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外储海外淘金 摸着黑石过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顾蔚

  美国金融名书《门口的野蛮人》将私募基金称为“野蛮人”。此书的主人公,Henry Kravis是私募基金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的创始人,上月他在纽约百人会年会演讲时被问到,中国那么多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正在积极寻找出口,你建议该怎么办?Kravis的回答是,投给KKR。

  意外之举

  对于这个回答,在座人士爆发出一阵大笑。大家都认为Kravis巧妙地用一个笑话,避开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毕竟中国外汇储备长久以来一直投在最保守的固定收益产品,怎么会交给一群“野蛮人”来管钱?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后,中国真的把30亿美元投给了他们,在美国私人直接投资公司黑石集团首次公开发行之前,收购了其9.9%的股权。

  中国投资黑石,被认为是一个一石多鸟的高招,有望达到双赢效果。大约半年多前,海内外经济学家曾经进行热烈的讨论,如何使用中国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没有一个提议有这个决定那么妙。据黑石的说法,它们原先希望中国政府给点资金让它们管理,在上市之前参股黑石本身完全是中国政府的主意。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政府可以做得更专业,更有效率了。

  中国政府如果只是投资黑石管理的基金,将会支付大量的管理费用,而现在成了黑石的股东,有望从黑石赚取的所有费用和投资收益中分一杯羹。

  一石多鸟

  此次投资的时机恰好选在本周举行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对美国机构的持续投资,有助于减轻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忧虑。中国政府选择的是金融企业,而非美国工业企业,而且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0%,不容易触动保护主义者那根敏感的神经。通过投资美国大私募基金,中国政府日后跨境收购交易也会更为方便。

  这笔战略投资在中国也被认为是一项好的投资。黑石是今年美国最大的一只新股,中国政府通过4.5%折价获得的黑石股权可望带来丰厚回报。此前中国政府允许外国投资人通过战略投资的形式参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使得这些投资者赚得丰厚利润,招致国内舆论认为中国政府贱卖国有资产的批评。而现在中国政府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搜罗外国热门新股。

  目前正是私募基金的黄金时代,这笔投资锁定4年,长远来看不是没有风险。但黑石的股价每年只须上涨6%左右,想必便可超过目前外储的收益率。更何况这笔投资相对坐拥1.2万亿美元储备的中国只不过是一个零头。

  黑石在投资中国市场上是个后来者,对它来说能够吸收到中国政府做战略投资者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私募基金通过大举借债收购目标公司,将之私有化,精心打理几年后再转手卖个高价,它们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资金链断裂。有了中国政府撑腰,黑石等私人股本集团知道,即使信贷市场形势突然恶化也不必恐慌。

  参股外国金融公司

  去年,国内外经济学家有过一番热烈讨论: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该怎么用。有经济学家建议把这笔钱投入国内建设,清理中国企业的坏账,购买黄金,建立石油储备,或是补充社会保障的缺口。从中国外国储备的第一笔分散投资来看,中国政府更有可能把资金交给专业性强的外国资金管理公司。

  黑石的创始人说,它们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接受中国政府投资的公司。中国3月宣布成立一个机构,更积极地管理外汇储备。中国财长金人庆曾经表示,中国可能会采用新加坡政府机构淡马锡的做法,投资国内外的金融和工业资产。淡马锡投资遍布新加坡最大的企业,还有34%投向亚洲其他新兴市场,20%投入发达国家,从成立至今,平均年回报率高达18%。

  考虑到当初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带来的麻烦,估计中国未来的海外投资不会以全资收购或控股的方式作出,对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估计不会太高。同时,中国估计也会选择投资流动性强的外国资产,这样一旦有金融危机的风险就可以马上变现。还有专家认为,考虑到美国最好的公司已经上市,不排除中国在二级市场收购蓝筹企业的

股票,比如高盛集团、通用电气、谷歌等。

  投资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是一种做法,但中国超大型企业大部分已经海外上市。而且这将直接和

社保基金形成竞争。购买大宗商品未必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和投资企业不同,买大宗商品的价格更多是一种投机,而非投资。中国还很有可能把这笔资金交给其他私募或者公募基金。说不定有一天KKR的“野蛮人”真会收到来自中国外汇储备的一笔巨款。(作者为路透专栏撰稿人,联系信箱: Wei.Gu@reuters.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