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求生存 中短债基金纷纷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7:2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最抢手的基金是股票型基金,而2005年最抢手的基金是什么?相信新基民知道的很少,是中短期债券基金!

  由于2005年沪深股市还处于熊市,股票基金受伤惨重,封闭式基金价格大多在0.5元左右,投资者最认同的品种就是货币基金。后来中短期债券横空出世,由于比货币基金收益更高,因此,很快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其规模高达百亿,让当时的股票基金羡慕不已。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过后,当时风光无限的中短债基金现在已明显遭到冷遇,转型已成为目前其共同的选择。

  收益已成为软肋

  基本无风险、而且能够随时申购赎回,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高,这就是当时中短期债券基金最为真实的写照。可以想想,能够有定期存款的利率而享受活期存款的待遇,同时基本没有风险,这种

理财产品比亏损累累的股票基金,明显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为啥中短期债券基金基本无风险呢?看看它们当时的投资范围———“投资范围为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具体包括国债、金融债、信用等级为投资级的企业债和次级债等,组合久期严格控制在3年以内,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低风险品种,预期收益高于

货币基金,风险低于中级债券。”正是由于其投资方向的低风险,中短期债券基金从诞生之日起就“一帆风顺”,规模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这是当时股票基金望尘莫及的。

  不过,随着2006年沪深股市的走牛,中短期债券基金每年只有3%左右的收益率,与股票基金动辄100%以上的收益率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其规模急剧下降。以博时稳健债券基金为例,其2006年一季度末规模还高达106.38亿份,但到2006年三季度末则降到了42.31亿份,到2006年年底则只有20.96亿份;而到今年上半年末则只有可怜的7.61亿份。今年三季度末,易方达月月收益基金的规模只有2.95亿份。

  应该说,中短期债券基金的收益已成为其在牛市中最大的软肋!

  今年开始纷纷转型

  基金合同的限制,使得基金的收益不可能大幅提高,而最终的影响就是规模持续萎缩。

  对于这种问题,基金公司显然不可能无动于衷。基金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本周,易方达基金公司发布了易方达月月收益基金持有人大会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为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基金管理人经与基金托管人中国银行协商一致,提议对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期债券投资基金进行转型。”

  易方达月月收益基金将进行转型投票,加上正在等待证监会批准转型的华泰友邦中短债基金(已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以及已经成功转型的4只中短期债券,这意味着2005年诞生的中短期债券基金即将全部转型,而这显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转型后收益有望提高

  转型为债券基金,这是目前中短期债券基金转型的首选。

  从已转型的4只中短期债券基金来看,其投资范围基本为对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对股票等权益类证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不参与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这意味着转型基金的投资主要以债券为主,同时辅以新股的认购。而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基金收益将大幅提高,而且风险也并不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8月已经核准转型的南方多利年内收益已经达到了7.05%,诺安优化基金的收益也达到了5.99%,显然这种转型后的基金比中短期债券基金的收益率要高得多。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这类基金“债券+认购新股”的投资模式,在调整市道,是规避市场风险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

  记者 李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