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200万学费暴露基金公司管理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5:3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可转债到期,基金公司竟“忘记”转股或卖出2200万“学费”暴露基金公司管理“软肋”

  证券时报记者 木鱼

  一个低级错误引发了基金首次动用风险准备金来弥补投资损失。

  监管部门近日向基金公司发文确定,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

  低级错误

  造成此次基金投资损失的是投资者并不十分熟悉的可转债品种,该品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

股票的债券。这类品种因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而被基金广泛投资。

  可转债发行时一般都设有赎回条款。据悉,上电转债发行时的赎回条款为:“如果上海电力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公司有权赎回未转股的可转债。”这样的条款就是业内所说的“强制赎回”。由于上海电力股票今年3月以来就一直高于转股价的130%即5.76元,上海电力于今年7月宣布8月15日强制赎回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3.2元。

  事实上,上电转债交易价格远远高于103.2元,今年5月底债券价格最高达到277.99元,到了8月14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还有226.58元,以当日上海电力10.12元收盘价计算,转股对应价值达到228.44元,卖出或者转股显然都要比被上市公司以103.2元强制赎回划算得多。

  熟悉可转债市场的市场人士表示,和当日收盘价格相比,被强制赎回的债券每张损失了123.38元,由此可以推算出2200万元基金损失是由约18万张上电转债被强制赎回造成的。在这种强制赎回的情况下,投资者如果不卖出可转债也不转股,那就是犯了可转债投资中最低级的错误。

  根据上电转债的公告,1000万张债券总发行量中有27.119万张被赎回,占债券发行量的2.71%。因此,在被强制赎回的上电转债中,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的持有量占据了2/3。

  一家基金公司监察人员表示,在上电转债在被强制赎回之前一个多月内连续8次发布了《关于“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基金公司投资、交易和监察部门相关人员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竟然“忘记”了转股或者卖出可转债,由此可见一些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中的漏洞。

  损失不由持有人承担

  2200万元损失发生后,该由谁来承担损失,该如何承担损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根据监管部门的通知,这部分损失将全部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持有人不承担任何损失。自去年8月中旬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以来,这还是风险准备金制度首次发挥作用。

  根据《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风险准备金在基金管理费中提取5%,用于赔偿因基金管理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以及证监会规定的其他用途。风险准备金不足以赔偿上述损失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使用其他自有财产进行赔偿。

  对比该通知中列举的内容,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上电转债强制赎回应该属于“操作错误”的范畴,是由基金公司管理疏忽所造成的。

  在风险准备金制度没有建立之前,货币基金就因为银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产生过规模巨大的损失,三家基金公司从自有资金中拿出了3个多亿用于弥补货币基金的损失,并且直接促使监管层设立基金风险准备金制度。

  其实,在基金风险金制度建立初期,北京有经济学者以“基金风险准备金制度形同虚设”为题批评这一制度,认为基金风险金难以有效应对风险。

  基金分析师普遍认为,从这次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在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有效地应对基金投资中的相关风险。

  基金公司自查漏洞

  对于基金公司发生这样的低级投资错误,一些持有人认为,一文不值的认沽权证行权、高价可转债被强制赎回等低级错误基本上都是散户出现的,作为专业投资者,基金公司发生这样的错误太不应该。

  “这次事件暴露出了基金公司很多问题,为何投资部、交易部和监察部三个部门同时发生低级错误,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为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有基金分析人士甚至质疑一些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上电转债强制赎回事件”处理结果出来之后,基金公司都在加强基金从业人员的教育,特别强化对可转债、权证等相对复杂的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教育,自查基金公司投资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强化基金公司投资风险意识。

  业内人士分析,可转债强制赎回、认购权证和认股权证的行权、股票配股等都是散户容易犯的低级投资错误,现在看来基金公司也应该重点防范这些低级错误。而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基金公司以后还可能面临更多种类的“操作错误”,基金公司应该以“上电转债强制赎回事件”为教训,引以为戒。

小调查
1.您认为基金公司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
基金经理业务量大,无暇顾及非日常交易信息
基金公司后台监督和核算部门的疏忽
基金托管银行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2.“转债门”事件是否会影响您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

不会
不好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