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知名基金博主:冷眼静观基金排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2日 18:29 理财周报

  不看排名也许能买到更好的基金

  理财周报特约博主 白马笑台风/文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基金排名,个人觉得,长期排名要看,短期排名就没必要看了。

  开放基金的长期排名,反映的是基金公司投资团队的整体实力,而封闭基金的长期排名反映的不仅是实力,还有基金公司对封闭基金的态度,这个对于封闭基金来说很重要。

  在缺乏激励机制的前题下,封闭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对于基金公司收益没有什么影响。如果这个基金公司不重视封闭基金管理,投资团队敷衍了事,分红不积极,封闭基金的收益自然不会好,长期排名也会比较落后。封闭基金缺乏透明度,看排名就成为了解基本面的重要途径了。

  强者恒强,投资者有理由相信,买长期排名靠前的封闭基金,基本面更有保障,能获得优厚的回报。

  封闭基金的长期排名,将直接反映到平均折价率水平上。长期排名靠前的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折价率会比排名差的基金要低。例如2014年上半年到期的泰和、景宏、裕隆,平均折价率就要比同期的汉盛、普惠低2%左右。

  相对而言,短期排名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希望自己买的基金天天名列前茅,这是不现实的。

  今年1月到7月,开放基金月冠军分别是:友邦上证红利ETF、华夏大盘精选、华夏中小板ETF、泰信优质生活、泰达荷银精选、国泰金鼎价值、东吴价值成长。除国泰金鼎价值外,其他基金的股票仓位都比较高,投资风格激进,短期容易取得好名次。

  遗憾的是,现在除了华夏大盘精选外,其他6个基金今年的收益排名都在10名之外。可见短期排名好的基金,长期收益未必就好。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如华宝收益增长、博时主题行业,每天排名都是中不溜的,长期下来,收益也相当可观。这两个基金今年排名分别为第5、第6,收益超过150%,领先大部分开放基金。

  有时候不看排名,可能会买到更好的开放基金。我有一个同事,年初买了博时主题,买完就不闻不问了。到了6月份,股市大跌,他才想起买的这个基金。在网上一查,发现博时主题年度排名第一,大喜。

  到了8月份,股市回暖。他告诉我,现在天天看排名,觉得博时主题涨得太慢,便赎回买别的基金了。

  我顿时无语了。

  基金的短期排名会让你迷惑,急功近利。远离短期排名,你就是幸福的。

  长期持有 不要看短期排名

  

理财周报特约博主 金缕衣88/文

  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观察基金业绩排行榜,极少有老虎伍兹这样的高球常胜手。短期的业绩(周,月,季)排名,更加诸侯纷争,混乱不堪。相对较现实省心的安逸选择,对没有大量精力研究盘面的基金投资者而言,参考如晨星、理柏、天相、银河等著名专业评级公司的中长期(12—24月)基金业绩排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信专业的力量,长线可安心持有交叉综合指标名列前茅者,忽视短期基金业绩排名,过滤阶段性基金净值波动;短线激进投机者,可通过对基金重仓品种的持续跟踪,以短期股价表现为准绳,果断换基,以博取利润最大化(较适合封闭基金敏感交易者)。

  排名要看“一年”“两年”项

  理财周报特约博主 陈出云/文

  我很赞同基金排名。

  在中国目前投资者教育很薄弱的背景下,基民很难判断到底哪个基金是绩优基金。

  一般的基金排名都分为“最近一周”、“最近一月”、“最近三月”、“最近六月”、“最近一年”、“最近两年”、“今年以来”、“设立以来”几项。投资者需要关注的,其实也就是“三月”、“六月”、“一年”、“两年”、“今年”这几项而已。

  “一年”、“两年”的排名,最值得参考,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基金的长期业绩是不是稳健而优秀,这是我们挑选基金最重要的标准。“六月”和“今年”可以让我们了解该基金近期的走势是强是弱,可以在选基的时候做个参考。如果“六月”、“今年”、“一年”、“两年”四项排名该基金都位居前列,无疑这就是我们首选的绩优基金了。“一月”、“三月”则可以判断基金的短期强弱。因为各基金设立时间有早有晚,“设立以来”项意义不大。

  看基金排名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留意。

  第一,开放式基金轮动特征很明显,因此千万不要去追短期排名较高的基金。追高的后果多半是正赶上该基金的业绩排名开始迅速回落。

  第二,开放式基金相互之间业绩差距很小,一旦某个基金开始突然发力(包括重仓股轮动、停牌股票复牌,股改成功等因素),排名“蹦极”的事件常有发生,因此不要过于迷信基金的中短期排名。比如最近的宝盈策略就是典型案例。

  第三,不能要求一个基金在任何时期都名列前茅,一般来说能保证“一年”、“两年”排名在前三十位,“六月”、“今年”在前五十位的,就是不错的基金了。

  第四,对比排名的时候,要注意基金的分类,有些基金属于配置型,仓位很低,大约70%左右,如果让他们和仓位90%左右的股票型基金去比较,那就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了。

  最后,结合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季报年报、基金评级、专业机构分析等进行综合评测是必要的。

  从基金“追星族”到“票友”

  理财周报特约博主 Hsdingsh/文

  眼下的基金变成了“大众情人”,数千万老百姓蜂拥而入。基金品种数百,叫俺这个菜鸟如何识得?没事,包括世界著名的各大专业评级机构,隔三差五地对它们进行评级,为菜鸟们的好中选优奠定了基础。

  自从2005年6月再度进入资本市场后,一直呆在封基里。入门之初仿佛怀旧,专挑老牌品种买,比如安信、裕阳等。没多久,发现机构评级这玩意儿,这可好,菜鸟找到了懒办法,转眼变成“追星族”:买基金数星星,“五星大将”当仁不让,“四星上将”岂容放过,而那些三颗星以下的,就“不屑一顾”的啦。那会儿投资绩效还真不错,先后买了基金科瑞、天元、丰和等几个,当年资本市场尚在熊市,俺的“将军”们却连连告捷,年终纷纷向俺这个“元帅”献礼——分红呢,熊市中着实小牛了一把。

  这会儿一晃两年过去啦,俺这个“追星族”又升格了,变成了“票友”——选基更挑剔了。光数星星还不够,还得综合考虑一些其他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总规模、单个基金的规模,以及该基金历史分红表现等等。

  资本市场的活儿,靠的是什么?一个字:钱。谁有钱,谁管理的资产多,谁就掌握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奥妙无穷。再说单个基金的规模吧,船大有船大的好处,稳健;船小有船小的妙用,灵活。做“元帅”就得审时度势,大小兼顾,方能得心应手。

  再说分红吧,投资封基这东东,要取得总体上超过开基的超额收益,靠的就是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它要是懒于分红,俺还要它干嘛?还不如买开基。

  就这样,变成“票友”后,最近的投资绩效也上台阶啦。中期分红之前,及时介入基金天元和丰和,不但都是大公司“高星”级的,而且都有良好的分红传统。不出所料,转眼收到大红包。

  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表现

  理财周报特约博主 我爱我的基民/文

  对于基金的排名,我从来认为应该辩证地看。

  首先,基金净值只不过是每份基金拥有的资产而已,不能在任何层面上证明基金的好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一个基金当天的净值是2元,第二天拆分了,变成了1元,基金的净值改变了,但基金的质地并没有任何改变。

  其次,累计净值虽然不仅能够代表目前的基金资产状况,同时也能代表历史上曾经拥有资产的状况,但因为基金成立时间不同,不同基金的累计净值是没有可比性的。

  第三,基金收益率排名。收益率排名确实是目前比较好的能够部分证明基金质地的重要指标。它表示,过去它为基金持有人赚了多少钱。但它也不是十分完美。它的缺陷在于收益率仅仅表示历史业绩,历史上有好的业绩并不代表以后就有好的业绩。

  再者,收益率排名根据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本周基金净值增长率、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净值增长率等等。而据经验所知,不同时期净值增长率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本年度净值增长率高并不代表本周、本月度净值增长率就高。

  一般地,时间间隔越长,其净值增长率相关度就越低。换句话说,一年净值增长率排名靠前的基金,半年净值增长率靠前的可能性很大,但其一个月或者一周净值增长率也许很靠后。以景顺

长城内需增长为例,截止到2007年8月24日,该基金的“本周”、“过去1个月”、“过去3个月”、“过去6个月”、“今年以来”、“过去一年”的排名分别是第十三、第九、第二十四、第五十四、第六十三、第二十五。

  第四,星级排名。在“星级排名”中,比较为大家认可的是由美国晨星公司推出的“晨星评级”和理柏公司推出的“理柏评级”。前者是按照一星至五星排列的,星级越高说明业绩越好;后者把基金分成1到5级,在此基础上又分了“总回报”、“稳定回报”、“保本能力”三个小指标,数字越大业绩越差。这两个评级应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不仅考虑到了基金的回报程度,还考虑了基金的风险因素,相对比较全面、科学。但就是这么权威的评级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同样地,我们说,以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以后的业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