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电转债乌龙:小概率 大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5:48 《财经》杂志网络版

  市场好时,数百万元也被视为微不足道的小钱;从基金公司到托管银行,四五道风控环节形同虚设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实习记者 赵何娟】在日进斗金的大好牛市中,基金公司对数百万元的“小钱”开始不屑一顾。近日曝光的上电转债事件,正反映出从基金公司到托管银行,风险控制环节的薄弱与内部管理的混乱。

  近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下称《通知》)显示,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

  上海电力(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1)2006年12月发行上电转债时,曾设立赎回条款:“如果上海电力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公司有权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由于上海电力股价今年3月以来就一直高于转股价的130%即5.76元,上海电力于今年7月13日宣布8月15日强制赎回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3.2元。

  8月14日,上电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为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其转股对应价格达到228.44元。此时,上电转债持有者要么选择出售要么选择转股,否则上电转债就要被上市公司以103.2元赎回。

  但是仍有271190张上电转债被赎回,占其发行总额10亿元的2.71%。其中就有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未能将其持有的上电转债及时转股或出售。

  《通报》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出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

  一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对《财经》说,此前这类错误,可转债到期未卖或者未转股的现象都发生过,但是总的来说机率非常小,因为这块实在是规模太小,而且非日常交易,也很容易被忽视。

  这位监督长说,这些错误的产生,暴露了管理中的一些明显漏洞,即“技术依赖”。自从1998年开始,在技术上开始普遍使用计算机系统脱离人工,用交易系统来交易,对于很多提示性的信息都依赖于系统提示,比如可转债往往就会依赖于提前设定的到期提示。

  但显然,这个疏忽并不是一个偶发性疏忽。在强制赎回之前,上海电力共发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8次公告。

  “有时候基金公司可能自己都忘了自己还曾购买过可转债。”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副总对《财经》表示,很多基金经理其实对创新产品的认识和了解是很粗浅的,也不愿意真正去深入研究。

  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强说,其实基金公司内部往往都有基金经理、投资部、监察部等四五道门槛来做风险监控。但正是这种小机率,且又“小损失”产品,让在市场高潮阶段的基金公司产生了麻痹思想。

  随着申购基金者越来越多,基金经理们开始忙不过来,竞相让自己的基金净值比别人增长更快,而一些基础性工作反而忽略。

  基金经理则必须盯紧手上自己负责的交易,但是由于基金经理目前业务量很大,日常交易会经常注异变化,却并不会经常去关注一些非日常交易的信息。

  而公司的后台监督和核算部门也往往都是对已经发生的交易通过清算系统进行监控,而对偶发性的提醒几乎很少。

  易强告诉《财经》,对于风险监控,托管银行也是负有责任的,银行托管基金被就是设立双重监管,而银行和基金公司之间一般也都有托管协议。目前能有托管业务的也就工、农、中、建、交等七八家,他们同时掌握着数支基金,很难做到每一个信息都兼顾到。

  这就使得这些非日常的交易在双重监管中往往处于双不管的状态。

  但上述监督长也坦言,基金公司在跟托管银行签订托管协议的时候,往往处于弱势,这些责任肯定不会由银行来负。托管行更多是对日常进行的交易进行核算、复核,对于非日常发生的事情看得很少。因此这种疏忽的责任,肯定都是由基金公司来负。出现这种问题,基金经理肯定首当其冲,是第一责任人,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肯定也有责任。

  这次事件后,托管银行的常规监管开始受到重视。《通报》中,证监会要求各银行随着托管业务的加大,应加大系统投入,及时补充懂业务、有责任心的业务人员,原则上每位核算人员操作的基金不能超过4支。

  根据《通知》的要求,这次的损失,基金公司将从风险

准备金中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

  在一家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士看来,此次2200万的损失分摊到三家基金公司,其实数目不大,近来各基金公司的效益很好,其风险储备金基本能够补上,不足部分用自有资金来补,其承担者是基金公司股东,并不会对基金投资者造成什么影响。

  牛市中基金公司可以如此漠视数百万元的“小钱”,其慷慨令人侧目。从上电转债事件中暴露出基金公司风险控制环节的薄弱与内部管理的混乱,正是最令投资者所担忧之处。若不能牢记“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古训,切实加强风控,完善管理,难保类似事故不再复发。■

小调查
1.您认为基金公司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
基金经理业务量大,无暇顾及非日常交易信息
基金公司后台监督和核算部门的疏忽
基金托管银行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2.“转债门”事件是否会影响您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

不会
不好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