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的启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15:23 基金观察
本月14日,是基金业值得纪念的日子。 10年前的这一天,《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开创了中国基金业的新纪元。从此,基金业结束混沌无序状态,开启规范发展之路。 10年来,中国基金业完成了体系构建的初创发展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总资产从197亿,猛增至3万亿,飙升167倍!基民数量超越5000万。短短10年,中国基金业创造世界奇迹。 基金10年,值得欢庆,但我们更应回味历史,汲取借鉴。为此,《基金观察》推出“基金十年”系列报道。回首10年历程,哪些启示值得我们铭记? 启示一:资本市场的繁荣,是基金业发展的基础。 近两年,股票基金回报率动辄翻倍,正使基金走上神坛。不少基民认为,买基金就能赚钱,这是很危险的。基金运作再出色,也难以对抗市场。过去10年,几乎每次熊市,中国基金业都面临大规模赎回,净值缩水司空见惯。近两年基金的大繁荣,正是由于空前的牛市。 启示二:诚实、守纪的“好孩子”,才有未来。 基金业的规范发展难以一蹴而就。特别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更使基金管理捉襟见肘,纰漏在所难免。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令人失望的是,10年来,业界仍未有勇气面对失误。从2000年的“基金黑幕”、今年3月的“老鼠仓”,到最近的“上电转债丑闻”,基金公司没有一次是主动承认错误。诚信,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才能赢得未来,这样简单的道理,不知业界何时能付诸行动? 启示三:“大跃进”式发展,不可取。 近两年,基金抢购狂潮愈演愈烈,不仅动辄数百亿的基金迭出,基金公司也跃入“千亿量级”。2005年底,基金业总资产仅6000多亿,目前已飙升至3万亿,不到2年,蹿升4倍多。而很多基金公司更以拆分、复制、大比例分红等营销手段推波助澜。但,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是不正常、难以持续的。老鼠仓、上电转债丑闻及人才荒,就是“大跃进”的后遗症。而更严重的是,一旦股市转淡,赎回潮可能压垮基金公司。 据招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王建预测,2020年,中国股市总市值将达650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未来10年,必将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未雨绸缪、稳健发展,基金业未来,才更辉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