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高烧不退的基金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5:53 中国证券报

  

漫画/张骊浔

  □本报记者 殷鹏 成静卫

  云南人段天宇在北京东四开了一家服装店,每个星期至少三次去宽街的建设银行办理往来款项。近两个月他添了一个习惯——去银行前,都要看看当天报纸的基金版,主要是看有没有新基金发行。

  “如果有新基金发行我就下午三点以后再去,否则小半天的时间都要搭在银行营业大厅。这种情况春节以后我碰到过三次,不论我来得有多早,总是已经来了一堆人。本来这家银行有七个营业窗口,平时排队的情况就挺严重,但只要是遇到新基金发行,办理储蓄业务的窗口就要缩减到三个甚至更少,富裕出来的都让给买基金的。即使这样,这些人还急得直嚷嚷,生怕买不上,好像只要买上就抱住了聚宝盆。”

  其实,段天宇也是一个地道的基民。去年11月,他一元钱买的一只新基金,现在的净值已经升到了一元五角。他说这是他在

理财方面获利最快的一次。

  段天宇只是现在许许多多基民中的一员。迅速增长的基金净值,令基金热持续高烧不退,“你买基金了吗?”“你的基金涨了多少?”已成为熟人之间的问候语,基金成了当前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话题。股指越涨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汹涌而来的基民就像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却没有戴手表。尽管知道午夜12点越来越近,但还想再跳一曲,再跳一曲……

  大小银行人满为患

  春节以后,投资者认购新基金的热情近乎疯狂。2月26日,建信优化配置基金发行,仅用了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就紧急叫停,不少营业场所不到1小时就将配额销售一空。3月5日,基金信达澳银领先成长发行,不到一天时间就募集了83.34亿份。而紧随其后发行的汇添富成长焦点、中海能源策略都在发行首日就因认购踊跃而提前完成发售,在很多地方,上述两只基金竟然在3分钟内被抢购一空。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发行的情况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100亿限额配售的基金居然在一天内引来了900亿资金认购。

  4月18日是国泰金鼎价值精选基金发行首日,记者来到北京西客站北广场的羊坊店路。一公里长的马路两边至少聚集了7家大小银行,这里曾多次见证了新基金首日发行的火暴场面。

  上午10点,记者走进了一家银行的营业大厅。这里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基金窗口,大堂经理告诉记者,以前新基金首发实行“先到先得”,银行排队往往人满为患,实行按比例配售后,一大早来营业大厅买基金的人才少了一些。

  即使这样,这家银行等候区的椅子上也是挤满了人,一些没座位的在旁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原来,一般的存取款只要一两分钟,但开设基金账户至少要二十分钟。后面排队的人看着前面的人翻来覆去的填表、改这儿改那儿,不耐烦地抱怨着柜员速度太慢。

  一些小的储蓄所没有排号机,每逢新基金发行,每个营业窗口前都会排上一条长长的队伍。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发行时,记者在单位旁边的储蓄所碰到一位管后勤的老乡,他说排了1个多小时都没轮到自己,“就是为了买上摩什么根基金,没想到这么多人!”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笑了。

  牛市造就财富神话

  基金热的背后,折射的是一年多来股市的冲天牛气:上证综指从1000多点一路狂奔到本周的3600点上下。在股市助推下,基金业出现有史以来最大面积的优秀投资业绩。

  据测算,去年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收益率平均是121%,所有基金市场投资者的平均收益是59.03%。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更是创下了182.27%的全年净值增长率,不仅是2006年的中国第一,也是全球第一。

  这就意味着,2006年几乎所有基金投资者都有相当可观的回报。难怪投资者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向基金涌来。

  记者询问了多家银行基金销售的具体数据,相关人士都不肯透露。但他们表示,现在银行最好卖的就是基金,凭证式国债、银行理财产品都不灵了。一位银行理财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是凭证式国债的变化最具戏剧性——从4月1日那天起,突然遭到了冷遇,甚至很多持有凭证式国债到期的大叔大妈都转投了基金。

  “去年,我刷信用卡买基金白赚了十万元!”上海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无疑是基民中智勇双全的一位。李先生的太太在一家基金公司做财务,单位有一台POS机,可以刷卡买基金。他们俩前前后后共办了10张信用卡,接近还款期就把买的基金赎回。李先生表示,在太太的基金管理公司里,很多同事都在用这种方法,刷得正欢。

  由于表现出众,股票型基金从众多基金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抢购的对象。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4只基金先后成立,其中13只为股票基金,10只为混合基金,仅银河银信添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投资债券市场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这10只混合基金大部分是偏股型的。

  控制风险更重要

  基金投资者的发财之梦在2007年也许会演绎得残酷与激烈。

  今年以来沪深股市已两度“断崖式”暴跌,4月19日沪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盘跌幅分别高达4.52%和5.23%,沪深300指数跌幅也达4.67%,不少股票型基金净值随之大幅下跌,给狂热的基金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专家提醒,基金是理财工具,而不是发财工具。每只基金风险的大小主要看其投资组合。在股市火暴的情况下,新发行的基金大部分以投资股票为主,有的股票投资比例占到80%-90%。这种投资组合基本上依赖股市,股市涨,基金收益就高;反之,则收益下降,甚至亏损。而购买这些基金的“基民”是亏损的最终承担者。

  宝盈基金首席经济师刘传葵认为,去年基金的理财业绩只是一次集体偶发性、不可完全持续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基金的发展史表明,基金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人们不顾一切、倾其所有去投资时,这个“财富神话”的破灭便指日可待。即使像巴菲特这样的超级投资大师管理的基金年平均复合收益率也不过21.4%。

  在光大银行近日组织的基金投资者交流会上,国投瑞银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任晓雁告诉记者,老百姓如此不理性地购买基金也是基金业不愿意看到的,“一些人连很多基金的基本常识还没有搞清楚,就冲了进去。一旦行情出现大幅波动,必然会产生巨量的赎回,这会给基金的运作产生压力。”

  任晓雁认为,理性的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只盯着股票型的基金,其实还有各式各样适合不同人群的产品,比如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它们的收益率虽然没有股票型那么大,但净值表现更加稳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