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业绩分化加剧 机构博弈元年开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 03:04 财经时报

  郑煜 中信经典配置基金基金经理

  2006年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联袂上演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盘、蓝筹主导行情,彻底奠定了机构理财在市场的主导地位。2007年,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位于合理区间的上限,尤其是各基金公司集中持有的大盘、指数股。

  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目标一致的、联袂行动的大革命时期已经走到尽头,机构之间在下一步必将开始分歧,机构博弈元年已经开启。

  在这个时代,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是基金业人士关心的问题,也是基民在将财富委托给基金管理人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坚持理念VS随波投机

  基金具有集合

理财的优势,很重要的一个原理是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所以,在基金监管法规中,对基金持有单支股票的比例,以及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各基金合计持有单支股票的比例都有严格规定。

  但现在出现的情况是,各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都集中持有大盘、蓝筹股,并将这些股票价格推得很高。

  其实,这中间酝酿着很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公募基金作为同类型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决策机制、程序、信息共享渠道导致他们往往在行动上具有一致性。推高时大家一致,可以波澜壮阔;抛售时往往也会争先恐后,导致一泻千里。这也就是基金业界俗称的 “羊群效应”。

  是否这种情况在基金投资过程中会必然出现?

  事实上,基金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是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和明确的投资方向区分的,导致基金过度集中持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基金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投资理念,背弃了契约中承诺的投资方向。

  譬如,有媒体已公开质问过某中小盘基金,为了追逐这波大盘、蓝筹热点,结果资产配置中中小盘股比例远低于契约承诺的最低比例。

  “其实,机构投资者最根本的生存点应该是有自己明确的理念,通过坚持一种建立在系统分析和数理模型等基础上的理念来获取长期的、风险收益均衡的投资。”

  “这是机构与散户的根本区别。随波逐流进行投机可能在短期取得很好的业绩,甚至辉煌;但长期看,其业绩稳定性、可持续性都将无从预期。作为一个理财顾问,如果发现有某支基金发生了背弃契约投资方向的行为,那么,即使这支基金短期内业绩排名第一,他也会坚决地建议他的客户彻底远离它。”

  团队决策VS明星主刀

  一直以来,国内基金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方式:一种是讲求团队配合、协同决策;一种是突出明星基金经理。

  机构投资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团队协同作战在科学性、稳健性以及可持续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不难理解,当基金公司团队决策形成一种相对固定而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方式后,这种自上而下积累的经验比明星基金经理主刀的方式更容易被继承,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其优势,可以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基金经理更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要比明星主刀的方式要小的多,无论是对基民还是对基金管理公司本身。

  比如,中信基金是团队作战的典型代表。公司有两个基本的团队,投资经理出身的投资团队与研究员、策略师队伍组成的研究团队协同作战。

  但是各个团队有着明确分工:研究团队不干涉投资团队为应对市场而作出的随机调整,负责为产品定型并且解决大的策略问题,在理论上框定投资范围。而投资团队在研究团队给出的阶段性的策略意见中选择最好的板块股票,做出具体选择。

  具体操作的时候,投资人员先去寻找好的股票,然后去分析其背后支持因素,看其背后有没有真实的业绩和基本面支撑;而研究人员则是从宏观上去研究经济环境,寻找宏观经济的驱动力和这种驱动力的作用点。最后两个团队会进行碰撞交流,得出最终的投资方向。

  当市场进入机构博弈时代之后,团队作战的优势将更加显现出来。

  风险控制VS资产规模

  众所周知,利润在一定的条件下努力达到风险最小化应该是基金公司的经营原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风险控制能力是体现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风险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公司的盈利水平。

  换句话说,不具备相应风险控制能力的基金公司其盈利可信度极低,这无疑将制约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优秀的基金公司应该重视市场的长期价值,并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业绩排名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放远到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上。”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