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权不明晰困扰新基金放行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至少18家基金公司没有发行新基金

  王艳伟

  基金公司不久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出一派“盛世”气象,牛市中基金业的规模和收益都在加速度扩张,不少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数量也呈现同步快速增加。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从今年年初至今,仍然有至少18家基金公司未曾发行新基金,尽管通过持续营销也能获得一定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但发展速度却滞后于整个基金群体,其中不乏一些业绩不错的知名基金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粗略统计,截至目前,仍有包括巨田、金鹰、中信、银华等在内的至少18家基金公司在年内没有发行新基金(不包括“封转开”)。甚至像博时、嘉实这样规模上千亿的大公司,今年也没有新发基金。不过,博时有两只封基年内转型为开放式基金,规模也有不小的上升。

  深圳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今年没有发新基金的基金公司比比皆是,原因之一可能是一些公司是因为股东股权问题被暂停基金发行。”该人士指出,今年没有发新基金的公司中,有不少公司在股东股权上存在问题,比如,股权转让尚未完成、股东破产或整顿、股东违反“一参一控”规定,等等,总之,基金公司的股东如果有问题,对基金发行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影响。

  尽管这种猜测难以得到监管部门的正面回应。中信证券旗下中信基金今年一直没有新基金发行,就被市场认为是受到“一参一控”规定的影响。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他所在的基金公司今年也没有发行新基金,他对基金公司因股东股权问题而让新基金受到限制也表示难以理解。“股东对基金业绩并没有太大影响,不应该使基金公司正常的业务发展受到股权问题的限制。”

  业内人士却看法各异。一位研究员表示,股权变动直接影响管理层,而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是很间接的。一方面公司团队可能会不太稳定,另一方面公司的招聘工作进展也不会顺利,这些因素会间接影响基金业绩。

  北京一位基金研究员认为,停发基金使基金公司的发展停滞不前,至少他们浪费了一个市场机会。

  联合证券冶小梅认为,基金公司靠发行做大规模本来就是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国内基金市场的不成熟,投资者都喜欢买1元净值的新基金,在这样的市场导向下,才有了这样的不合理现象。

  冶小梅表示,除了把握新发基金的机会,基金公司更应该把现有的基金做好。老基金如果业绩好,也可以做大规模;如果基金业绩差,即使有基金新发行时规模较大,也可能无法持续。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