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专家眼中的基金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6:49 招商周刊

  □ 首席记者 孙玉敏

  基金比直接投资股市更保险,也比存款到银行更赚钱。但基金同样存在风险。

  应该说,基金只是一种投资方式,不是全能的,更不能实现发财梦。面对火爆的基金,所有人都要三思而后行。

  理财专家:投资基金有技巧

  光大银行青岛分行首席理财师 宗学哲

  基金火爆是这两年的事。之前买基金的人也是饱受痛苦:一元买的跌到七八毛卖掉的很多。2003年的时候,当时几乎没有人认可开放式基金,当时多数银行为了打开市场,曾强制每位员工购买一定份额,但当时多数基金发行后跌到了八毛多,后来一涨,很多人就赶快卖掉了,去掉认购和赎回费用,跟银行储蓄差不多。

  对这些人来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买一般很谨慎。所以中国第一批买基金赚钱的,不是他们,而是2005年开始买的那部分人。

  比较而言,中国南方城市的人比北方觉醒的早,比如杭州2006年初就出现排队买基金的现象,青岛则是2007年初才出现大批买基金的人。

  对于新手而言,买基金前首先要了解基金的种类。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

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债券、股票基金规定的,为混合基金。

  这几种基金的风险是不同的。其中股票基金风险最高,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最小,债券基金的风险居中。

  当然,风险度越大,收益率相应也会越高;风险小,收益也相应要低一些。因为投资

理财的规则就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情况,采用组合的方式购买基金。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就考虑低风险的保本基金、

货币基金;若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则可以优先选择股票型基金。

  购买之前,要考虑投资期限,尽量避免短期内频繁申购、赎回。

  此外,还要详细了解相关基金管理公司的情况,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业绩。比如,可以比较它的投资回报率和股市交易回报等。当然,基金公司不是投资规模越大,经营就越好。一些新的基金公司,如果投资经理有更高明的手法,收益也是不错的。

  链接:购买开放式基金一般有三种费用:一是在购买新成立的基金时要缴纳“认购费”;二是在购买老基金时需要缴纳“申购费”;三是在基金赎回时需要缴纳“赎回手续费”。一般认购率为1.2%,申购率为1.5%,赎回率为0.5%(货币市场基金免收费用)。

  金融专家:基金热是悲哀的,可怕的,不健康的

  青岛市商业银行湖北路支行行长 徐洪治

  去年以来,因为2006年基金赚钱的示范效应,国内出现疯狂买基金的现象,许多老年人也参与其中。

  资本市场的繁荣发达,基金业的发展壮大,对国民经济和家庭理财都是好事。但当大量老年人拿着马扎排队买基金时,就要注意现象背后的风险了。

  因为基金持有者的构成能影响基金。

  比如一车人去旅游。前面有两条路,一条崎岖难走但风景秀丽,另一条平坦宽阔但景致平平。车上如果是老年人,司机通常会选择平坦路,如果是年轻人,则可能会选崎岖路。但如果司机并不知道车上是什么人,就可能拉着老年人走上崎岖路,一旦老年人晕车或者害怕颠簸要求下车,司机将无所适从。

  基金经理就有点像这个司机。因为并未与基金持有者进行有效沟通,并不确切了解基金持有者的构成,他的操作方向可能受影响。

  比如,一个胆大心细的激进型基金经理,正准备在波段下跌时大量买入以期获利,却遇到把基金当股票炒的,一看大幅下跌赶紧赎回。基金经理想买入时,却因为大量赎回不得不减仓,这会导致股价继续下跌,然后会有更多的人赎回,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不但影响基金本身,也可能影响股市。

  如今的基金热,投资者是赚了点钱,基金公司更是赚钱了。但仔细探究,基金热实际上是悲哀的,可怕的,不健康的。

  但在社会保障不完善,投资渠道少,银行负利率的情况下,不炒基金又能做什么?

  政府该负的责任没有负起来,这才是老年人冒险投身基金的最大原因。老年人希望有更多的资金养老啊。

  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审批而占据垄断资源的基金公司就应该承担比纯粹经济组织更大的社会责任,不能仅仅把基金热当作发财机会。

  所以,面对基金热,不能只告诫投资者要冷静,基金公司和监管者更应该冷静。他们更应该承担中国基金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