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赖晶铭:小基金制胜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8:2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赖晶铭:小基金制胜之道

赖晶铭 益民红利成长基金经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文为《证券市场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

  小基金如何选牛股、如何做波段,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本刊记者 吴晓兵 实习记者 安晓 /文

  仍有可挖掘的股票

  《证券市场周刊》:您这个基金一季度排名很靠前呀。

  赖晶铭(益民红利成长基金经理):所有股票型基金里面排第三名,45%不到。首先要强调一下规模问题,小基金可能比较适应一季度这样的市场格局。去年金融、地产、消费行业中的蓝筹股表现很好,差不多所有基金都买了,大家的收益率都不错,但是差距没有拉开这么大。今年一季度这种整体行业的机会很少了,更多表现为一些个股机会,这对小基金比较有利。

  现在刚刚一个季度,排名靠前不说明问题。去年一些基金全年的业绩很不错,但是今年一季度排名比较靠后,主要是那些大盘蓝筹股经过大幅价值挖掘以后,想象空间或者本身的估值,上涨空间比较有限。也许适当调整策略之后,后面会赶上来。总之,现在说2007年谁能排前面为时尚早。

  《证券市场周刊》:除此之外,获得高收益率还有什么原因?

  赖晶铭:我们从去年11月22日正式运作以来,牛市思维的大方向比较明确坚定。但不是所有人在操作过程中都是坚持牛市思维的,尤其是大盘创历史纪录以后,3000点以上,包括现在还是很多人担心什么时候大幅回调。但是我们在运作过程中,牛市思维很坚定。

  另外运气也很重要,有些股票,我们买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涨这么高,也是无心插柳。当然,挖掘股票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有时候运气成份真的很重要。包括医药行业,虽然医药指数涨了很多,但也不是普涨,投错了照样获得不了超额收益,这就是运气成份。

  还有目前市场波动比较大,个股不断出现波段操作机会,允许小基金产生这种超额收益。如果让我现在来管一个大基金,取得这种超额收益挺难的。

  《证券市场周刊》:基金还可以做波段啊?

  赖晶铭:第一种是在长期持有的前提下做波段,主要的仓位不动,然后买一点卖一点,当然不是每一次都做对。第二种甚至是全攻全守,像有一个钢铁股,我3.8元买的,9.2元全抛了,然后8.5元买回来。大基金不可能这么做,冲击成本太大。我小基金可以赚10个点,他一进一出10个点的空间就没了,赚不了钱。

  《证券市场周刊》:有没有做针对指数的时机抉择呢?

  赖晶铭:把精力重点放在择时上风险很大,何况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太欠缺了,我的能力在股票把握上,哪怕是做行业配置,都比择时更加胜任。逃顶是一门艺术,买股票对我来说挺容易的,可卖在最高点上很难,好多股票我都没有卖到最高点,但是我赚到了该赚的钱。在目前这个市场择时风险大,因为熊市里面还有苏宁、茅台这样的股票,牛市里面有的是好股票,你认真选股好了,干吗要择时?就算3500点跌到3000点,有一些股票也跌不多,然后很快还会创新高。关键是你对基本面的把握。包括2月27日,我也觉得还没有涨到位,有钱我还会买。除非我发现没有股票可以买,我要择时,那我恨不得就把仓位降到最低。

  《证券市场周刊》:您也经历过熊市,为什么对历史高位不害怕呢?

  赖晶铭:首先,大的环境我认为要走一步看一步,牛市的基础依然没有减弱,甚至人民币升值有加速的潜力。另外,涉及到操作层面,建仓的时候,我发现行业配置带来超额收益的机会比较小,不像去年。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挖掘个股,通过个股挖掘我们就感觉牛市远远没有到头,因为根据公开信息,像一季度季报,我们重仓的很多个股远远没有到位,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证券市场周刊》:可这些重仓股已经涨了很多啦!

  赖晶铭:你回过头来看茅台也是一样的,包括苏宁,从上市到现在翻了20多倍,当时涨3倍、5倍的时候投进去,仍然是正确的,关键还是企业的成长。

  《证券市场周刊》:对现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怎么看?

  赖晶铭:这个我没有研究清楚,我研究的股票,我投资的范围也就是300、400个股票。ST,还有中低价股不在我关注范围之内,这些股票到底合理不合理?我没有发言权。不过我不认为ST就没有价值。什么叫价值投资?价值发现是价值投资,价值挖掘也是价值投资,价值评估,价值创造,整体上市,资产注入,这都是创造价值。我不同意一些基金经理说只有买白马股才叫价值投资。巴菲特投可口可乐的时候,可口可乐当时也不见得就是白马股,也有一个公司治理的提高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证券市场周刊》:这个基金的换手率是不是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一点?

  赖晶铭:没有统计过,同规模的小基金不是很多。其实我也有长期持有的股票,一股都没有卖过。但对于另外一些重仓股,如果有一个获利空间更大的股票可以换,只要不影响流动性,尤其是对中小基金,这种灵活性的操作为什么不可以做?我觉得只要给持有人持续带来高额回报,换股操作可以稍微频繁一点。

  牛市选股重想象空间

  《证券市场周刊》:你们是怎么跳出金融、地产、消费这个圈子的?

  赖晶铭:我本人操作过30亿的基金,有一些经验教训。对行业配置,我发现业绩拐点会带来一些大的机会,但从目前来看,在去年高增长之后,金融、地产、消费,都不能有太大的惊喜了。

  《证券市场周刊》:选择个股是不是也要看业绩拐点?

  赖晶铭:最好是出现业绩拐点,而且有想象空间。业绩出现拐点,内部增长、外部增长都可以,治理结构又不错,这样的股票可遇不可求,不是你去挖掘就一定能够挖掘得到,有时候需要一种机遇,比如当地的朋友比较熟悉这个企业,我们就去看了,看了觉得不错,就先纳入到投资组合,然后不断跟踪,发现确实超出我们想象地高增长,就不断加码。我们的一些重仓股就是这么来的。牛市里边买股票是买未来,像苏宁、茅台,未来看得太清楚,就缺乏这种朦胧感,缺乏一种想象空间,在牛市里面似乎有点欠缺。

  但我们不是固定的思维模式,我喜欢这种黑马变白马的东西,但也不排斥白马股,我们资产结构中的红利股就是白马,像钢铁、交通运输。我们整个仓位里边,红利和成长的比例是4/6,偏向成长一点,因为牛市更喜欢成长。话说回来,红利和成长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截然分开,比如钢铁,起码未来两三年产能扩张和价格平稳是可以保证的,它也符合成长股的特点,因为销售每年30%以上的增长。

  《证券市场周刊》:成长股的成长性很不确定啊,风险会不会大一点?

  赖晶铭:那要看你对这个企业的了解程度,你越了解可能觉得风险越小,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觉得这个风险大。像这种乌鸡变凤凰的股票我们有,买的时候仍然是建立在安全边际的基础之上。不确定才有机会,确定了就没有你的机会了。但是企业基本面的大方向必须要确定,尽量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我实际上还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更喜欢投那些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只不过它们想象空间小了一点,获得超额收益稍微难一些。

  《证券市场周刊》:现在很多基金经理都很痛苦,不会做这种行情。

  赖晶铭:包括很多研究员也都很痛苦,他原来擅长研究那些蓝筹股,推荐了以后股价就涨,然后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有一种成就感。今年一问,他什么也不推,好的股票到位了,上涨空间不大,差的股票他根本不愿意看,总觉得是垃圾。当时我们投的一些重仓股,有一些研究员也觉得是垃圾。所以面对现在的行情,他就很痛苦,还是思路需要开阔一些。

  《证券市场周刊》:举一个选择个股的例子吧。

  赖晶铭:比如同仁堂,有268年历史的一个中药品牌,每年都是四五毛钱业绩,去年还大幅度降低,股价一年都没涨。我看好它的品牌,我觉得业绩差股价才会这样,业绩稍微好一点,或者是品牌资产再往里面注入一下绝对不是这个价。我们没有挖掘任何小道消息,我跟研究员说你就看它的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感冒冲剂,包括销售策略是不是有一些变化。我们看到它开始在全国招收代理了,而新的老总原来是搞销售的,这都是一些积极的变化。

  《证券市场周刊》:您好像更擅长选股而不是行业配置。

  赖晶铭:我自己认为更擅长选股。我们大部分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除了前一段时间钢铁略微超配一点。

  《证券市场周刊》:如果市场结构又转向适合行业配置怎么办?

  赖晶铭:人的能力很难转变,不可能每一种市场结构你都适应。但是基金的投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股,即使出现的是行业配置的大机会,我只要抓住一些个股机会就行了,这样业绩也许不会像一季度这么好,但我有信心不会做得比别人差。行业配置和个股挖掘不矛盾,实际上挖掘个股的时候也一定要研究行业。我们有的重仓股就是在研究行业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对于挖掘出来的好股票,我喜欢集中投资,而不会在一个行业当中撒芝麻盐。

  《证券市场周刊》:您觉得自己适合管理的资金是多大?

  赖晶铭:我个人觉得运作三四十亿的基金,跟现在不会差太大,如果让我管80亿、100亿,从目前股票的储备、流动性、研究的力度来看,那有困难。包括我们这次分拆,我也希望有一个上限,不要超过50亿。当然,规模太小也不好,像现在净值在十三四亿左右,我天天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的规模再大一点,现金再多一点,能赚更多的钱,至少是这一段时间。很多研究员挖掘的股票还没有买,没有钱只能望股兴叹。

  《证券市场周刊》:您对规模和业绩之间的关系怎么看?

  赖晶铭:我认为对于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公司,业绩应该是第一位的,新公司打品牌第一靠业绩。而中小基金肯定要着眼于业绩。

  不关心交易对手

  《证券市场周刊》:拆分之后还是一个基金经理管吗?

  赖晶铭:以我为主,我们管理团队里还有基金经理助理。

  《证券市场周刊》:您原来是研究员出身吧,最早研究什么行业?

  赖晶铭:我1999年开始做研究员,那会儿研究的行业比较杂,像交通运输、电子通讯。那时候基金研究的套路和券商差不多,就是个股挖掘。到2002年“五朵金花”冒出来以后,基金才开始重视行业研究的。我们现在收益比较高,研究员的贡献非常大,好几个牛股都是他们挖掘出来的。

  《证券市场周刊》:别的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也很厉害呀,为什么没有这么高的超额收益?

  赖晶铭:可能是我们这里投研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了吧,研究员推荐的股票我敢下手买,然后确实赚了大钱,他就更有积极性挖掘下一个股票,推荐得很坚决。

  《证券市场周刊》:你们现在有多少个研究员?

  赖晶铭:6个,但是仍然要覆盖全部行业,所以每个研究员管的行业要稍微多一点。比如高广新原来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金牌研究员,以她原来的基础,只要稍微花一点精力就可以跟住交通运输行业,然后我们希望她在建材、房地产这一块多下一点功夫,尤其是房地产这一块。对一个成熟的研究员来说,不同行业研究的门槛并不高。除了一些特殊的,像生物医药、电子科技之类。好的研究员确实很难找,包括公司对投研这一块确实很重视,人数上肯定也要扩充,但需要一个过程。

  《证券市场周刊》: 您研究交易对手吗?

  赖晶铭:交易对手可能会阶段性地影响股票价格,从中长期来看肯定不会影响。像去年底我买的天地科技,很长时间不涨,有些机构忍不住就卖了。我认为它成长性很好,又有垄断性的技术,央企背景,虽然价格高但估值很低,虽然短期不涨也没关系。结果今年1月份,股改复牌当天就涨了50%多。然后研究员跟我说原来抛掉的机构有的又回来了,我不知道是谁,纯粹从交易角度来讲,谁为了拉净值什么的影响一下股票走势,我不会太在意。交易手法我认为不是很重要,我对技术分析也不是很在行。

  还有我们一个重仓股,一度买了480万股,在涨到33.8元的时候持股超标了,所以一把卖出去200多万股,被一家机构一下子接了过去。我也不知道交易对手是谁,然后继续涨,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关键还是看企业。这个股票我们一共赚了1.5亿,资产才10多亿。大基金不可能在一只股票上赚这么多百分点。所以说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份,个别股票涨得好,影响因素太多,各种机缘,正好被我撞到了。

  《证券市场周刊》: 随着公募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挖掘个股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将来很难取得超额收益了吧?

  赖晶铭:离那一天应该还很漫长,现在个股的超额收益肯定是有的。以前我对操作二三十亿有信心,现在四五十亿也可以操作好,因为现在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断有一些好股票加入,像保险公司前期跌得比较低的时候,我也挺想买的。当然,拆分扩大到50亿规模后,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采访时间:4月16日)

  赖晶铭

  经济学硕士,12年金融、证券从业经历。曾就职于中国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大鹏证券北京投资银行部、海通证券北京投资银行部,后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现任益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益民红利成长基金经理。

  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益民红利成长基金资产规模为12.22亿元,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42.7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