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外资并购基金更加看重控股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2:44 第一财经日报

  毕马威合伙人陶匡淳释疑KKR和黑石“只看不投”

  蒋飞

  过去一年中,几乎所有知名的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都开始在中国内地或者香港建立分支机构,这其中也包括KKR和黑石(Black Stone)这样颇具影响力的并购基金。然而一年过去后,KKR们仍然是“只看未投”。毕马威合伙人、私募咨询主管陶匡淳上周末就此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这么多外资PE在看中国,但是除了像凯雷这样较早介入中国市场的基金,大多数在华新设机构的PE一年多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他们在顾虑什么?

  陶匡淳:首先任何新进入中国的投资者,对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凯雷是比较早来到中国的,他们对中国市场已经很熟悉。但是像KKR和黑石,尽管他们都请了很有影响的中国本土人士做合伙人,但是要马上组成一个真正熟悉中国市场的团队还需要时间。管理团队的磨合将是他们的短板。

  接下来的一个原因就与并购基金的性质有关系。他们与凯雷一样,都有着庞大的资本,而管理团队相对就很小,这决定了他们投资单个项目的金额会很大,换句话说,必须收购大企业。但是对于大企业,KKR等并购基金总是希望能够收购并控股,以此取得企业的控制权。

  但是外资PE显然看到在中国收购并且控股大企业并不那么容易。大企业通常是国企,国家在外资并购方面的政策是他们的主要顾虑。凯雷并购徐工的交易拖延时间显然太长,对于PE来说是比较不利的。因为他们最终是要退出套现以回报股东,这个过程必须控制在3到5年以内。

  《第一财经日报》:KKR和黑石等并购基金为什么会这么看重控股权?

  陶匡淳:主要是由其并购策略决定的。PE里面有做成长性投资的,他们投资的通常是成长迅速的中小企业,所占股权即使很少也能有高额回报;另外因为企业小,PE作为小股东也可以对企业管理进行指导。

  但是对大企业,不控股则无法实现对企业的影响。在取得企业控制权后,KKR和黑石都会对企业的管理架构、经营策略进行比较大的调整,使得企业具备超越过去水平的盈利能力。PE实际上做的是“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寻找价值”。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PE肯定会参与管理,而要在大企业中参与管理,就必须控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