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看空却不做空 QFII正在暗谋低位建仓中国A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16:41 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杰 在A股上证指数横盘3000点难以上行之际,向来被国人看做投资风向标的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也突然失去了方向。 记者在对包括老牌QFII花旗环球、摩根士丹利以及新近获得两亿美元QFII额度的通用电气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GE)等机构进行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QFII都判定中国A股在短期内会大幅走低,但同时,他们又在想尽办法获得更多投资额度。 “多空分野很正常。问题是,为什么多数QFII选择一边唱空一边争取额度?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是想通过唱空来打压市场,以期未来一旦获得更多QFII额度,可以马上低位建仓。”一家内地大型券商老总在参加上海市两会间隙如此评价。 瑞银转身唱多 作为首家获得中国QFII资格的境外投资机构,瑞银集团也是迄今最大的QFII机构,拥有投资额度8亿美元。2006年9月,瑞银旗下的瑞银环球资产管理(新加坡)也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QFII资格,并于日前获得两亿美元投资额度。 正是这家举足轻重的超级QFII,近期不断给中国A股大泼凉水后,现在试图转身。 “以市值而言,中国A股市场在2006年已经成倍增长,现已成为亚太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以交易量来讲,A股市场超过香港,反映了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投资人基础不同(香港投资者主体是机构,而内地以散户为主)。”1月29日,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措辞温和地评价说。 几乎同时,A股平均市盈率也从1年前的18倍涨到了现今的33倍。袁淑琴认为,A股市盈率很高固然跟市场上散户众多有关系,但主要还是供求关系问题。因此,瑞银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市场。 这席话的语境与瑞银在2006年11月时大举唱空中国银行股已明显不同。其时,瑞银发布《中国银行股:转向谨慎》的研究报告,导致当月香港中资银行股暴跌,内地银行股跟风暴跌。 “股改已经使超过70%的A股股票成为流通股,增加了流通股的供应,H股的回归也带来新股供应,规模相当可观,而同期会不断有新基金进场,这意味供需会基本平衡;此外,随着A股P/E(市盈率)值的上升,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也有一定憧憬。”袁淑琴认为,这意味着中国A股一定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除非企业的盈利增长严重跟不上预期,从而产生相当大的抛售压力。 袁淑琴否认瑞银此前唱空中国A股与其投资额度已用完有关。“不管看多还是看空都是暂时的、都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袁淑琴忠告中国投资者尤其是散户,瑞银看好的是中长期的中国A股,绝非短期市场。 多空分歧加大 “怎么可能呢?18倍的市盈率的确不高,但33倍呢?难道也不高?”一位供职花旗环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当中国A股平均市盈率突破30倍时,花旗内部就开始减持一些高市盈率的股票。 他说,花旗从来不否认中国A股的中长期基本面向好,也存在非常大的投资机会。但短期内、尤其是市盈率居高不下时,必须防范可能的风险。 花旗的观点与国际投资大鳄罗杰斯唱空A股的理论如出一辙。 而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也是一家坚定的唱空者。消息人士透露,此家机构最近正在酝酿一系列针对中国银行股、航空股、钢铁股的研究报告。“尽管出炉日期未定,但看空的方向不可逆转。” 事实上,与境外机构的看空相比,内地监管层显然也认识到了A股基本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证公司和上证所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徐国祥此前向记者分析,内地股市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因此,预期监管层会陆续启动相关措施,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看空固然是一种短期现象,但现在谁要坚定不移地看多A股,却实在拿不出太多的理由。”前述大型券商老总也表示,多空分野加剧的背后,是中国A股2006年急剧增长之后所带来的泡沫,这些泡沫显然也需要经过反复盘整来消化。 QFII大举调仓? QFII此刻究竟在做些什么? 袁淑琴无意间展示的一段瑞银现阶段持仓图表给出了答案。记者注意到,瑞银自2006年12月以来,交易量明显上升。对此,袁淑琴解释说,瑞银按照减持高市盈率股票的计划,在适度调整持仓比例。但她拒绝透露瑞银目前持仓的A股股票结构和市值等一些关键信息。 有趣的是,尽管可能减持了一些高市盈率的股票,但瑞银并没有浪费任何投资额度,目前依旧保持高仓位持有中国股票。 通过调查记者获知,同瑞银一样,几乎没有一家QFII的持仓比例小于90%。 即便是1月24日才刚刚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授予两亿美元额度的GE,也已经宣称代表其机构类客户开始战略投资。 GE资产管理国际股票首席投资官拉尔夫·莱曼(Ralph Layman)说:“QFII与A股配额将使GE资产管理能够进入中国以及更大范围的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且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我们已将投资A股市场作为重点,并非常高兴能够与其他投资人分享这次机会以及我们的相关专业技能。” “中国A股所带来的机遇在目前尤其令人瞩目。”就职于上海的GE资产管理副总裁兼国际股票投资组合经理周平也认为:“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而这里新兴市场指数的代表却相对有限,因此坚信通过专门的投资战略关注中国会取得更大的收益。” 种种迹象表明,QFII尽管在观点上呈现多空分野,但他们丝毫没有放慢在中国股市收集筹码的脚步。 袁淑琴甚至预期,100亿美元的QFII总投资额度即将用完,相信中国政府很快会研究出新的、更适合引导QFII投资中国的额度扩容方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