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募基金渐成趋势 私募股权躁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 02:31 经济观察报
尹先凯 2007年,私募股权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成了新的趋势,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基金经理,要么另投新君,要么自立门户。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政府创投出来的人能获得更好的回报,一些原本外资创投的经理与合伙人出来也会增加收入,并更好地诠释其投资的理念。 人员流动的背后是热火朝天的私募股权市场。据清科集团统计:第二季度共有12家创业投资机构成功募集到23.59亿美元。与此同时,有121家企业得到了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已披露金额达6.94亿美元,均远高于之前各季的募资和投资额度。 自募基金渐成趋势 新加坡淡马锡中国区负责人唐葵已经选择了正式离职,且已办完离职手续,但仍会担任淡马锡的顾问。 2005年5月,唐葵加入淡马锡公司担任投资部董事总经理一职,主要负责在华投资方面的业务。在此期间,淡马锡2006财年在大中华区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民用住宅开发、消费品、能源与资源行业的股权投资以及在中国银行首次公开发行时的投资。 唐葵自立门户的资本除了淡马锡的工作经验外,还有在高盛纽约总部从事投资银行工作11年、担任执行董事的工作经历。目前唐的目标是募集一只针对中国投资的新私募股权基金,而与他一起离开的高管胡勇敏将与他一起操作这只新基金。 唐葵的离开被业内认为是一个趋势。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内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负责人陈玮辞职自募基金,据了解,其募资过程顺利,并将于近期正式完成募集。先行的成功者还包括曾工作于霸菱投资,且在去年已经募集成功的今日资本董事长徐新,而早些时候,英联资本亚太地区执行合伙人陈柏松也离开了英联,他表示:“不排除合适的机会自己募集基金。”据本报了解,有几家业内知名的外资创投机构,都存在业绩较好的人员考虑自募基金的现象。“现在只要有过好的投资业绩,都会考虑去自募基金,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表示。 私募股权热火朝天 私募股权的火热被认为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在以前,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不长,真正建立业绩需要一定时间。现在,第一批人已经把业绩做出来了,所以自然会去自募基金。”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表示。 “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挑战自己,管理一只中国人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唐葵对本报表示。“在淡马锡再怎么样也只是打工,而出来自己募集基金就是自己当老板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另据了解,如陈玮这样从政府创投离开的人,主要是因为收入与机制不灵活。 陈玮也曾对本报坦言:“未来的趋势会是合伙人制。”而政府创投中,即使相对比较灵活的深创新,其收入分配也与自募基金获得收益后的回报相差较大,因此好的投资人从政府创投出来将成为一个趋势。 而对于外资创投机构而言,其合伙人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合伙人,实际上并不参与分成;有的是真正的合伙人,但参与分成的合伙人过多,导致实际分得较少。 这样,火热的市场正好给这些有过较好投资业绩的人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持续几年的中国概念的项目在资本市场倍受追捧,从先前的盛大、百度到无锡尚德,再到如家、完美时空,丰厚的回报使得境外机构投资人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向境内。“很多海外的钱苦于找不到好的途径而投到中国来。”蓝山资本唐越这样对本报表示。 除了境外的钱,境内的资金也开始躁动起来。中信等证券公司已获准试点进行直投,民间的企业资金也开始涌向这一领域。“我想把1000万资金投到一家基金做有限合伙人,因为我自己没有投资经验,所以寻找有经验的投资人。”一位民间企业家这样表示。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如远东控股集团、中国雨润、江苏利安达集团等十多家大型民企组建的世华联合基金便选择中科招商作为管理人,更多的人民币基金开始组建起来。 “虽然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环境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活跃的资本市场依然在不断提升私募股权基金的热忱。”清科集团总裁倪正东认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人便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股权行业比较适合用团队来运作,离开的这些投资人虽然业绩好、个人能力强,但单独募资能否得到青睐还是未知数,只有拭目以待。“比如包括原来习惯操作美元基金的人,现在操作人民币基金是否能驾轻就熟?一些项目符合海外的上市标准,但在境内上市是否同样符合?是否有一些好的项目资源已经储备好了?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说服企业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去。”郑锦桥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