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港台同行如何看待内地基金大而全发展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18:19 新浪财经
2007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证券基金年鉴主办,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进行全程独家网络图文直播。以下为主题对话“内港台三地基金对话:构建和谐投资环境”实录: 提问: 我是招商银行(16.47,-0.15,-0.90%)的,今天非常的高兴有这么多的专家,本来上午有几个问题,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问,我的问题是站在托管行的角度来讲,今天的主题就是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个主题,因为基金业经过了将近八九年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在座的专家: 第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投资者教育已经到了新时代的问题,在监管上还是从国际的经验上来讲,托管行在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托管行,特别是招商银行,我们要致力于投资者教育方面,创新,包括对客户服务传统的优势,我们也觉得有一个困惑,想请教一下成熟的市场。比如说台湾和香港的市场,作为托管行来讲,我们掌握了托管管理产品最详细的信息,现在也在介入增值性的服务,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我们作为托管人本身,有一个信息严格披露的规定,一方面我是托管人,一方面我要履行托管人对持有人本身信息同意,同时我要对它提出优质的服务,这两个之间怎样协调?作为托管人我们怎样配合基金公司共同做好投资人的教育。 第二个问题,今天上午缪总我觉得他讲的非常好,其中有一点也应该是引起我们国内基金业的关注的,新的时代已经不在仅仅是规模的扩张,现在出现了一个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从规模扩张到整个结构,包括它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基金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采取了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从国际的基金业发展,国际托管银行业的发展,处理的外包业务越来越专业化。我想请问一下对这方面我们国内基金业是怎样看待的,你们认为今后是怎样的趋势,托管业在这方面今后会是怎样的?谢谢! 主持人: 我们分两方面来回答,先由台湾方面来回答。 林弘立: 不管港台两岸三地发展的时空背景,还有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很多东西都会长成不一样的,这一点大家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在台湾的话,我们对于基金咨询的介入是比较依赖基金公司的。有一点很不同的地方是基金的净值计算,基金所有的资产是保管在托管银行。 这个就是我刚刚要讲的。两岸三地环境不一样,会变成不同的机制在运作,在好与坏我想很难区别出来,台湾的环境基金业就是很积极,投资业在这种投资的角色上扮演比较保守,因为台湾长期以来所谓的公家银行,所以他业务稳稳的做,基金20年前在台湾就开始了,做久了以后我们就变专家,就一直做,做到现在,其实在我们的法定规定里面,曾经在修法的过程当中,要把这个责任交给托管银行,但是目前我的观察现在不够成功。基金业者虽然负责基金业的计算,资产不控制在基金业者的手上,只能说帐务的计算,公会又进入扮演一个角色,公会制定了业者共同基金的一个评价标准。 在早上我有听到,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原则,在台湾设定了一套基金业的会计原则,台湾比较特殊的是超过十年以上的历史,把绩效的评比,以公会的名义惟有开发一个评比的模式,全部由业者公会来提供,十年发展下来以后,台湾大学教授的这种对基金的评价,所使用资讯的模式,就常成为业者的采用,或者是媒体的采用,在公会这方面严格规定,业者,基金公司不可以自己制造资讯,也就是你自己弄一个排名出来,自己去限定一段时间,或者自己限定某一个特殊类型的产品,说我是第一名,在媒体上做广告,这是不行的,不管你时间的选取,短、中、长都要有,基金类型的设定一定要遵照公会的标准,在这样的架设底下就成为的台湾对托管公司、评比公司等等建立了这样交叉的分工模式。十几二十年下来,从错误中慢慢改正了,到目前为止运作算相当良好,这三四年公会又特别的顺利,当国际的评比机构对台湾的绩效有表达他们高度的兴趣的时候,公会就主动跟几个国际级的基金评价的公司,我们都义务的跟他们合作,也希望他们在台湾来揭露他们的评比资讯,这些评比机构都乐意在一些基金会合作,每一个年度颁发一些所谓基金绩效的奖项,通过这样国际模式的支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以上体规给大家参考。 饶孟友: 有一些类似的经验我想分享一下,以前有人体会才召集银行交易所的工会,共同组成一个投资人小组。这个集中领导式的帮助,业界感到不便,希望能降低一些干预,慢慢就强化了这个功能,包括投资行业的公会,在这个过程里面,媒体也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由于台湾的托管技术进入了同事,开始跟国际接轨,这里是比较有一点点时间上的优势,后来才感觉到有一些致力组织上,刚才有提到慢慢加重一些功能,引进一些国际上客观的机构,结合国内客观的学术研究机构,希望借这样平台的建立,能够使我们这个组织的公信力都比较强化,这是过去几年我们在治理组织这边的进展。 翁振国: 我坐在台湾和香港中间,我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出生的。可能另外一个可以带出来的问题就是托管的问题,托管人讲,在香港台湾大有不同,跟欧美,比较重视的就是托管,很单纯,主要的考量是从一个托管的角度去做托管工作,可能看到中国这边,这个公司决定找哪一家银行等等,托管扮演两个角色,同时也是销售,这个利益在保管方面,就在他所谓的诚信方面。这个角色有点类似。 根据欧美的经验,香港的经验也比较多,它的目标就是非常大,做出去后觉得没有另外的一些考量,台湾报道的比较多。我们看到很多在国外的例子,附带一些券商,在加上他领域还可以,银行内部有一些报告出来等等,很多附带的业务会跟基金公司做一个商业方面的事情去讨论,里面的很多方面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大部分的欧美、香港,看到他们定的法规非常的死,非常的复杂,这方面可能暂时看起来,因为像我们理事长说的历史背景的因素,不管是两岸方面不同的发展,今天很高兴看到非常非常多的一些专家的分享,走向越来越专业了。开始多点去想未来的角色,去建立自己的所谓的最大的功能在哪里,向专业化的方面去迈进,就会越来越这些所谓的角色上的问题,这些定位应该是不久的将来可以解决的。 黄昭棠: 刚才提到了关于QDII,保管银行可能非常活跃,他们服务的计量是不一样的,在挑选国外作为你保管的时候,有时候除了价格以外,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服务,他们包含所有的服务,他们的数量,有时候有些人也许是因为在他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特别在亚洲、台湾,法定的因素,有时候是要求这个银行,很多事情是要参与的,帮他去投入。 雷贤达: 我在香港都看过香港在中国过去参加中国基金业,基于信息披露,一定要托管才可以做销售,将来托管销售都可以分开来,实际上站在那里是一家,销售可以托管不同的渠道,以前不同,如果在工商银行(5.15,-0.04,-0.77%)做,就托在建行里面。增长的背后风险怎么来的?我们刚刚肖总都谈过,很多的信息都没有公开来说明,基金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很多基金公司不是想公开那么多的资料。 现在非常可惜的是,中国有一个基金业的社会,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断的配合市场的要求,推动这个工作有一些交易,最近才感觉更严重,更重要,基金业人士可以更主动,推动了这个教育,因为一家银行如果我们整个银行,整个中国的行业能够坐在一起看看这些问题,我就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的基金业,社会能够推动下去,现在销售主要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些统计的顾问公司,要求基金公司要长期下去,呼吁中国证监委,希望能够加快步伐,给更多的信息给投资者。 主持人: 刚才是不是还有第二个问题,你想请哪一位老总回答?都可以。 殷克胜: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基金公司,国外走的很多路,也是我们可能要经历的,基金公司的专业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基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觉得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外包业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公司这几年来,一直探讨外包业务,比如说基金会计,甚至包括客户服务的这些东西,有没有可能去外包,但是从目前市场来看,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做到完全委托,有一部分是部分委托。外包机构也在探讨,也没有可能把中国的企业接下来,我觉得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非常愿意把这样的业务委托出去。对我们来说,对投资者来说,会有更多的精力做我们的核心业务,也体现了社会的专业分工。 缪 伟: 今天机会难得,我们香港、台湾的朋友,今天的都是精英人士,我想问一下,关于基金公司跟银行渠道关系的问题,很有意思,总体上来说,基金公司跟银行这些渠道中间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投研的能力,一方面是庞大的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我们其实也注意到这些关系也有矛盾统一的关系,又似乎总想找到自己接触到客户性的一些方式,在国内的整个基金行业,基金公司会越来越多,但是银行实际上真正的实力非常巨大的是很少数的,这种竞争格局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基金公司是不是有这些冲动。其实国内的话,有些公司,我的理解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尝试。比如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他们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都有一些理财中心,现在每一个中心都是赢利的,这种网络也成为公司品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华安其实在国内的电子商务应该是走在行业的前沿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绩效。 另外,今天下午发言的美丽的王总,他们那边在个人高端方面确实也做出了非常有利的尝试。我想问香港和台湾朋友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你们的经验来看,现在在你们这个市场上,就这种公司和银行,包括基金公司探索自己的一些渠道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各位对于未来这种趋势有什么样的观点?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就是这个网络。以前的IT、互联网、资讯都不像今天这样子高度发达,它完全改变了整个管理人跟客户接触的方式,因为这是一种非常低成本,非常快捷的方式,今天也想跟各位专家分享一下香港跟台湾的经验。 林家强: 在亚洲地区的销售渠道的问题,简单来说的话,我们看到在一些报道跟我们公司的策略上也是在银行的渠道,不管是在中国大陆,在台湾或者是在东南亚,都是非常的重要,我猜这个最重要的就是一般财富效应存款的投资者,他们都是通过银行的渠道来进行投资和理财的一些服务,我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公司,多年在美国,在大概去年多的时间,在欧洲跟东南亚来发展的时候,像刚才所讲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策略跟销售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在看银行销售的渠道,是一个最重要的策略伙伴的时候,我猜这也是需要整体的配合?比方说在香港也有相关的配合安排,过去好几年前,我知道大家都了解整个法令,让银行相关的理财顾问都需要有相关的牌照,我在台湾的很多朋友他们也是专家,台湾去年也是请了一个新的季度,总代理的季度,在银行销售的这方面,从我们的一些经验看来,也是需要整个装备跟文化的配合,装备的我们是利用一个比较互补的策论,在银行的特点跟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配合,我们不相信我们能说我们什么都能合得来。 我们知道另外一个新的趋势,在银行这方面以外,我们也看到有一些银行本身也是属于全球管理公司。 主持人: 我们香港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现在银行占的份额?现在的市场状况? 林家强: 一般在整个东南亚有一些朋友有补充,这也是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当中,也是银行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 黄王慈明: 这方面我可以补充一些,香港其实跟亚洲区内的很多地方都一样,越来越侧重中介人的角色,无论是零售银行,私人银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外一块过几年可能因为香港抢基金,在推行以后,其实很多保险公司,现在也在参与透过投研产品去卖基金,我觉得这块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另外一块可能有一些地方,比如韩国、日本做的不错的证券公司,跟他们自己的发展的背景有关,总的方向都是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我发现最近有一些基金公司开始都比较研究的,因为香港退休金的平台,强积金,主要透过户主收钱,很多服务者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雇员,我们也慢慢发现有一个趋势,也一些公司也希望通过这个强积金来开拓这个直销的渠道,我想这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其实对开拓这个基金销售渠道,以后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一批的客户,透过一个平台,可以跟我们做资产是比较匹配的,他们重视的不是短期的回报,而是把这个基金怎样配合到他们特殊的需要,反而在管理客户群方面,我想是一般比较优质的客户,我发现有一个趋势,慢慢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什么的,都希望慢慢开拓这些客户,来作为他们以后潜在的客户群。 杜纯琛: 我稍微补充一下,台湾的经验,发展的经验不太一样,其实以台湾为例,刚刚有提到,台湾这边在去年,就是境外基金,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个数字,现在累计到1.4万,基本上就是说这一块成长的比例很快,让我们了解超过八层以上,都是透过银行的。回到刚刚银行的渠道来看的话,第一等级的银行,因为他们做的非常好,相对来讲他们要求的一定是越高的,比如说以境外基金为例的话,现在大概一般你要签约,签大七层不好签,八二就是银行拿八层,现在签八二都很难,现在有的是九一,十零。有一些公司,我们自己所发展的公司,通则大概是五层附近,透过银行这边进来的,里面有一些,我刚刚一开始所提的,每一个投行公司,举一个例子,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元大投行,我们的母公司是证券,对我们来讲,以每次募集新基金的话,大概都是来自我们自己的通路。另外在举比如说像 台湾的渠道,我们的了解大概新基金透过大概三层,像台湾最大的授权公司,我们叫国泰人寿,下面有一家叫做国泰投信,它可以全审,大概有三万个AO,我想在台湾的经验来讲的话,每一个集团,它的结构基本上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刚刚讲是一个通则。境外基金这个部分,大概超过八层以上,大概都是来自银行的通路,这个所谓销售的制度,代销的制度就开始了,国内所发行的基金大概就是银行的部分,大概就是五层,大概是来自银行。 我想各家状况不一。另外,稍微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跟银行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也是蛮微妙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同的,刚才有朋友提到,台湾的有14家,我现在所肯定的未来的渠道,我们公司在1月份募集基金的时候,12月份到1月份到各个公路去跑,跑这么多圈,基本上发现台湾有14家的,以我们集团为例的,我们证券公司发现我们这群公司的下面都有所谓的主交割银行,一般的AUM,我所调查的,大概至少都是五亿台币以上,至少都是将近一亿三人民币以上,就是将近10亿人民币是最多的。 我也发现一个新况,有很多主交割银行不断的增加他们的人数,因为他们可以掌握到客户的名单,我们自己还掌握不到客户的名单,因为他们掌握到名单就会拜访我们的客户,希望客人能够做一些资产分配,基本上也不会单纯的做。我们所强调的是,如果你不发展多元化的商品,对不起,别的集团就会到你的体系里面抢钱,这就是我慢慢所看到的趋势。刚刚所提到的,在策略上改变去挑一些合作的银行,接踵自己集团的力量作为整合。 许义明: 我做一些补充,我们公司的做法跟刚才的不太一样,实际上我们随着财富管理,自然而然有很多的竞争,必然的后果就一定要专注,就是要把成本降低。我们专注要做投资的业务,没有其他金融的业务,专注实际上我们卖的基金,绝大部分都是透过去的。成本的降低,随着基金的量越来越大,应付的客人越来越多,教育的成本越来越是一个问题。 所以“外包”基金会计还有相关这方面的操作,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我们全球性公司的话,我们在内部常常谈到把所有的操作中央化,如果在每一个地方,在当地可以的话,我们有考虑是不是可以“外包”这些案子在台湾有一些服务提供,给一些业绩去考虑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