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中报显示 持有人散户剧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11:2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基金中报日前已基本公布完毕,但并没有引起基民太多关注,因为不少人说,“基金中报几乎是多余的,因为基金持股等基本内容都已在基金二季报提前披露了。”然而果真如此吗?

  其实仔细研读基金中报,我们会发现不少有用的新信息,对后市操作有一定指导意义;而基民更应该好好阅读,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投资的基金有较深刻的认识。

  封基被机构大幅减持

  中报显示,机构在封基中进进出出,十分忙碌,增仓的增仓,减持的减持。和去年年末相比,封基的持有人结构来了个较大规模的换血。据统计,共有18只封基遭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减持,而其余的封基被增仓。整体来看,减持的幅度明显高于增幅,机构持有人的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从统计数据看,被减持的封基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前期遭到恶炒的基金,典型代表就是基金金鑫。基金金鑫6月中旬出现溢价交易,其中报显示,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已由去年末的52.39%骤然下降到12.92%,排在减持榜首位。前十大持有人中,除人寿集团、人寿股份和中国太保外,其余七家机构都是新面孔。

  另一类就是到期时间短的基金,如基金同德,由于该基金将于下半年到期,机构投资者对其进行了大幅减持。机构所占的比例由原有的84.38%变为71.62%。而基金科讯基金兴安基金融鑫基金景阳等一批即将于今年和明年到期的基金,也都遭到较大幅度的减持。

  相反,基金裕阳基金普丰基金隆元则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分别被增持12.72%、10.29%和9.69%,位列增持前三位。

  -记者点评

  机构对于封基的投资很理智,炒高了坚决卖,而投资价值明显的则继续买。对于投资者来说,那些到期时间长、折价率高的封基值得重点关注,应向机构学习,睁大眼细细挑选!

  基金隐形仓位曝光

  基金二季报中,前10大重仓股是投资者再熟悉不过的了,如万科、招商银行等等,这些都是基金非买不可的品种,但对于这些品种,很多投资者显然并不感冒,因为这些品种涨得有点吓人。

  如果你害怕买这些股票,那基金中报你可得好好读读,因为基金前10大重仓股之外的股票不少,而且很多涨幅还不是很大,如歌华有线伊利股份等,这些个股潜力不小,值得关注。

  -记者点评

  黑马股被基金挖掘总会有一个过程。现在基金持股比例较小的股票,由于股价上涨不是太猛,很少引起注意,因此具备黑马潜力,投资者从中好好挖掘一下,说不定能逮到大黑马。

  债券型基金开始受宠

  基金中报显示,债券型基金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

  普通债券型基金中,机构大幅减持了业绩不太理想的基金,而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得到机构的认可,其中华夏债券基金被增持超过50%,中信稳定双利债券基金被增持25%左右。

  短债型基金中,友邦短债、诺安中短债和泰信中短债分别为机构增持的前三名,增持的幅度分别为40.03%、38.96%和24.6%。

  -记者点评

  债券型基金再次受到机构的追捧,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大盘点位的不断攀升,机构开始逐步增加低风险品种的投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是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呢?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基金散户化趋势明显

  “现在的股票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不如去买基金!”这是近期基金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投资者纷纷表示,辛辛苦苦地炒股,几个月下来,累倒不说,仔细一算还不如基金赚得多。正因为这样,不少股民转为基民,使得基民队伍迅速扩大。

  基金中报中,我们发现基金持有人中散户的比例是大幅增加,而机构的持有比例则是大幅降低,比如大成蓝筹去年底机构的持有比例达到47.32%,到今年中期则降到了31.23%;上投优势从去年底的75.63%降到了今年中期的53.07%。基金散户化倾向在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记者点评

  5000点之后,不少股民转为基民,股市的机构化自然是早晚的事情了,这显然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而基金散户化同样是一个有利的事情,由于机构进出基金的影响大幅降低,而投资者持有信心不断增强,必然使得基金被动减持股票的动作大幅降低。

  本版采写 记者 李凯 实习记者 李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