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景顺长城:营销有术 跳水亦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09:28 基金观察

  “景顺长城?就是那家圈钱够狠的公司。”当记者开始注意到景顺长城基金,并打算做相关选题时,从投资人中,却得到不少这样的反馈。

  某位投资人还列举了一大堆信息,比如发行景顺蓝筹基金时的“出挑”行为,比如拆分和分红接连不断等。

  9月份,该公司管理基金规模一举超千亿,是目前管理规模过千亿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合资基金公司。

  去年,景顺长城因业绩卓著而出名。业绩好,投资人追棒,扩大规模本无可厚非。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规模扩张数倍的同时,该公司今年以来业绩却不尽人意。

  可比的4只基金业绩排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3只股票型基金下滑最为严重。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去年业绩增长名列榜首,今年前3季度,该基金在138只排名股票型基金中仅排97名;景顺长城鼎益去年排12,今年前3季度排58;景顺长城优选股票下滑更为厉害,该基金去年排名29,今年则下滑至134名,进入“倒数”梯队。

  “持有了半年多,就是跟不上别的基金,我现在该赎回,还是再等等看?”投资景顺内需和优选股票的张先生又疑惑又懊恼。

  以价值的名义“跳水”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人们总有许多猜测和追问。

  一位基金业人士表达了他的看法,“都是规模快速扩张惹的祸。”

  景顺长城一向以自下而上(依赖个股筛选)的投资策略见长。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规模基金。现在公司规模做大了,是否还能适应?

  然而,景顺长城否认公司业绩下滑与规模有关。

  景顺长城基金投资总监宋宜农告诉记者,公司未因规模扩大而转变投资模式,基金规模大与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并无矛盾。

  对于今年业绩下滑,宋宜农给出了最常规的解释,即,“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他指出,5·30之后,公司旗下基金业绩明显提升。

  记者查看该公司6月至9月的表现,发现资源垄断及优选股票两基金的排名,已挤身前50名。然而,鼎益基金落到85名,内需增长排名94,内需二号却落到111名。

  “难道这么多基金,就他们坚持价值投资吗?”一位投资人向记者提出。

  的确,记者近期接触过数家业绩下滑较大的基金公司,他们的解释无一例外就是“坚持价值投资”。然而,上述投资人提醒记者,市场对每只基金都是公平的,如果说基金今年业绩不好,是受上半年题材股行情影响,难道其它基金就不受影响?难道,就只有这些业绩下滑的基金,坚持价值投资吗?

  “千亿”营销术

  “业内都知道,他们虽然低调,但是比较踏实。”一年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总监曾这样评价景顺长城基金。

  的确,今年以前,在同行的印象中,景顺长城基金一直的风格都是默默耕耘。然而,景顺长城蓝筹的发行改变了人们看法,也改变了投资人对这家公司的认识。

  今年6月12日,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募集。与众多新基金一样,精选蓝筹在募集首日,即受到投资人疯狂追捧,致使公司不得不提前结束募集。然而,与其它公司做法不同的是,景顺长城基金在6月13日发布的“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中,公开了该基金首日累计认购申请金额370余亿,并表示,该金额已“远远超过募集规模上限150亿”。370余亿这一数字,根本未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景顺长城此举颇令人感到意外。按道理说,一般公司是不会披露这个数据的,因为这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数字,而且还未经会计师事务所的最终确认。一位基金公司市场副总表达了她的看法:“有一层原因,就是不想加剧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追捧。”

  不过,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就在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的同一天,该公司通过媒体,就蓝筹基金发行“按比例配售”“深表歉意”。与此同时,公司宣布,为疏解蓝筹基金的热销情形,旗下老基金鼎益基金将进行促销。

  6月14日,蓝筹基金结束募集,同一时间,鼎益基金预告将每10份基金分红10.2元,使其净值回落至1.1元附近。

  6月19日,精选蓝筹基金合同生效,鼎益基金拉开分红促销序幕。

  至此,人们突然意识到,景顺长城完成了一个完美的促销计划——以新基金带动老基金的“双轨”营销策略。

  如果说,2006年,景顺长城基金是当之无愧的业绩冠军,2007年,它则是当之无愧的营销冠军。“双轨”营销堪称今年基金销售最大并且是唯一的新发明。

  “这样老基金会很容易引人注意。”上述投资副总监点到即止。事实上,业内不少人对景顺长城的做法不愿作深入评价。

  7月,新兴成长基金和资源垄断基金相继进行分红和拆分;9月,动力平衡也进行大比例分红。至此,景顺长城旗下股票方向基金,全部完成持续营销,景顺长城公司管理规模顺理成章突破一千亿关口。

  2006年底,该公司管理规模还不到300亿。也就是说,在短短10个月时间内,公司规模增加超过3倍之多!

  持续营销圈来400亿

  景顺长城公司方面对炒作一说并不认同。宋宜农表示,公司规模能实现快速增长,并不能归功于拆分、分红等持续营销手段。投资人对公司的认同、基金市场容量扩大带来的规模自然增长,以及新产品发行是基金规模扩大的主要来源。

  然而,据《基金观察》统计,2007年上半年,景顺长城旗下7只老基金中,只有3只基金份额实现增长,其余4只无一例外遭遇缩水。

  在份额增长的3只基金中,两只在此期间进行了持续营销,即优选股票基金和鼎益基金,两只基金就为公司带来超过160亿的份额增长。

  根据三季报数据,公司份额增长同样来自进行持续营销的3只基金。其中,仅7月份拆分的资源垄断基金份额就增加132亿。两个季度5只基金持续营销,为公司带来的规模增长达400亿,远远多于精选蓝筹150亿的首发规模。由此可见,公司管理规模增长,除了基金净资产增加外,持续营销是主要手段。

  “最昂贵”的基金

  “钱收得多,事办得少”,一位投资人如此概括景顺长城今年整体表现。

  除以新带老之外,景顺蓝筹的发行还有另一个争议,便是该基金高昂的费率。

  景顺蓝筹申购费为2.5%,认购费为2%,一般基金申购费只有1.5%,认购费只有1%。景顺蓝堪称“最昂贵的”基金。

  宋宜农解释道,申购和认购费用只是渠道收取,并不归公司所有。他认为,公司维持较高的申购和认购费用,主要是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同时希望银行有足够的费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然而,基民并不认同此解释。他认为,公司利用基民认准景顺长城的牌子,在手续费上做文章。而景顺长城今年的业绩却未如其费率那么高。

  今年以来多只新基金发行,但只有景顺蓝筹收取了如此高的申购和认购费。

  景顺蓝筹“高价”募集,“一边买,一边骂”,是当时不少基民的真实心态。

  李学文、杨兵兵“出走”

  “双轨”营销事件之后,李学文的出走,使景顺长城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9月15日,公司公告称,投资总监、内需增长及二号基金经理李学文辞职。

  同一天,公司公告称该公司投资副总、景系基金基金经理杨兵兵已离职。一夜之间,公司损失两位投资主力。

  “规模这么大,本来就吃紧,现在投资总监和副总监都走了,以后怎么办呢?”

  一边是管理规模不断扩张,另一边是投资主力相继离去,张先生对此感到忧虑。

  对于李学文的离职,宋宜农表示可以理解。他指出,公募与私募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薪酬差异,并非个别公司能够改变。他强调,公司投资团队稳定,人员配备充足,个别基金经理的离职不会影响基金的正常运作。

  在上电转债事件中,就有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解释,出现“忘记”卖出或转股可转债这样“幼稚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缺少人手。“基金规模增加太快了,我们现在都是一个人顶三四个人用。”

  的确,基金规模扩张是否已经超过公司负荷、甚至超过整个行业的负荷,已成为基金业现阶段,人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景顺长城的遭遇,只是这一矛盾的集中反映而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