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高潮生:基金的九大准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6:04 新浪财经

  

高潮生:基金的九大准则

图: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迎接中国基金业十周年----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大型活动---乌鲁木齐专场,于2007年9月15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高潮生精彩观点:

  各位来宾大家好,刚才南方基金的经理们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对于基金的运作以及全球投资的意义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讲得非常精采。我们现在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些基金的理念和经验。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基金业在过去的3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基金火红的年代,无论是对于基金行业,还是对基金公司乃至基金投资人都提出了挑战,那么基金投资的角度而言,是否具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也就是说,无论你投资什么样的市场,什么产品,在你选择基金的时候,是否有一些共同的因素是您应当考虑的呢?这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主题,也是想和大家共同分享的。

  从基金的选择和基金投资来讲,应该说有九大基本准则。我希望和大家分享这些准则是什么,以及在金融投资尤其在基金投资中如何更有效的运用。

  一、相对收益比绝对收益更重要。可能有的投资者回顾今年的基金投资说: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已经有25%的收益。这是否是一个好的回答呢?即是,也不是。“是”的理由是恭喜你已经赚钱了。但“不是”呢,应当说你可能应当赚得更多,从基础投资的角度来将,基础投资者关心的并不是投资的回报,而是同类型基金相比,它的表现究竟怎么样?如果谈到基金的相对业绩,而不是绝对业绩。既然是相对的,相对什么东西呢?他的标尺、准则是什么?

  总的来讲,分成这样几个基本的架构、基本的准则:

  1.和零收益相比。你赚钱了还是亏钱了,这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而是对冲基金所追求目标,也就是说,对冲基金他们更注重的是绝对收益而不是损失。

  2.无风险收益。无风险收益,实际上是更多的意义在投资理论上。什么是风险收益?短期是没有风险的,除非政府破产,这个是可能性非常低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都愿意跟国债收益相比,看你所投资是否战胜了短期的国债收益率。

  3.通货膨胀值。这一点讲是金融投资者基本诉求。为什么,他投资赚到了钱,并不是绝对赚钱,也不在于战胜了短期国债,而在于他是否战胜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他真正的实际的购买力,是随着投资的收益而增加还是在相对减少。

  4.资金的自身的历史值。他最有意义的地方是什么?他告诉了投资人,基金的回报和收益是否正在改善之中。

  最后两点是应该是大家格外关注的:

  5.基准的指数值。基金有自己特定的一个业绩标准,也就是他的准则,那就是说,一般市场的指数,是一个标准的指数,或者是混合的、自定的指数,那么在基金的业绩表现里,它是否战胜了它自己确定的主动性投资的业绩标尺,也就是说,自己的基金的既定的业绩标准或者他的指数值。

  6.同类平均值。这点讲,是把不同不得基金放在一起的时候,投资者关注你所买的基金是否在同类基金当中属于上游。

  投资人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要仅仅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基金的绝对收益上,而更应当关注相对收益,是否战胜了它自己既定的业绩标准,他是否战胜了,与他投资策略相雷同、相吻合的同类型基金,这是第一点。

  二、基金的风险与收益。

  这一点是余生共存。很多投资人,在国际上,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大家追求收益。但是从投资来讲,它的收益和他的风险是余生共存的。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谁能用一句话讲明白什么是金融投资?我用一句话就是:以当前的确定投入谋取未来的不确定回报。这就是投资的定义,这句话包含了几层含义:1.当前的投入是不可逆的,并且当前的投入是确定的。2.投资跟消费不一样,消费是为了当前的使用,当前的消费。而投资是未来的回报。同时,回报是未来不确定的回报,它没有告诉你未来是多久也没有说未来的回报是究竟是多少,这就是投资的风险。未来收益与回报的不确定性。而你今天的投入是确定的,是又是不可逆的,而你未来的回报是不确定的,这是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你的风险。风险实际上是无法实现在资本投入时所设定的收入期望值。所以从投资的角度讲,投资在谋取未来收益的时候,他的风险是与之伴随而来的,你不能只考虑未来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还要关注你面临的风险究竟是什么?所以说投资的敌人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投资从理念上说,投资本身有他的敌人:

  (一)恐惧和贪婪。但问题并不仅仅在此,投资者并不是总是恐惧或是总是贪婪,是时而恐惧,时而贪婪,更糟糕的是在该贪婪的时候恐惧,在该恐惧的时候贪婪。并且往往不是恐惧不足贪婪有余,就是贪婪不足恐惧有余。大家都知道巴非特,巴非特讲他投资的时候,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投资风险原来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风险,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投资人在最初投进去的财富进入资本市场之后,而最终并不能像他最初预期的那样达到他的收益呢?1.市场风险。市场不是某个人的机构,而是大家集体行为的组合,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地猜测出市场的走向;2.通货膨胀;3.利率风险;4.股票风险;5.流动性风险,什么时候是进场的最佳时机,什么时候是离场的最佳时机,很不幸你会发现在很多的时候,你是错误的。6.落空风险。就是没有达到你预定的投资目标的风险,可以说这个风险是所有风险集于一体而造成的最终风险。

  投资者对于风险认识的存在一些误区,应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所有人都会面临不能正确地认识风险,是什么因素导致投资人更注重收益而不注重风险呢?是几条最基本的心理因素:1.所谓初生之犊不畏虎,没领略过股市下跌的风险;2.好了伤疤忘了痛。他可能经受到熊市的挫折和考验,但是市场一旦好了之后,可能把过去的惨痛经历统统忘到了脑后,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注重目前的收益,而不知道从长远来讲,可能更大的陷井正在等着自己。4.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投资人觉得我能够准确的判断市场的走向,我能够正确的选择基金或者是选择基金经理。但事实恐怕并不是向他们想象的那样,或者说他们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5.诱惑能使鬼推磨。很多投资人可能听到他的朋友和亲戚,怎么在金融市场上怎么赚了很多钱,这样时候,很多人就把风险抛之脑后,别人能赚这么多钱,我也可能赚钱。他可能忘掉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在这个时候,他就落入了陷井,对于别人是成功的投资策略,对你来讲未必是成功的。6.好话当作耳边风。应该说在市场上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大家都不断强调,很多投资人并不能从这些告诫中得到某些经验教训,换句话说,“言者惴惴,听者了了”,投资者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教训出来的,只有他亲身经历过熊市的惨痛,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股市是有风险的。7.众人皆醉我也醉。别人都不怕股市下跌,我怕什么。8.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经历了惨痛之后,才有认识到原来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可能比收益对你来讲更重要的。这些来讲投资人对风险认识是有误区的,这也说投资人教育的一个重要挑战和重点课题。

  如何衡量基金投资或者股票投资风险呢?1.常规的用法,它的标准方差。他是用来衡量基金波动性导致的绝对风险,他不是跟市场相比,也不是跟其他进行相比,就是自己跟自己相比波动性究竟有多大;2.相对的衡量,相对于基金的指数,基金业绩与指数的偏离度;3.还有β值。β值是衡量什么呢?衡量基金业绩,相对以市场是收益伸缩性,这实际上是最常规的基金或股市投资风险的衡量标的。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国际上,在华尔街对投资风险的衡量标准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尤其是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我刚才提到最基本的,也是最基本的、最常规的衡量手段。现在进入到第二代,在过去的两三年中进入到三代。这些是对中国的基金业、基金公司的挑战,他们如何把更新一代的基金风险衡量手段引进中国的股市,使中国投资人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到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的风险。

  (二)收益和基金风险一体化,我们刚谈到,在金融投资中有两大支柱:一是收益,二是风险。如何把这两个指标综合在一起,用一个数值给大家一个衡量的标准,如何把这两个因素同时考虑在内的话,怎样是正确的办法,使投资人在若干、很多不同的基金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基金大家都注重的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用单一指标同时反映收益和风险这两大支柱在基金投资中扮演的角色;第二是如何计算基金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你并不是看他风险调整之前,而是把风险承受度同时融合在这个基金表现的指标中,如何在风险调整后基金的确实的收益或者相对收益究竟是多少。同时基金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风险补偿。有的基金可能风险性比别的基金要高,是不是这个基金就不值得选呢?不是。有些基金经理,是希望为追求风险收益的人服务,有些基金定位就是风险度要低,关键不在于基金的风险高还是低,关键在基金如何有更高的风险,你为此承受的额外风险是否给你带来了更高的收益回报。这一点是投资人需要考虑的。同时,相对于同类基金的风险调整收益,同一类型的基金之间,经过风险调整之后,你的相对收益究竟如何?

  同时,大家都知道,现在一般都讲下浮比例也好,信息比例也好,但是都是常规的比例方法,现在那就是专业人士考虑的问题,同时,对所有全球的金融专业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怎样更准确的计算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常用的办法是比例分析,他基本是把手一和风险结合在一起。每单位风险所获得的投资回报。大家都知道,看到无论南方基金还是其他基金,在他们宣传之中都会介绍本基金下浮比例究竟是多少,然后介绍基金的信息比例是多少,他介绍的信息是什么,或者是如何在解读这个数据呢,他想告诉的是经过风险调整之后,本基金的收益究竟是多少。

  下浮比例和信息比例是最早一代和最传统或最常规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计算办法。从华尔街来讲已经从最传统的三大比例,去年开始慢慢走到了第三代,这都为中国的基金公司和专业人士的一种挑战,如何把新一代风险收益指标引入中国,使投资者能够更清楚、更明了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投资目标的基金。

  四、基金投资的角度来将,你要考虑基金的历史业绩,但是历史业绩有它的重要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重要性是什么?历史业绩等于不等于未来表示,有些人认为等于,有些人不等于,有些人认为近似等于。但实际上,历史业绩究竟能不能说明未来,一个基金过去取得了多少业绩,对投资者并许多实际意义,因为任何人都买不到历史业绩,他买到的只能是未来收益,他买到的只能是不可知、不可预测的,他的历史业绩和未来业绩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是否能把历史业绩作为参考,来预测哪些基金未来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呢?这是投资者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做过分析,这些分析告诉我们各结论是十分有趣的,这两个图表是美国的一些基金,是美国的债券基金,五星级是最好的,一星级是最差的,是这张图表说明五星级是根据历史业绩评判的,过了三年之后,表现曾经最好的基金,它是否能持续他的过去优良业绩呢?答案是肯定的。五星级在未来三年果然是比三星好。这一点似乎说明了历史业绩和能够说明未来。

  对于美国的股票投资来讲,我们得到是的结论恰恰相反。通过过去五年分析得到的结论:反而是表现最差的基金在未来表现最好。综合起来发现,美国有87个不同的基金类别,在这87个基金类别中我们发现有11个基金确实历史业绩和未来是一致的,有9个基金是不一致的,4个基金是无法说明的好还是不好,能还是不能,我把所有的结论进行分析,历史业绩能够预测未来吗?能,也不能。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对有些类别能,对有些类别不能。所以对历史进行预测,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的挑战。大家问,如果过去的业绩不能预测未来,那什么能?答案是:没有任何一个可以预测未来。对有些基金可以,对有些基金不可以。投资人并没有找到一个他想得到的答案,究竟行还是不行。对投资者来说就是要关注历史业绩,但不能迷信历史业绩。这是最终的答案。

  五、中长期业绩比短期业绩更重要。这张图表有两个基金,他的业绩表现不一样,基金的相对波动性和基金的绝对波动性,战胜值数的百分之来讲,基金经理一有45.7%概率的战胜了基金,那么基金经理二有100%的概率战胜了基金。现在我要问,在这两个基金当中,你会选择哪个?实际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两个基金就是一个。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他们衡量的投资时段不同。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衡量你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比如一年讲,三年讲,从五年讲,从十年讲,同样是一个基金,一年之内,他只有45.7%,十年是每年都战胜了指数。对于投资者要更注重什么,不要注重短期表现,因为每个基金经理都有他不同的理念、手段、目标,他所得信奉的理念不可能永远有效。对象投资人要注重它的长期业绩,不要注重他的短期表现。不同的经营经理,有的经营经理就严格恪守自己的投资准则,有的基金经理可能比较机会主义,认为市场上崇尚什么就买什么,这是两个投资经理有不同的投资理念,这两个基金上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这种漂移可能是投资风格的漂移,可能是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之间的转换,也可能表现为股票规模的漂移,也就是大盘股和小盘股的转换。这是一个在美国很有名的基金,一年表现排名52位,三年排名41位,五年十九位,十年排名三位,基金经理的能力看,从长期讲他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从短期讲,他所投资的板块并不是市场的时尚。

  六、挑基金经理,而不是选基金。这一点对投资着要格外注意,当你选择的基金更换的基金经理的时候,所有的基金以往业绩应当一笔勾销,换句话说,你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新的基金经理和过去的基金经理恪守同样的准则,你在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之前,统一一个基金,历史业绩和它的未来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基金经理要做什么?基金经理有五大基本职责:1.负责资产分配。在不同板块中,在股票债券之间,股票和现金之间,作出一种安排;2.股票的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股票;3.选择完股票之后,每只股票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在自己的基金中究竟应当占多大的比重,这叫基金组合的构件。4.你既然决定要买股票,也决定了这个股票基金当中的比重究竟是多高,那你什么时候买股票或者卖股票呢,这就是交易实际的选择。5.风险控制,当你买的股票,没有像你预期的那样,或者说达不到你预期的那样,那么你的反应是什么?你是否有足够的手段来应付这种非预想的情况或事件发生呢?基金经理要同时完成这五大职责,应该说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是很高的。

  基金经理三大管理能力是什么?现在主要讲股票型基金经理,1.他在不同行业的转换是否非常及时,是否能作出明确的判断,2.股票的筛选。能够找出最具有投资潜力和价值的股票。3.不同风格的股票之间,他是否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但是实际上对基金经理衡量并不仅仅是看他的业绩,基金的表现是基金经理综合能力的一个最终体现。但实际上最终体现以后,对每个基金经理大家需要知道,基金经理他究竟有那些非定量的因素来决定这个基金经济是否有超过其他基金经理的能力,换句话说,基金经理提供了超额收益或者的优异表现,是来自他的运气,还是他的技巧。如果是运气使然的话,没有人能够连续的得到上帝的青睐,所以我们希望找到的基金经理他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经过市场考验的、能力和经验,证明他在不同的市场周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他都能够应付不同的市场变化,都能够游刃有余。这些能力包括:1.经理人的投资理念,按照什么标准,什么理念来选择股票。2.是否存在风格漂移的问题,是否能够严格恪守自己的投资理念,或者向投资人作出的承诺是否能够完全满足,还是说他在根据市场走向在不断调整或者改变自己的交易手段和自己的投资方式。4.管理的资历如何。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来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同时是否出现了市场总长的现象,也就是说基金的规模过大,大到基金经理已经无法在他最具有信心、最了解的股票中选出合适的投资对象。那基金的换手率究竟是多少?基金的集中度是多少,他是一个更广泛的分散化投资组合,还是集中3至4只不同的基金。5.最后他的交易策略如何。这些共同在起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基金经理人是否是你所希望选到的。换句话说,他的投资信仰是否和你的吻合。

  现在注重如何辨别基金经理的运气与能力,从国际上讲大家注重:1.从跟踪基金转为跟踪基金经理,看一个基金的历史表现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把在同一个基金经理在管不同基金的时候,把他们联在一起,所以与其说是选基金不如说选基金经理。2.归因分析。从业绩的表现中,我把他分离,我把他拆开,之所以基金有这么好的回报,来自什么?投资经理选择股票的能力,还是他在不同板块、不同行业中转换的时候,他能找到最恰当的时机,这是投资者最希望得到的答案。归因分析,慢慢从以收益为主,到持有的股票为主,到最后是以每一笔交易为主。这些应该说是国际上一个发展趋势,同时要判断什么,正像意境。比如讲,基金经理在这一个月当中,买股票,还是卖股票,是对还是不对。如果他没有卖股票基金的表现是不是更好呢?还是不好。如果他卖掉股票之后,基金的表现不如他卖的时候好,他的决策是错的。基金经理不可能永远是对的,但希望他作出正确的决策的比例要高,这是衡量基金经理有多大的比例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又有多大比例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最后是技巧。基金经理有很多的技巧,有很多的能力,希望能把他的能力具体分开,是否在某个方面有稳定长期的能力。投资人买什么基金,但实际上这个理念是已经过时了,尤其在海外市场跟关注的是选择基金经理人。

  七、投资基金的业绩与投资者回报不等。这一点对中国投资人来讲,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了解这个概念。投资人的收益是否跟基金的收益一致呢?其实完全不一样。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个基金涨了80%,是不是你买了这个基金你的收益也涨了80%的收益呢?我作为投资者我的收益也是80%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基金和投资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关注不同的东西,他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投资的回报。基金来讲时间他注重是加权,这是一个技术名词。它按照时间来进行加权计算基金的收益。基金经理希望什么东西影响收益呢?希望你选的对还是不对。同时,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你是不是选择的对,表现好的比重高,表现差的比重低,他希望这个能够得到反映,同时你交易价格,在你是否在高点卖出,在低点买进呢?这些东西应该说直接影响到基金的表现,同时是由基金经理负责的。

  可是基金经理不希望什么因素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呢?就是投资人的行为,有多少资本流入了,有多少流出了,什么时候流入,什么时候流出的。这些因素不是基金经理能够控制的,也不是基金经理的职责,基金经理不希望看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的基金的表现,他们会把这些非管理因素排除在外,所以他们用时间加权的方法来计算基金的收入。你什么时候买基金,以什么价格买的基金,实际上对你的最终收益是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计算你具体的投资收益的时候,基金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参考。而你要用自己的办法计算每个人的收益,换句话说,一个基金他的收益就有一个,但是对于所有的基金投资人来说,虽然大家都是投资同一个基金,但是由于买入卖出的时间、价格不同,导致他们的最终的收益绝对不同。只有一种情况是一样的,这类投资人在年初对开始的一天就买进,我再也没有卖出,也没有追加,直到年底,这时候他的收益和基金的收益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期间内,他没有买进,也没有卖出,更没有追加投资,但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所以基金的收益远不同于投资人的具体收益,所以基金公司使用时间加权的方式计算,投资人是用资本加权的方式计算。作为投资人,有多少人他的收入比基金公布的数据还高呢,有多少投资人实现了你的目标呢?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在美国市场有。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投资人的行为究竟如何影响他的收益。

  基金回报与基金回报的差异。基金的回报不考虑资本的流入量和资本流入的时间。基金持续持有,并且没有任何交易行为,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投资人回报恰恰相反,他与资本的流入量和资本流入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投资人回报才是投资人最终真正得到的回报。如何计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呢?有一个公式——成功率。成功率就是投资人回报与基金回报值,如果成功率大于1,说明投资人战胜的基金,你真正获得的收益超过了基金公布帐面收益。那这个成规率究竟是多高呢?首先要知道,什么因素影响二者的差别:1.基金的流入流出量越大,二者的差异越大。他不断面临大幅度的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这时候二者的差别就会加大。资本的流入流出越频繁,二者的差异越大,成功率就越低。它所面临的投资人越频繁的买卖,投资人的成功率就越低,就越远离基金公布的业绩回报,同时基金的风险波动性越高,二者差异越大,成规率也越低。所以在美国,很多投资人希望去买一些风险波动性比较小的。为什么?因为风险波动性比较小,给你造成错误的概率比较低。这个错误就是你在低位卖出,在高位买入。基金的波动性越大,你进入基金的时间就越重要。如果基金是一个直线上升的,你在什么时候进入、退出,影响不大。这个成功率究竟是多少?在美国过去十年中,从美国的股票型基金成功率是73%,投资人的平均回报只是基金公布帐面回报的73%,要比它低了27%。为什么?这就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说,绝大多数基金投资人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都是在低位卖出,在高位买进。

  美国的平衡应用基金它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因为平衡型基金,他有很多的债券,并且它的波动性不是很强,美国的平衡型基金不是主流基金,在整个基金行业中只占7%,正是因为它没有得到投资人的关注,投资人也不会大量的买入、卖出,也不会频繁的买入和卖出,这两个因素正是影响成功率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低风险的基金,成功率有98%,高风险的基金成功率只有63%。也就是说,波动性越大的基金,他们投资人要想战胜基金难度就越高。这有一个美国很有名的例子,这是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它过去十年中的回报率每年15%,投资人的回报是负0.5。这个高科技基金,按资产规模是美国高科技基金排名第二、第三的,正因为他基金规模大,关注的人多,交易更频繁,交易量更大,由于它高科技基金,波动性大,所以造成基金的收益是正的,但投资人的收益是负的。大家并没有从这个基金的投资中获得收益,反而陪出了自己当初的买入价格,尽管这个基金是非常成功,也非常有名的,并且这个基金的帐面收益是非常惊人的,或者说在同行业同类基金中是相当不错。

  八、基金产品和准商品性,对中国投资人和基金投资人来讲,格外意义。基金是不是商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答商品有什么共性,然后基金满足不满足商品必须具备的这个共性。商品有什么特点呢?所有的商品有一个特点是用于市场买卖的,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从这点讲,基金具备商品性,因为基金也是用来买卖的,不是用来消费的。2.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平衡决定的,买的人越多,价格越贵,卖的人越多,价格下降。从这点讲,基金并不具备商品的特点。基金的价格并不是由供需双方的平衡来决定的,所以我们把基金叫做准商品性。它既有商品性的一面,也有不是商品性的一面。基金不是有供需平衡决定的,那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基金的价格是由它所持有的证券的价格决定的。正是这点决定了基金有独特的性格:1.基金的价格与供需平衡无关。所以不是越火,基金价格越上涨。并不是大家都买的基金,价格就会上涨吗?不会。同时投资人蜂拥而至并不影响它的价格,有多少人购买这个基金,都不会影响这个基金的市场价格。基金的价格是按照百分比,而不是按照金额来涨的。如果一块钱的基金,他涨了10%,变为1.1元。如果你买的时候是2元钱,在同样的时段之后,他不会涨到2.1元,他会长到2.2元,因为都是10%的涨幅。相同的基金可能对应不同的股票,同样的基金,它的价格高,是不是意味着它所购买的股票都是高价格的股票呢?不是,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不论基金的价格是多少,他所投资的股票都可能不同。基金的价格和它所持有股票的价格相对价格之间没有联系,高价格基金也可能是买价格被低估了的股票,所以羊群效应,就是大家都来买,从美国的例子来看,反而会导致价格的下跌。这点恰恰是跟商品交易相反的。商品交易中买的人越多,价格越贵,但是基金当中,买的人越多,反而基金表现越差。因为这是一个基金的肿胀效应,就是说,每个一个基金经理都对于他如何管理这个基金,基金规模应该是怎样一个规模水平,使他最感到能够发挥他的投资能力的,应该说每一个基金经理心里都会有数的。当你的规模过大之后,可能在基金的压力之下,就迫使基金经理不得不去买一些他不了解或者他并不想买的股票。这点刚才南方基金的经理回答的非常好。每一个基金来讲,什么样的规模水平是最好的、最佳的呢?没有人知道,只有基金经理自己知道。他是否还能够在现有的市场中找到他满足他投资目标的股票,是否基金已经大到了使他已经无法找到这样股票的程度和水平呢,这一点只有他知道。所以在美国很多非常优异的基金,大家蜂拥而入的时候,导致基金经理不得不买一些他不了解的股票,最终导致基金收益的下跌。

  九、还有一个准则是,很多人都想究竟有没有办法战胜市场,很多人更注重于频繁的交易,或者是要波段交易,他选择进场入场的时机。我对此有什么心得?应该说,没有任何人能够长期准确预测市场走向。我知道有句话,1998年当时美国联储局的主席,在国会听政时说:在这个行业中,做得越久,越谦卑。就是在刚入行的时候,你总是信心满满,觉得:我是一个超人,我能战胜市场,我能战胜我的竞争对手,我能找到最好的买入和卖出的时机,但是结果是越做越谦卑,越做越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自己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出市场的板块运动的时机和方向。从这点说,投资人应该更注重长期的投资,而不是短线的投资,在不同的基金之间,轮换的交替,试图找到一个表现最佳的基金。是不是会有某个基金经理或者某个投资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有一个不错表现呢?他有高于别人的能力,他比别人更能准确地判断市场的走向呢?并不见得。1940年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金融作家,他写了一书《客户游艇哪里》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他讲有40万人参加投币竞赛。就是硬币,一面是国徽一面是币值,40万人一起投,国徽是胜方,另一面是负方,第一轮下来是20万人被淘汰,第二轮是剩10万人,16轮以后6个,17轮以后剩3个人。人们都认为他们是投币的高手,他总能投出国徽来,是大师,树碑立传。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是运气使然。有没有人能够长期预测市场走向呢?这里我跟大家分享爱因斯坦的名言:“世上唯有两事乃无穷也,宇宙空间及人之愚蠢,前者我还尚且不敢确定”。很多人自以为非常聪明,自以为能够准确的预测市场的走向,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是我所讲的基金选择和基金投资的九大基本准则。

  从这些准则中我们能得到那些心得呢?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讲,从基金角度讲有八个理念的错位和误区:

  1.一元基金的冥思。大家都买1元的基金,因为便宜,不买四元的基金。这一点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的。基金的价格是按百分比不是按价格,基金的价格和它的未来收益是没有关系的。投资不同于消费,消费我买了这瓶水,一块钱两块钱,那一块钱肯定便宜。但投资不同,有根本的区别,投资的目标是什么,投资定义是什么,投资追求未来的收益,是关注在未来一段时间它又能找到多少钱。一个基金它未来的收益率是多少,回报率又会是多少,这与它今天的价格是一元、二元、三元没有任何的关系。

  2.新发基金的冲动。很多基金投资人都去买新发的基金。因为一块钱便宜。但实际上尤其在一个长期的牛市基础上,基金只有一发行它一定上涨,尽管上涨的幅度不一样,但是上涨的结果就是他的基金价值不会再是一块钱了,一定是高于一块钱,于是很多的基金投资人去买新发基金。这就违背了九大准则之一,历史业绩可能会对未来提供某种借鉴,从投资角度讲,尽管历史不能说明未来,但历史至少说明这位基金经理人曾经在不同的市场或者在不同的投资环境当中,为投资人缔造过良好的投资业绩,尽管他未来是否还能够持续他过去的优良表现还是未知数,但至少他曾经有过良好的表现。而一个新发的基金,如果是一个新的基金经理,你对他的业绩一无所知,你怎么作出判断,这就是一个好的基金,这样的一位基金经理就可能未来为我提供最理想的投资回报呢。这个结论应该说不成立。所以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历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人预测未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优汰劣胜的困惑。许多投资人纷纷卖出价格高的基金,去买价格低的基金。比如讲两个基金,但是都从一块钱起步,经过一年后,一个基金变成四块钱,一个基金两块钱,许多人就会卖出四块钱的,去买两块钱的。因为两块钱便宜,五块钱贵啊。但是,这个基金能够涨到四块钱,说明它业绩表现是优性的,是好的,应该得到投资人的鼓励和信任,投资人应该追加这些基金中的投资,结果很多人恰恰相反是买入那些价格低,说明他的业绩不是很好的基金,反而惩罚那些业绩很好的基金,这是一个理念的误区。

  4.忽视风险的盲点。很多的投资的两大支柱就是收益和风险。很多人只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收益上,忘掉了投资是有风险的。

  5.道听途说的误区。听别人说什么什么基金好。自己没有作分析和研究,只是通过市场的道听途说,就作出自己的投资目标不负责的表现。挑选基金经理比表选基金更重要,所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某个基因的名字上,或者某个基金的公司的名字上,而是看你是否对这个基金经理有很深入的了解。有好消息是,很多独立的第三方在向投资人提供这方面的报告和研究,这样有助于让投资人对基金经理人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6.优秀基金的估计,很多表现非常好的基金,由于它的价格比较高,由于他过去以往的业绩很好,使得现在无人问津。这一点是对基金经理是不公平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良好的业绩表现,和他们出众的管理技巧,非但没有得到市场的承认,反而受到投资人的惩罚。

  7.短线交易基金。对中国投资人来讲,应该说,从目前的很多数据量讲,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的基金投资人是沿用了当年的买卖股票的手段来买卖基金,这是很多的失误,因为基金的价格是它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决定的,应注重长期的表现,而不是短期的行为。不应当说过去三个月我的基金不如谁,就把我的基金卖掉,去买过去三个月六个月表现最好的基金,要知道你这样不断追高的结果是什么,到目前,没有一份报告证明这是一份成功的理念和成功投资策略。

  8.择时投资。就是所谓的波段投资,很多人在判断,五千点是不是高了,判断自己是否应该买卖基金,是否是正确的投资时机。还没有任何人能够长期的、稳定的预测市场走向。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中国的投资人能够汲取一些有意的东西,能力正确的决定自己的投资理念,中国的基金业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行业对基金公司对投资人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投资人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积极公司的业绩,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美国时常谈到,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并不是的独立的,他是一方面受到公司高管的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被投资人所劫持。如果投资人纷纷赎回他的基金,对基金经理是一种惩罚,使他在资本的压力之下,去作出或者不情愿地作出他不该做的选择,实际上是给基金经理添加了不必要的压力。所以基金投资人的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基金的发展。我也希望中国的基金投资人,能够更多的走向理性,更多的走向成熟,这不仅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收益,同时也就促进和推动中国基金行业乃至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中国基金业和中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走向辉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