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7年基金分化五大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5:0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文为《证券市场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

  今年以来基金呈现出指数基金收益率领先,不同基金间收益率差距大,新锐基金崛起,去年的债优基金今年多数退步,中小规模的基金表现突出等趋势

  江赛春 文

  对大多数基金投资者来说,2007年的前几个月延续了2006年的快乐年景:通过投资基金很好地分享了持续牛市的收益。虽然今年以来,相对一路飘红的股市,基金的超额收益不再突出,但总体上基金仍然给投资者交上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一些新成立的基金给投资者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而2006年度排名靠前的一些基金则在2007年表现不佳。总体而言,中小规模的基金表现出色,反映了当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思路的特点。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指数型基金全面领先,显示出被动投资策略可能在今后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趋势。

  指数基金收益率领先

  截至2007年4月18日,上证综指上涨35.02%%,统计显示偏股型基金的总体表现和上综指数相当,股票型、偏股混合基金的总体表现略好于上证综指,配置混合型基金略低于上证综指。2只转债混合型基金在2007年以来收益表现不错,凸显了这种特色基金的魅力。分类型来看,2007年以来表现最出色的一类基金非指数基金莫属。15只开放式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1.08%,大大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这一业绩在各类型基金中一枝独秀(见表1)。

表1:各类型基金年初迄今平均收益

基金类型

平均收益率

基金数量

开放式指数型

51.08%

15

转债混合

42.78%

2

股票型

38.84%

122

偏股混合

36.76%

50

封闭式

34.84%

48

配置混合

33.48%

31

偏债混合

16.54%

5

保本型

11.39%

6

债券型

4.95%

23

上证指数

35.02%

287

*数据为简单平均
*计算日期:2006-12-29~2007-04-18
数据来源:德胜基金研究中心(www.dsfunds.com)

  在偏股型基金中,各类型基金之间的收益差别仍然延续着2006年的格局,仍然是股票型>偏股混合>配置混合。但是各类型间基金收益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基金类型之间的收益差异来源仍然主要是股票配置比例,股票投资比例高的基金类型平均收益更高(见图1)。不过,从平均资产配置比例和平均收益的差别来看,配置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投资效率明显更高一些。

  指数型基金作为今年表现最好的一个群体,从单只基金来看则更加突出。绝大部分指数基金的收益超过40%,相比之下,7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没能达到这一水平。指数型基金表现突出的原因在于跟踪的标的指数在2007年有良好的表现。从表2来看,除华夏中小板和华夏上证50胜出标的指数1%多一点,其余指数基金的表现都没有超越标的指数。但即使如此,指数型基金也成为今年牛市中表现最好的基金。

表2:部分开放式指数基金年初以来收益及与标的指数对比(截至4月18日)

基金名称

基金公司

标的指数

基金收益

标的指数收益

+/-标的指数

中小板

华夏基金

中小板指数

72.53%

71.30%

1.23%

深100ETF

易方达基金

深圳100指数

67.55%

68.58%

-1.03%

融通深100

融通基金

深圳100指数

59.57%

68.58%

-9.02%

红利ETF

友邦华泰基金

红利指数

63.08%

66.32%

-3.25%

长城久泰

长城基金

中信标普300指数

57.69%

63.47%

-5.79%

嘉实300

嘉实基金

沪深300指数

50.72%

61.90%

-11.18%

大成300

大成基金

沪深300指数

48.24%

61.90%

-13.66%

180ETF

华安基金

上证180指数

51.68%

54.51%

-2.83%

万家180  

万家基金

上证180指数

48.29%

54.51%

-6.22%

银华88

银华基金

道中88指数

35.99%

48.79%

-12.79%

50ETF

华夏基金

上证50指数

42.80%

41.72%

1.08%

易方达50   

易方达基金

上证50指数

36.59%

41.72%

-5.13%

数据来源:德胜基金研究中心(www.dsfunds.com)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基金收益的特征是:基金整体在超越市场上遇到很大困难。这一问题在2006年已经开始显现,2007年至今则愈加凸显。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吗?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在基金规模大增,股市发展逐步深化的趋势下,主动型基金收益要超越市场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也是我们给出2007年基金投资策略的线索之一。

  不同基金间收益天差地别

  收益分化加剧,是2007年以来基金总体表现的第二个特点。跑赢指数变得困难的同时,基金的差别也越加明显。虽然绝大多数基金2007年实现盈利,但在收益水平上却已经是天差地别(见图2)。

  统计表明,总共251只偏股型基金中,有88只收益在30%以下;收益在30%-50%之间的最为集中,有129只基金;34只基金收益超过50%。这意味着,近1/3基金的表现明显落后于市场。

  从某种角度来说,2007年以来基金收益之间的分化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大。这表明,对基金而言,牛市看起来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而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选好基金比以前更难了。至少有50%的机会,投资的基金赶不上市场平均水平。

  新锐基金崛起

  从2007年基金收益排名榜单上,我们看到了不少相对陌生的新面孔。尤其是一些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旗下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的基金新锐。以中邮基金公司、益民基金、东方基金等为代表,旗下的中邮创业、益民红利、东方精选在2007年异军突起。

  另外一批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也有长足进步。以长信基金、巨田基金为代表,这部分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较长,旗下基金业绩多位居中游,但在2007年却有了整体性的提升。

  新的投资思路和灵活大胆的操作是这些新锐基金在2007年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见本专题系列文章之《适者生存:基金操作风格多元化》。

  去年绩优基金今年多数退步

  收益冠军不持久,这个经验规律在2007年似乎又一次得到验证。在2006年里表现最突出的一批绩优基金,在2007年头几个月里光环相对黯淡。

表3:06年前10位绩优基金07年表现分化(截至4月18日)

基金名称

基金类型

06年收益率

收益率

+/-同类型

+/-市场

排名

同类型数量

景顺增长

股票型

182.27%

30.71%

1.26%

-30.80%

99

112

上投阿尔法

股票型

173.01%

36.97%

7.52%

-24.54%

68

112

上投优势

偏股混合

171.56%

53.77%

29.66%

-7.75%

9

43

富国天益 

股票型

167.05%

36.93%

7.47%

-24.59%

69

112

银华优选

股票型

164.37%

33.48%

4.03%

-28.03%

91

112

招商成长 

股票型

161.90%

41.84%

12.38%

-19.68%

49

112

兴业趋势

偏股混合

160.34%

53.96%

29.86%

-7.56%

8

43

荷银精选

股票型

159.88%

27.90%

-1.56%

-33.62%

104

112

鹏华50   

偏股混合

157.92%

42.62%

18.52%

-18.89%

15

43

景顺鼎益

股票型

156.64%

40.24%

10.79%

-21.27%

56

112

数据来源:德胜基金研究中心(www.dsfunds.com)

  表3列出了2006年表现最好的10只基金在2007年的相对表现。除上投优势和兴业趋势,其余基金的收益排名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

  绩优基金的业绩相对下滑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既可能是基金投资发生失误,也可能是基金投资理念不适合阶段性的市场环境。对于后一种原因,基金收益的相对下滑是正常的,在每个市场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果一只基金保持着特定的投资风格,那么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的收益会受到系统性的影响。在收益相对下滑之后也许正是重新复苏的阶段。在表3中看到相对收益下滑的基金有多只可以归于这种情况。倾向持有的风格和07年市场主题和估值结构的快速转换发生了冲突。总体而言,我们仍然看好投研实力强、收益持续性强的老绩优基金。

  中小规模基金表现突出

  2007年以来基金收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小盘基金占据了基金排行榜前列的绝大多数位置,其平均收益明显超过大盘基金。

  总收益排名前25的偏股型基金中,最大的基金规模不过26亿份,平均规模只有9亿份左右(表3至表5)。相比之下,规模偏大的基金业绩普遍偏后。中小盘基金收益突出并非偶然,因为多数国内基金经理擅长的选股型投资理念和操作思路更适合中小规模基金;而2007年快速变化的市场也使小规模基金灵活的优势更突出。

  我们在2007年年初的专题中已经专门提到规模因素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见本刊2007年第二期封面专题。这一特点在2007年的行情中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强化了。当然,并非小规模基金一定比大盘基金更优,规模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影响收益的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见本专题系列文章之《大象难起舞,大规模基金遭遇尴尬》。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