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金公司面临空壳化危机 整个行业处于动荡不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1:53 扬子晚报
某知名巨型基金刚刚运作不久,即传来其基金经理辞职的消息,这对于不少冲着该基金经理名字去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独有偶,近日,记者不断收到基金业内人员变动的信息,从基金公司总经理,到基金的副总、督察长、投资总监、市场总监、研究员、整个行业给人的感觉就是动荡不安。 总经理是一个公司的关键人物。据粗略统计,从去年到现在,大约有10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发生变更,接近行业内公司总数的20%。 一位离任不久的某基金公司前任总经理表示,感觉在中国基金业职业经理人非常难做,他不但要面对市场的压力,业绩的压力、还要面对股东或者控制人种种的要求,平衡各种利益,稍不留意便有下课之忧。 “在国外,为了防止控制人权利滥用,不少国家都有保护公司高管的针对性规定,例如辞退任期未满的董事需支付巨额赔偿金,但在国内保护的措施不充分。”该老总认为。 根据统计,2006年,基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高达15.6%,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是当年年底基金总数的38.6%,若包括一些实际已经变化但还没对外公布的人员,比例还要更高。 实际上不光是基金的高管及投研部门,那些没有披露的基金公司市场部、客服中心等流失率更为惊人。以客服中心为例,一般一个基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基本在15—20人,呼叫中心在10人左右,不少公司一年的时间流动率就达100%以上。 高企的人员流失率,不断变更的公司风格,导致国内基金公司空壳化特征日益明显。那就是空有基金公司外在之名,运作基金的核心专业人士过度流失,公司的理念,系统化培育迟迟不能成形,但却在市场不断地挖角招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诚然,去年以来随着基金规模增加,不少公司利润惊人,公司员工待遇也相当丰厚,但是若考虑公司的独立主体因素,大量的财富实际上只是通过公司进行了转移,公司本身没任何积累而言。公司文化没有建立,投资理念频频变更,也谈不上抗风险的能力。长此以往,基金公司的空壳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行业应借鉴国外经验,推进股权激励,鼓励员工长期工作,这将极大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但由于这一领域比较敏感,未来进行的时间表还不十分明确。郑 诗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