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牛市掩盖基金管理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00:04 南方都市报

  随着市场环境的完善,基金投资系统性、制度性风险大大降低,但来自基金公司的个案管理风险仍难以避免。近日3家基金公司爆出在可转债到期日“忘记”转股或卖出从而导致2200万元损失的事件,虽然该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自掏腰包,但基金公司的管理漏洞也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首次动用风险准备金

  监管部门近日向基金公司发文确定,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这是自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可转债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

股票的债券。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

  然而就是这种“保证本金”的股票让三家基金公司蒙受损失。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马永谙认为,此次上电转债事件纯粹因为管理疏忽导致,应属于“操作错误”的范畴,“作为机构犯这种错误令人匪夷所思”。

  漏洞环节各不相同

  在上电转债被强制赎回之前一个多月内,上海电力连续8次发布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基金公司投资、交易和监察部门相关人员都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从而错过转股或者卖出可转债的机会。

  “基金经理操作过于随意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基金公司交易室每天发布交易提示并在晨会时提示重大事项,基金经理必须关注,监察稽核部每天也有责任对交易是否合规进行审核。在这样的流程规定下,还是出现上电转债赎回信息无人获知的现象,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马永谙则认为,可转债既有债性又有股性,“有些公司把它归于固定收益类,属于固定收益部门管理;有些公司则认为它属于权益类,由投资部门负责,责任在谁不同公司是不同的情况”。此外,8次赎回公告提示都被基金公司忽略,这种现象说明“可转债的回购条件根本没有被设定到基金公司的技术系统里”。马永谙表示,上电转债事件可直接看出基金公司技术系统存在较严重的缺陷,流程管理方面也不完善。

  上电转债事件爆出后,投资部、交易部和监察部三个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的实际效用都面临质疑。目前为止,由于监管部门的文件中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而损失由本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不在基金资产中体现,很难从公开资料中证实上电转债事情涉及哪三家公司。不过,此事件对业内的震动很大,多家基金公司已经着手自查基金公司投资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强化风险意识。

  本报记者林峥

  ■事件回放

  三基金公司上电可转债被强制赎回

  可转债发行时一般都设有赎回条款。上海电力转债发行时的赎回条款为“如果上海电力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公司有权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这样的条款就是业内所说的“强制赎回”。由于上海电力股票今年3月以来就一直高于转股价的130%即5.76元,上海电力于今年7月宣布8月15日强制赎回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3.2元。

  上电转债交易价格远远高于103.2元,8月14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卖出或者转股显然都要比被上市公司以103.2元强制赎回划算得多。据计算,和当日收盘价格相比,被强制赎回的债券每张损失了123.38元,5只基金公司共损失2200万。林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