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天堂爱丁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于晓娜

  爱丁堡是个神奇之地。

  这个苏格兰的首府建在七座低矮的小山坡上,一条天然壕沟把城区分成新旧两边。从皇室旧居爱丁堡城堡出发,顺着狭长而弯曲的皇家麦尔大道到达新皇宫荷里路德宫,不长不短恰好是一英里地,所以这条街又叫“皇家一里”。

  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不足50万,沿石子路走过来踱过去都不过几英里地的弹丸小城,如今每分钟都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脉搏——这几年,在这里集中了全球最多的基金公司和最庞大的基金经理群落。

  来自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们就住在小街两边那一座座苏格兰传统建筑风格的独栋小屋里。他们直接管理着超过5300亿英镑的资产,以及全球超过10500亿欧元的保险金和养老金。巨大的财富和资金的洪流奔涌在小城和世界市场之间。

  “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苏格兰人对自己的钱都比较小气的缘故吧,我们很会管钱。”在小街上的酒吧里,每一个苏格兰籍的基金经理都会向外来者夸耀这一点。

  现在,当小城里的这个世界最大的基金集群盯上了东半球的中国证券市场时,未来又将会发生什么呢?

  小城操盘5300亿资产

  中世纪古旧的城堡式建筑,石子路,绵延的山坡,福斯湾南岸的碧波,从高楼林立的伦敦搭乘班机经过1小时航程来到恬静的爱丁堡,反差感十分强烈。

  与威士忌、鲜艳的格子裙以及悠长空灵的风笛相比,基金经理是当地的一种知名度不那么高的“特产”,但他们在全球基金管理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苏格兰政府部门SDI高级主管艾玛·哈克斯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苏格兰地区投资管理的资产已经超过7700亿欧元,还管理着全球超过10500亿欧元的保险资金和养老金资金,并为超过7000亿欧元的各种资产提供相关服务。在苏格兰,与全球资产投资管理服务相关的雇员人数不过3500人,直接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5300亿英镑。

  作为全球主要的基金管理中心,爱丁堡的小街上“潜伏”着中国最大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马丁可利,还有Baillie Gifford、阿伯丁、AEGON、弗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富达等大名鼎鼎的基金管理公司。这里除了向全球输送了大量的基金管理人才,还吸引了大批基金经理汇集于此。

  基金的聚集给苏格兰的金融业带来惊人的增长。艾玛·哈克斯说,苏格兰金融服务业自2000年以来增长幅度超过60%。每10个工作岗位中就有1个与金融服务业有关,直接受雇于金融业的人数超过10.8万人,金融支持类岗位也超过10万个。

  基金经理聚居地

  漫步爱丁堡街头,可以看到基金公司的招牌大多集中在现代建筑的新区,而基金经理们则喜欢定居在老区那些白墙壁,门前有小花园,如同童话小屋的独栋小楼里,每天迈着散步式的悠闲步子到新区上班。著名的王子大街则是店铺林立的购物胜地,为这些钱袋鼓胀的金领们提供着消费天堂。

  Andy Sowerby对这种生活感到分外的惬意。作为马丁可利的执行董事。每天一早,他只要走10分钟就可以到达基金公司的办公室,傍晚可以很早下班回家,太太会很高兴。

  “要是住在伦敦就没这么舒适了,” Andy Sowerby说,“你得像打仗一样,坐火车,挤巴士,上下班得在路上花2个小时,这不是我们这些人想要的生活。”在他看来,就居住来说,爱丁堡是一个对基金经理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无论是事业、社会结构、大学体系还是生活方式,都很方便。“基金经理在这里可以随意地走出去,沿着山坡散步和思考,我相信如果我们搬到伦敦,就会失去这一切。”

  Andy Sowerby的中国同事,来自香港的基金经理庄明(James Chong),去年也把家搬到了爱丁堡,在总部主管马丁可利的大中华区投资。他说,这里的位置很好,到伦敦坐飞机只要一个小时,坐火车4个小时,基金经理们可以随时出发到全球各地。

  “有个传说,如果你在太阳升起之前爬上这座山顶,用上面的泉水洗脸,你就会永远美丽。”爱丁堡街上的一位苏格兰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处高地对记者说,他已经大约60岁,却从来没有爬过这座不高的小山,更没有到过“山那边”,他似乎对一辈子生活在爱丁堡相当满意,从没感到这里过于狭小。

  或许正是这种静谧的、与烦嚣的外界保持距离的环境让基金经理们着迷。

  “在爱丁堡可以进行更好的思考,从充满嘈杂的金融市场中逃开,不用老是碰到总担心市场下一分钟会怎样的邻居。” Baillie Gifford的合伙人 Angus McLeod说,“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是很关键的。”

  员工们对爱丁堡的偏爱,加上苏格兰的基金公司通常规模并不十分巨大,因此这些基金公司标榜一个口号——“一个地点,全球视野”,它们通常只在爱丁堡设一个总部,而在外地没有任何分支机构。

  Baillie Gifford就是这样的一家基金公司。它目前在管理着全球范围内的1056亿美元资产,除了33%投资于英国股票、18%投资于欧洲股票外,还有15% 新兴市场股票、12%在北美股票、9%在日本股票、4%在远东股票。它的客户包括加州工人退休基金、韩国国家退休基金等全球著名的政府基金、共同基金等。但它的员工至今仍然全体驻守在爱丁堡,在小城里运作着全球资本市场,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们经常要“在路上”。

  爱丁堡的中国A股热

  也有人将爱丁堡基金业的发达归因于苏格兰人具有300年历史的、文化深厚的理财传统。

  “苏格兰人对管钱相当谨慎。”Baillie Gifford机构客户部门董事大卫·亨德森(David S Henderson)说,他们甚至在欧洲有“吝啬佬”的名声。

  但事实上,创新才是苏格兰金融业崛起的真正动因。自从1728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发明“透支”这一概念以来,苏格兰一直是现代金融创新的领跑者:第一家投资信托公司、第一个多分支银行系统、第一台ATM机以及第一家至今还在运营的为偏僻乡村提供服务的“汽车移动银行”。

  这里金融服务业尤以银行、资产管理、人寿保险和养老基金以及软件开发见长。马丁可利和Baillie Gifford都是这种“有性格”的资产管理公司。

  马丁可利只做股票,完全不涉及固定收益和房地产投资。Andy Sowerby说,“我们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那就是选股。”

  Baillie Gifford也相当专注于股票市场,仅有2%的现金和7%的资金投放在固定收益类。但它对对冲基金避之不及。

  如今,这些最善理财和选股的基金经理们,都不约而同地瞄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

  马丁可利早在1994年就已经进入中国,期间经历了A股市场的几年熊市,但马丁可利依然耐心坚持,继续在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光是在上海的办事处就聘请了6名分析员,苏格兰人的精明最终使得马丁可利在中国自2006年开始的牛市中成为大赢家。

  有13年中国市场投资经验的庄明就是在2006年加盟马丁可利。“我们在亚洲地区的办事处是在中国的上海,而不是像别的公司一样选择香港或者新加坡。”庄明说,目前马丁可利的上海团队已经有11人了。

  截至今年6月30日,马丁可利管理资金达到283亿美元。其中51亿美元是在中国,中国比重超过了25%,“未来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加”。

  马丁可利成为中国最大的QFII之一,主要原因是其除了自身获批额度之外,还代理其它机构管理更多的QFII资金。庄明说,公司正在向证监会申请额外的1.3亿美元QFII额度。

  不仅如此,马丁可利对中国的QDII也兴趣甚浓。

  “我们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把我们对全球股票投资的经验和优势带过去,我们现在是代表国际资金投资中国,但我们也希望替中国的客户管理资金,包括中国的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的资金。”Andy Sowerby说,目前最希望的是在发行渠道方面与中国金融机构合作。“我们没有分行,没有分支,所以要找伙伴来做这些事情。”

  大约两个月前,曾有60多位中国基金经理远涉重洋来到爱丁堡访问马丁可利,主要就是学习和了解海外同行的投资经验,为QDII做准备。

  Baillie Gifford同样垂涎QDII。“我们也在跟中国的一些机构洽谈合作,主要是在发行渠道上。”Angus McLeod介绍说。

  去年底社保基金海外投资选秀时,Baillie Gifford曾认真准备过申请材料,“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我们缺少懂普通话的人,我们当时简直是挣扎着准备申请材料的。”Angus McLeod笑着说。

  不过,随着中国A股日渐火爆,股价也越来越高,庄明透露,马丁可利代管资产的部分客户,已经有部分要求退出A股市场。但作为主管大中华区投资的基金经理,庄明对A股仍然有信心。

  “A股已经有一点点泡沫了,现在A股PE大约30倍,A股上半年成长是77%,其中投资收入大约占20%-25%,扣除这部分,公司本身业务还有50%的增长,总体PEG还是低于1的,所以我觉得A股的压力还不大。”庄明分析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