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要防洗泡沫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财经观察■本报记者张炜

  管理层给基金销售再念“紧箍咒”。证监会基金部最新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避免基金公司脱离自身管理能力盲目扩张基金规模,维护基金持有人长远利益。其中还特别提到,基金管理公司和代销机构不得诱导投资人认为低净值基金更便宜的做法。

  给基金销售中的过热现象降温,是目前高位股市非常需要的。截至10月底,国内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20553.38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33120.02亿元,分别为年初的2.8倍和3.8倍。老百姓对基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央行公布的第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投资基金的偏好明显高于股票,特别是3季度这种特征更加明显,反映基金为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占比达25.4%,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比上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而反映股票为家庭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占比,从上季度的历史高点12.8%,回落至10.2%,下降了2.6个百分点。

  由股民“转”为基民,反映出投资者对基金

理财能力的认可。一方面,基金在牛市中创造了赚钱效应;另一方面,在机构投资占主导的背景下,股民的赚钱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实都不及基民。尤其“5.30”以来,大盘再创新高,涨幅超过30%,但散户投资者跑赢股指的比例明显下降,基民则相对轻松地赚了钱。大量个股至今未攀上“5.30”暴跌前的高点,意味着持续持有此类个股的股民,错失了大盘突破5000点、6000点的赚钱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有钱无闲”阶层的增多,基民群体的庞大、股民队伍萎缩,是必然的趋势。但在目前的基金销售热中,出现不少非理性的现象。例如,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利用一些可能误导投资人的方式开展持续营销活动,部分销售机构销售基金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不正当竞争;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片面追求业绩排名和短期收益,忽视流动性风险;有的基金经理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有的基金从业人员公开发表对市场走向、个股价格的不当评论等。

  新基金的暂停露面,是对高位股市降温的一个手段。然而,基金公司不遗余力开展地持续营销,使得基金规模依然迅速“日长夜大”。一项统计显示,通过持续营销等手段,许多基金在第三季度中份额暴增,资产净值达400亿元的基金出现了3只。在第三季度进行了大比例分红或拆分等持续营销活动,包括大成蓝筹稳健、国泰金马稳健回报、融通新蓝筹、友邦华泰盛世中国、博时价值增长和长信银利精选等。大量招入新资金,打开了基金公司的营销局面。但资金多不等于盈利多,在目前的高位为大量资金建仓,具有相当难度。有基金经理承认,持续营销对基金的股票仓位有一定影响,优质股票的高估值现状,也给再次建仓带来了难度。

  目前股市的高位正在被各方逐渐承认,社保基金减仓与海外资金抛售的消息接连不断。“恐高症”一旦被普遍接受,股指上行的难度必然增加,基金很难再现大把盈利的风光。即便是那些操作有方的“抗震基金”,也难以“抵抗”幅度较大的调整。在近日的震荡中,偏股型基金的市值回调已较为明显,告诫投资者必须注意到市场风险。据了解,进入第四季度以来,虽然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等权重股“领衔”的“一九行情”耀眼,但大多数个股跌幅巨大,造成了近八成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净值下跌。其中,净值跌幅超过3%的基金有83只,28只基金净值跌幅超过5%,有的基金甚至跌幅超过8%。

  管理层一再强调基金营销必须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引导基金投资人了解基金风险,并强化提示基金投资人“买者自负”的原则。若基金公司继续过度热衷于持续营销,早晚会让投资者洗“泡沫浴”,自己则从“摇钱树”变为“老虎机”。理性而言,现在应该避免投资者盲目追逐基金,而是引导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适当规避风险。尚福林所说“闲钱、闲时间、闲心”的炒股“三闲”境界,同样适用于寻求基金投资的场外资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