新批产品发行。

  其次,监管层考虑到投资单一市场产品的风险较大,监管层有意将单一主题或市场的QDII产品押后,优先推出投资全球概念的产品。所以,前期呼声最高的海富通QDII产品可能滞后发行,而工银瑞信由于全球投资、能够较大的分散风险,估计会优先推出。

  最后,监管层还通过一些特批的形式对《试行办法》的一些内容进行弥补。

  前期,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基金管理公司,都十分鼓励积极的对外投资,所以,QDII基金几乎都被兑换成美元,不预留更多人民币现金在国内市场。

  但是考虑到最近国际和港股市场状况,部分基金开始考虑留着现金,南方基金已经向证监会申请并获得批准,部分QDII基金仍以人民币方式保留在境内,通过买入债券或者其他货币产品来应对赎回和规避风险。

  另外一方面,各家基金公司在新QDII产品设计中也做出新的安排。

  首先,由于亏损不断加大,“是否赎回海外基金”开始在投资者中传播,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及时做出一些调整来应对投资风险。四家基金公司称,此次推出的四只QDII进可攻、退可守,不仅不担心赎回会发生的流动性困难,而且此时打开正是投资的好时机。

  其次,超比例配售单一市场的状况在建仓期结束后会被调整。原因是在建仓期间,基金经理投资比例都有一定的弹性,而在建仓结束之后,由于托管行介入,如果基金发生超比例投资某个单一地区和单一主题股票时,托管层会进行提醒,从而规避投资风险。

  再次,在产品设计中,国内基金公司开始借鉴前四只QDII的经验,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未来基金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回避QDII投资风险:第一,不过分规定死投资单一市场比例,前面四只QDII就是面临投资港股市场比例较大而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二,未来主要对象是即期成熟的市场,如果一些国家政策风险较大,基金则不考虑投资;第三,基金投资的国际市场在10个左右,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去关注所有的全球市场。

  在具体的策略上,长盛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吴达则表示,在未来投资中,为了应对投资的

汇率风险,QDII产品中还会引入货币管理,一方面可能会留有更多人民币应对风险;另一方面,在行业配置基础上,重点投资强势货币地区股票。

  最后,运营风险开始被重新考量。

  “前期各家公司都在拼命的以高薪挖投资经理,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QDII本身运营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吴达说,“但现在大家都在反思,可能运营风险应该排在投资风险前面。”

  据了解,目前基金运营风险涉及到资金的划拨、结算、清算、系统对接等,在前期推出产品的四家公司中,除了上投摩根用了摩根集团系统内部系统外,其他基金公司几乎都存在国内结算系统与国际运营系统对接问题。现在,各家公司会重新考量这些风险,并在系统对接、人员培训等方面逐步去完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