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发行 应尊重市场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6:4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近期随着市场的不断下跌,市场关于新基金发行“救市”的传闻不断。然而,新基金的发行真的能够改变目前市场的调整格局吗?此外,不少市场人士提出疑问———新基金的发行能不能尊重市场的选择呢?

  基金持续营销节奏加快

  管理层利用基金发行调控股市的意图相当明显。随着上证指数从6100点下跌到5000点之后,管理层的调控明显松动了。虽然新基金的发行还没有出笼,但“封转开”和基金的持续营销明显加快。

  10月26日~11月16日,基金同德“封转开”为长盛同德基金,募集规模上限150亿元;11月13日,金鹰成份股优先和工银核心价值两只基金的拆分方案分别获得证监会批准,募集规模上限均为100亿元;11月15日,基金兴安“封转开”方案获证监会核准;11月16日,由国泰金象保本基金转型而来的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集中申购;11月20日,基金隆元“封转开”也将限量150亿元发售。

  如此高密集度的持续营销和集中申购,即使放在前期也是不多见的;而近期基金持续营销的势头,无论分拆和转型基金,实际就相当于新基金发行。

  基金公司趋于保守

  然而近期基金开闸的效果如何呢?记者现场了解到,无论上周转型的沪深300指数基金,还是分拆的工银瑞信基金,其销售效果都大不如前;而销售情况的不理想,意味着基金入市的资金将会较预期大打折扣。

  此外,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基金公司即使拿到了大量的现金,它们是否就会在目前点位勇往直前,快速建仓呢?

  此前,在基金进行持续营销的时候,很多基金公司往往会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的

股票型基金,但现在这种风格完全没有了。工银瑞信、华夏、南方、博时四家基金公司近期申购自家债券基金的总额达3.9亿元。

  华夏、南方、博时这三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其固有资金投资方向从股票型转向了债券型,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基金对于当前市场信心不足,选择了保守思路。这意味着基金现在即使手中有大笔现金,投资也会更加谨慎,建仓也会更加保守。

  基金发行应尊重市场

  “新基金一旦发行,就是市场见底的信号!”这是市场普遍的观点。

  新基金的开闸与否,已经成为管理层重要的调控手段,也成为市场对于行情走势研判的一个风向标。

  然而从目前基金高密度的持续营销来看,效果却并不明显。

  基金热销的时候,管理层收紧发行“口袋”;而当市场冷了之后,却密度批准持续营销。对此,不少投资者认为:基金的发行应该尊重市场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股市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虽然资金面的改善对市场有一些影响,但要改变市场的运行规律则根本不可能。从近期基金开闸和市场的走势来看,将基金的发行当作市场的“救命稻草”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行。因此,应该将新基金的发行完全市场化,让市场去决定。当投资者感觉风险来临时,新基金自然也就发不出去了;而当投资者认为市场风险很小时,就会选择申购基金。

  记者观察

  别让基金发行

  成为大盘的风向标

  在近两个多月没有A股基金发行的日子里,投资者连QDII基金也疯抢,尽管他们并不知道QDII是什么。既然市场对基金的需求如此之大,为啥管理层却不放行新基金呢?

  其实想想,管理层也可能相当为难,因为股市的位置高了,这时批准新基金发行,使得新基金面临的风险加大;同时,新基金发行之后的建仓,又可能进一步推高股市,吹大“泡沫”。正是出于这种种考虑,管理层才将新基金的发行当作调节市场的一种手段。

  然而,对于这种现象,不少市场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按照管理层的思路,投资者是不是一看到新基金停发,就卖出股票;而一旦新基金发行,就买进股票呢?

  目前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此时管理层批准新基金发行,是否就能够让调整的大盘马上重新走强呢?

  历史经验证明,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不可能按照人为的意志来改变!

  市场的走势应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靠基金的发行来调节,所以新基金的发行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千万不能让新基金的发行成为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向的风向标!记者 李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