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疯狂基金怪状能持续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9:03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我不客气地说,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准备买基金的话,建议你检讨一下自己的理财规划。如果你以前就是我们的持有人,我表示感谢。如果你现在过来想买点基金,做点长期投资,我表示鼓励。如果你是因为看到邻居或同事都赚了钱,然后也想抢一把钱就走,我奉劝你注意一下风险。”——这是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在一次投资者见面会上的开场白,也是对当前众多疯狂基民的一段“真情告白”。

  2006年巨大赚钱效应的体现,让基金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人们对基金所表现出的狂热和不理智,一些基金公司所表现出的“爆发户”心态,又令人忧心忡忡。投资者的疯狂和基金公司的浮躁就象两个气旋,热烈地碰撞,形成一股强烈的风,种种怪状在这股流行风中也尽情展现。

  怪状何以出现?普罗大众对基金知识的匮乏已经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短板。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出差去某个小县城,那里一些不明就里的老妈妈,拎着篮子到商店问,“基金有没有,听说基金能赚钱。”这个故事虽然有些极端,却是诸多不明就里就“挤破头”抢基金的众多基民的浓缩版。

  中国人的“排浪式”消费多少次让世界为之称奇。当初,彩电、

冰箱、洗衣机的“三大件”的风靡一时让多少家电企业一夜之间壮大成巨人,2001年开始兴起的购房热潮又让多少
房地产
老总跃上“福布斯”排行榜,而今,股市成了最好的投资战场,于是“排浪式”的投资大规模开展,一大批过去从未接触过证券市场的新资金开始入市了。他们像饥饿已久的人,看到美味的食物上桌,怎能不疯狂抢夺一番?这些新投资者不仅大胆,而且对市场知之甚少,成为潜伏于市场中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

  而在整个基金“怪潮”中,基金公司以及代销的银行无疑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而销售过程中固有的问题,在此时被无限放大。对基金公司来说,牛市突然令他们尝到了“爆发”的滋味,自然任由无知的基民们疯抢。银行在其中的做法似乎也不那么光彩。从机制上说,银行的表现更象是基金产品的“销售员”,而不是

理财咨询员。因为“指标任务”在身,工作人员更愿意推销新基金给客户和前来银行打听基金的顾客,也更愿意推荐那些和银行有利益往来的基金,好或者不好,合适不合适反而不是重点。一些对基金不明所以的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他们轻易地误导了。

  喧嚣之后总归要恢复平静,相信随着市场的平稳发展和投资者对基金知识的普及,种种“怪状”不会持续很久。投资者、基金公司、银行作为这个市场中三股最重要的力量,都应该努力地做些什么吧,作为媒体,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报道来唤醒投资者,为尽早消除这些奇特的“怪现象”做一份努力。

  查阅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