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基金踏足主流投资圈 应加强法规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11:1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雷海超报道

  随着牛市行情进一步展开,私募基金正如雨后春笋般觉醒,深圳在今年1季度就有15只私募基金采用信托的方式入市。早在4月4日,就有“深国投·万利富达”,“深国投·尚诚”,“深国投·明达3期”,“深国投·景林丰收”4只私募信托基金公告成立。

  私募基金力量正积极踏足主流投资圈,并成为主流投资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积极踏足主流投资圈

  私募基金伴随着中国的股市一起成长起来,经历了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尽管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侧目。

  随着2006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行情以来,私募基金也进入其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积极地开始进入主流投资圈,成为影响中国股市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据有关人员测算,目前我国私募基金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沪深股市市值约8%。而在一年多前业内粗略估计的数字还在5000亿至7000亿。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手法和成功的运作水平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6年“国际金融架构和新兴市场中的金融监管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设立公司型的私募基金有利于对我国市场的管理,用股本方式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用自己的钱去投资、自己承担风险是财产权的实现方式。美国之所以能成为成功的创新型国家,是因为有发达的资本体系,其中拥有大量的私募基金,美国对私募基金的管理主要是对投资人数的限制和对投资者财产量的限制。

  应加强法规监管

  吴晓灵在出席“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时指出,私募基金有

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两种,特别要关注对冲基金对私募基金发展的作用。在风险防范方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因为高风险性可能波及二级市场,有一定的外部性。从监管角度来看,应当注意在法规中限定投资人资格,并采取适当方式对大额交易进行监管。

  管理层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目标应是:减少外部性,保护公众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日前,针对杭萧钢构344亿合同事件和股价异动情况,中国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官员表示,一旦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查处,决不手软。此轮炒作的主力据说是私募基金,他们主要是通过对绩差题材股的不断炒作获利。私募基金的手法很灵活,几天中的换手率非常高,在操作中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存在较大道德风险。所以,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将成为证监会的一个重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