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方华安泰达身陷转债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05:4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上电转债”丑闻自9月10日被曝光后,据证监会指定媒体报道,管理层要求基金公司动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上电转债”事件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仅从经济意义上理解,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失。持有人经济利益受到保护了,他们的知情权,又将如何来保护?

  恶心 没有一家主动认错

  “我觉得这件事很恶心,作为投资者连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也没有一家基金公司敢于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一位投资者气愤地致电记者如是说。

  8月14日,上电转债平静地结束了赎回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赎回价格103.2元,当日转债收盘价226.58元。据中国证监会基金部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记者近日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了解到,3家嫌疑公司分别是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基金

   缄默 基金公司集体“失语”

  如果说,一向以“专业”自居的基金公司闹出这样的低级错误,已经非常令人诧异。那么,事发后,基金公司全体对此“保持缄默”,更让人失望。“为什么证监会不公布这3家基金公司的名单,基金公司的信息应对普通投资者完全透明。”上述投资者强烈要求知情权。记者在开始的调查中发现,3家基金公司被隐藏得非常好。“相对很多

股票利好公布前消息泄漏引发股价暴涨,或许这是管理层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一位北京基金业人士向记者打趣道。

  采访 三家公司回答各不同

  记者从北京一位高层人士处得到3家嫌疑公司的具体名单,它们分别是华安基金、南方基金和泰达荷银基金。记者分别致电3家公司。有趣的是,3家公司的反应各不相同。

  根据华安方面的回复,华安基金确实被迫赎回上电转债。最终处理意见为,以风险

准备金(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的用于弥补损失的准备金)弥补有关损失,不会给投资人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而记者于9月25日致电南方基金市场部,得到的回复是,请记者留下电话号码,随后联系。可在“随后”的半小时内,南方基金联系到《基金观察》编辑部,提出希望不要点名。

  9月25日下午,记者致电泰达荷银基金,“贵公司对于被指发生上电转债失误有何回应?”记者直接询问。该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经理徐克磊对记者的问题避而不答,只是表示:“我们能说的就是没有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

  公司 否认之后再肯定

  记者在正式采访上述3家基金公司的同时,以基金公司客户身份,询问公司中是否发生上电转债事件。华安基金客户服务部人员只表示,公司旗下基金不会让投资人利益受到损害。泰达荷银和南方基金均否认旗下的基金发生了“上电转债”一事。“我现在满脑子被蒙骗的感觉,叫我如何相信基金公司的诚信原则。”上述投资者获悉记者的采访经过后气愤地表示。

  昨晚,泰达荷银和南方基金通过网站发表声明称,两公司旗下的相关基金的确发生了未能及时将所持有的上海电气可转债进行操作的事件。

  疑云 “低级错误”何以产生

  上电转债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主要是因为其给市场制造了两个谜团。其一,3家乌龙公司神秘“隐身”;其二,专业基金公司何以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对此“低级错误”产生的原因,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公司出错,可能是因为基金经理放假,其他人员疏忽了基金管理所致。有受访人士更直接点出,投资人员频繁协助营销活动,工作受到干扰,是业内的普遍情况,“新发基金持续营销时,基金经理不事投资,长时间出去给投资者上课拉客户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真正让投资人揪心的是上电转债被迫赎回中反映出的问题。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告诉记者,基金公司都会对投资风险控制设多道关口,这次转债事件暴露了相关公司的风险内控形同虚设。据《基金观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