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港台三地基金对话: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17:29  新浪财经

内港台三地基金对话: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2007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新浪财经进行全程独家网络图文直播。图为主题对话“内港台三地基金对话:构建和谐投资环境”全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7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证券基金年鉴主办,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进行全程独家网络图文直播。以下为主题对话“内港台三地基金对话:构建和谐投资环境”实录:

   主持人:

  我们还是把第一个提问的权利,包括上午很多演讲的嘉宾,演讲完之后,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在这个时间安排他回答,包括我们银行的代表,包括高先生都可以。

  提问:

  介绍就不用了,属于今天行业业内的一位小将。我特别想知道,作为香港的基金工会,或者是台湾的基金工会,一般和我们内地的证券协会可能有相似的功效,我想发挥你们作用的时候,一般会致力于哪些方面和我们内地有什么不同?谢谢!

  黄王慈明:

  我首先讲,介绍香港基金投资公会跟国内、台湾的公会性质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性质是比较跟美国、欧洲的比较相类似,就是我们是一个民间的组织,我们完全是代表这个行业的利益,希望可以把你这个桥梁,把业内的一些意见引领到这个机构,有一些工会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办官方的,但我们是全民间的,首先说清楚这一点。

  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也分两个层面,一个就是给中介人,香港跟区域的很多地方,市场也是一样,我们很依赖中介人,尤其是银行去营销基金,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投资者教育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给前线人员前台人去清楚了解产品风险的回报,怎样在整个组织里面配合投资者的要求,我们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针对前台的销售人员。另外一块就是直接给这个投资者,之所以两个层面我们都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也配合其他公会,比如说银行公会,或者是协会,或者是其他的,希望透过他们的平台可以给他们的会员比较清楚一个中立基本的投资概念来配合他们会员的要求。

  主持人:

  说的清楚吗?香港方面介绍的,我们是不是也请台湾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台湾最近的发展情况。

  箫碧燕:

  我是来自台湾的,我在这边先跟大家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公会的业务状况,公会也是一个完全的民间组织,除了跟世界各国的公会有定期的一些业务上来的往来之外,我们要了解各国业务在法庭上的开放部分,还有各国在基金制度上的一些突破,我们希望这些东西都可以引进到台湾。除此之外,公会在业务上面做的相当的多,公会在我们台湾目前整个证监的公会里面,我们业务做的是最多的。除了这些我们有做交易训练,全部在公会这边做实施。在人员的登记,在台湾我们需要从业人员有执照的,各个基金要送到我们公会到批准之前,要公会做一个初审的状况,所有基金的审查业务都在我们公会。所有基金的月报、半年报、年报的审查也在公会。另外,公会还有定期的办一些训练,公会还有一个跟其他工会比较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是名门的致力机构,有关行销方面的机构,只要是有一些违法的部分,都由公会来做处分,我们会把这个处分结果公布。

  主持人:有一点,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我们做培训,要取到拍照的东西,这个考试很难吗?

  箫碧燕:

  念书就会很简单。

  主持人:

  好,会者不难。

  还有什么别的问题。早晨的时候我们证券时报的女记者有几个问题,没有回答完。

  提问:

  我是招商银行的,今天非常的高兴有这么多的专家,本来上午有几个问题,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问,我的问题是站在托管行的角度来讲,今天的主题就是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这个主题,因为基金业经过了将近八九年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在座的专家:

  第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投资者教育已经到了新时代的问题,在监管上还是从国际的经验上来讲,托管行在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托管行,特别是招商银行,我们要致力于投资者教育方面,创新,包括对客户服务传统的优势,我们也觉得有一个困惑,想请教一下成熟的市场。比如说台湾和香港的市场,作为托管行来讲,我们掌握了托管管理产品最详细的信息,现在也在介入增值性的服务,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我们作为托管人本身,有一个信息严格披露的规定,一方面我是托管人,一方面我要履行托管人对持有人本身信息同意,同时我要对它提出优质的服务,这两个之间怎样协调?作为托管人我们怎样配合基金公司共同做好投资人的教育。

  第二个问题,今天上午缪总我觉得他讲的非常好,其中有一点也应该是引起我们国内基金业的关注的,新的时代已经不在仅仅是规模的扩张,现在出现了一个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从规模扩张到整个结构,包括它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逐步提升,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基金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采取了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从国际的基金业发展,国际托管银行业的发展,处理的外包业务越来越专业化。我想请问一下对这方面我们国内基金业是怎样看待的,你们认为今后是怎样的趋势,托管业在这方面今后会是怎样的?谢谢!

  主持人:

  我们分两方面来回答,先由台湾方面来回答。

  林弘立:

  不管港台两岸三地发展的时空背景,还有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很多东西都会长成不一样的,这一点大家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在台湾的话,我们对于基金咨询的介入是比较依赖基金公司的。有一点很不同的地方是基金的净值计算,基金所有的资产是保管在托管银行。

  这个就是我刚刚要讲的。两岸三地环境不一样,会变成不同的机制在运作,在好与坏我想很难区别出来,台湾的环境基金业就是很积极,投资业在这种投资的角色上扮演比较保守,因为台湾长期以来所谓的公家银行,所以他业务稳稳的做,基金20年前在台湾就开始了,做久了以后我们就变专家,就一直做,做到现在,其实在我们的法定规定里面,曾经在修法的过程当中,要把这个责任交给托管银行,但是目前我的观察现在不够成功。基金业者虽然负责基金业的计算,资产不控制在基金业者的手上,只能说帐务的计算,公会又进入扮演一个角色,公会制定了业者共同基金的一个评价标准。

  在早上我有听到,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原则,在台湾设定了一套基金业的会计原则,台湾比较特殊的是超过十年以上的历史,把绩效的评比,以公会的名义惟有开发一个评比的模式,全部由业者公会来提供,十年发展下来以后,台湾大学教授的这种对基金的评价,所使用资讯的模式,就常成为业者的采用,或者是媒体的采用,在公会这方面严格规定,业者,基金公司不可以自己制造资讯,也就是你自己弄一个排名出来,自己去限定一段时间,或者自己限定某一个特殊类型的产品,说我是第一名,在媒体上做广告,这是不行的,不管你时间的选取,短、中、长都要有,基金类型的设定一定要遵照公会的标准,在这样的架设底下就成为的台湾对托管公司、评比公司等等建立了这样交叉的分工模式。十几二十年下来,从错误中慢慢改正了,到目前为止运作算相当良好,这三四年公会又特别的顺利,当国际的评比机构对台湾的绩效有表达他们高度的兴趣的时候,公会就主动跟几个国际级的基金评价的公司,我们都义务的跟他们合作,也希望他们在台湾来揭露他们的评比资讯,这些评比机构都乐意在一些基金会合作,每一个年度颁发一些所谓基金绩效的奖项,通过这样国际模式的支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以上体规给大家参考。

  饶孟友:

  有一些类似的经验我想分享一下,以前有人体会才召集银行交易所的工会,共同组成一个投资人小组。这个集中领导式的帮助,业界感到不便,希望能降低一些干预,慢慢就强化了这个功能,包括投资行业的公会,在这个过程里面,媒体也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由于台湾的托管技术进入了同事,开始跟国际接轨,这里是比较有一点点时间上的优势,后来才感觉到有一些致力组织上,刚才有提到慢慢加重一些功能,引进一些国际上客观的机构,结合国内客观的学术研究机构,希望借这样平台的建立,能够使我们这个组织的公信力都比较强化,这是过去几年我们在治理组织这边的进展。

  翁振国:

  我坐在台湾和香港中间,我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出生的。可能另外一个可以带出来的问题就是托管的问题,托管人讲,在香港台湾大有不同,跟欧美,比较重视的就是托管,很单纯,主要的考量是从一个托管的角度去做托管工作,可能看到中国这边,这个公司决定找哪一家银行等等,托管扮演两个角色,同时也是销售,这个利益在保管方面,就在他所谓的诚信方面。这个角色有点类似。

  根据欧美的经验,香港的经验也比较多,它的目标就是非常大,做出去后觉得没有另外的一些考量,台湾报道的比较多。我们看到很多在国外的例子,附带一些券商,在加上他领域还可以,银行内部有一些报告出来等等,很多附带的业务会跟基金公司做一个商业方面的事情去讨论,里面的很多方面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大部分的欧美、香港,看到他们定的法规非常的死,非常的复杂,这方面可能暂时看起来,因为像我们理事长说的历史背景的因素,不管是两岸方面不同的发展,今天很高兴看到非常非常多的一些专家的分享,走向越来越专业了。开始多点去想未来的角色,去建立自己的所谓的最大的功能在哪里,向专业化的方面去迈进,就会越来越这些所谓的角色上的问题,这些定位应该是不久的将来可以解决的。

  黄昭棠:

  刚才提到了关于QDII,保管银行可能非常活跃,他们服务的计量是不一样的,在挑选国外作为你保管的时候,有时候除了价格以外,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服务,他们包含所有的服务,他们的数量,有时候有些人也许是因为在他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特别在亚洲、台湾,法定的因素,有时候是要求这个银行,很多事情是要参与的,帮他去投入。

  雷贤达:

  我在香港都看过香港在中国过去参加中国基金业,基于信息披露,一定要托管才可以做销售,将来托管销售都可以分开来,实际上站在那里是一家,销售可以托管不同的渠道,以前不同,如果在工商银行做,就托在建行里面。增长的背后风险怎么来的?我们刚刚肖总都谈过,很多的信息都没有公开来说明,基金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很多基金公司不是想公开那么多的资料。

  现在非常可惜的是,中国有一个基金业的社会,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断的配合市场的要求,推动这个工作有一些交易,最近才感觉更严重,更重要,基金业人士可以更主动,推动了这个教育,因为一家银行如果我们整个银行,整个中国的行业能够坐在一起看看这些问题,我就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的基金业,社会能够推动下去,现在销售主要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些统计的顾问公司,要求基金公司要长期下去,呼吁中国证监委,希望能够加快步伐,给更多的信息给投资者。

  主持人:

  刚才是不是还有第二个问题,你想请哪一位老总回答?都可以。

  殷克胜: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基金公司,国外走的很多路,也是我们可能要经历的,基金公司的专业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基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觉得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外包业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公司这几年来,一直探讨外包业务,比如说基金会计,甚至包括客户服务的这些东西,有没有可能去外包,但是从目前市场来看,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做到完全委托,有一部分是部分委托。外包机构也在探讨,也没有可能把中国的企业接下来,我觉得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非常愿意把这样的业务委托出去。对我们来说,对投资者来说,会有更多的精力做我们的核心业务,也体现了社会的专业分工。

  缪 伟:

  今天机会难得,我们香港、台湾的朋友,今天的都是精英人士,我想问一下,关于基金公司跟银行渠道关系的问题,很有意思,总体上来说,基金公司跟银行这些渠道中间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是投研的能力,一方面是庞大的网络和庞大的客户群,我们其实也注意到这些关系也有矛盾统一的关系,又似乎总想找到自己接触到客户性的一些方式,在国内的整个基金行业,基金公司会越来越多,但是银行实际上真正的实力非常巨大的是很少数的,这种竞争格局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基金公司是不是有这些冲动。其实国内的话,有些公司,我的理解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尝试。比如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他们不仅是在北京,在全国都有一些理财中心,现在每一个中心都是赢利的,这种网络也成为公司品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华安其实在国内的电子商务应该是走在行业的前沿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绩效。

  另外,今天下午发言的美丽的王总,他们那边在个人高端方面确实也做出了非常有利的尝试。我想问香港和台湾朋友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你们的经验来看,现在在你们这个市场上,就这种公司和银行,包括基金公司探索自己的一些渠道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各位对于未来这种趋势有什么样的观点?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就是这个网络。以前的IT、互联网、资讯都不像今天这样子高度发达,它完全改变了整个管理人跟客户接触的方式,因为这是一种非常低成本,非常快捷的方式,今天也想跟各位专家分享一下香港跟台湾的经验。

  林家强:

  在亚洲地区的销售渠道的问题,简单来说的话,我们看到在一些报道跟我们公司的策略上也是在银行的渠道,不管是在中国大陆,在台湾或者是在东南亚,都是非常的重要,我猜这个最重要的就是一般财富效应存款的投资者,他们都是通过银行的渠道来进行投资和理财的一些服务,我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公司,多年在美国,在大概去年多的时间,在欧洲跟东南亚来发展的时候,像刚才所讲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策略跟销售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在看银行销售的渠道,是一个最重要的策略伙伴的时候,我猜这也是需要整体的配合?比方说在香港也有相关的配合安排,过去好几年前,我知道大家都了解整个法令,让银行相关的理财顾问都需要有相关的牌照,我在台湾的很多朋友他们也是专家,台湾去年也是请了一个新的季度,总代理的季度,在银行销售的这方面,从我们的一些经验看来,也是需要整个装备跟文化的配合,装备的我们是利用一个比较互补的策论,在银行的特点跟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配合,我们不相信我们能说我们什么都能合得来。

  我们知道另外一个新的趋势,在银行这方面以外,我们也看到有一些银行本身也是属于全球管理公司。

  主持人:

  我们香港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现在银行占的份额?现在的市场状况?

  林家强:

  一般在整个东南亚有一些朋友有补充,这也是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到八十当中,也是银行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

  黄王慈明:

  这方面我可以补充一些,香港其实跟亚洲区内的很多地方都一样,越来越侧重中介人的角色,无论是零售银行,私人银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外一块过几年可能因为香港抢基金,在推行以后,其实很多保险公司,现在也在参与透过投研产品去卖基金,我觉得这块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另外一块可能有一些地方,比如韩国、日本做的不错的证券公司,跟他们自己的发展的背景有关,总的方向都是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我发现最近有一些基金公司开始都比较研究的,因为香港退休金的平台,强积金,主要透过户主收钱,很多服务者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雇员,我们也慢慢发现有一个趋势,也一些公司也希望通过这个强积金来开拓这个直销的渠道,我想这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觉得这个其实对开拓这个基金销售渠道,以后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一批的客户,透过一个平台,可以跟我们做资产是比较匹配的,他们重视的不是短期的回报,而是把这个基金怎样配合到他们特殊的需要,反而在管理客户群方面,我想是一般比较优质的客户,我发现有一个趋势,慢慢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什么的,都希望慢慢开拓这些客户,来作为他们以后潜在的客户群。

  杜纯琛:

  我稍微补充一下,台湾的经验,发展的经验不太一样,其实以台湾为例,刚刚有提到,台湾这边在去年,就是境外基金,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个数字,现在累计到1.4万,基本上就是说这一块成长的比例很快,让我们了解超过八层以上,都是透过银行的。回到刚刚银行的渠道来看的话,第一等级的银行,因为他们做的非常好,相对来讲他们要求的一定是越高的,比如说以境外基金为例的话,现在大概一般你要签约,签大七层不好签,八二就是银行拿八层,现在签八二都很难,现在有的是九一,十零。有一些公司,我们自己所发展的公司,通则大概是五层附近,透过银行这边进来的,里面有一些,我刚刚一开始所提的,每一个投行公司,举一个例子,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元大投行,我们的母公司是证券,对我们来讲,以每次募集新基金的话,大概都是来自我们自己的通路。另外在举比如说像 台湾的渠道,我们的了解大概新基金透过大概三层,像台湾最大的授权公司,我们叫国泰人寿,下面有一家叫做国泰投信,它可以全审,大概有三万个AO,我想在台湾的经验来讲的话,每一个集团,它的结构基本上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刚刚讲是一个通则。境外基金这个部分,大概超过八层以上,大概都是来自银行的通路,这个所谓销售的制度,代销的制度就开始了,国内所发行的基金大概就是银行的部分,大概就是五层,大概是来自银行。

  我想各家状况不一。另外,稍微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跟银行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也是蛮微妙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同的,刚才有朋友提到,台湾的有14家,我现在所肯定的未来的渠道,我们公司在1月份募集基金的时候,12月份到1月份到各个公路去跑,跑这么多圈,基本上发现台湾有14家的,以我们集团为例的,我们证券公司发现我们这群公司的下面都有所谓的主交割银行,一般的AUM,我所调查的,大概至少都是五亿台币以上,至少都是将近一亿三人民币以上,就是将近10亿人民币是最多的。

  我也发现一个新况,有很多主交割银行不断的增加他们的人数,因为他们可以掌握到客户的名单,我们自己还掌握不到客户的名单,因为他们掌握到名单就会拜访我们的客户,希望客人能够做一些资产分配,基本上也不会单纯的做。我们所强调的是,如果你不发展多元化的商品,对不起,别的集团就会到你的体系里面抢钱,这就是我慢慢所看到的趋势。刚刚所提到的,在策略上改变去挑一些合作的银行,接踵自己集团的力量作为整合。

  许义明:

  我做一些补充,我们公司的做法跟刚才的不太一样,实际上我们随着财富管理,自然而然有很多的竞争,必然的后果就一定要专注,就是要把成本降低。我们专注要做投资的业务,没有其他金融的业务,专注实际上我们卖的基金,绝大部分都是透过去的。成本的降低,随着基金的量越来越大,应付的客人越来越多,教育的成本越来越是一个问题。

  所以“外包”基金会计还有相关这方面的操作,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我们全球性公司的话,我们在内部常常谈到把所有的操作中央化,如果在每一个地方,在当地可以的话,我们有考虑是不是可以“外包”这些案子在台湾有一些服务提供,给一些业绩去考虑的。

  主持人:

  下面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陆的基民特别狂热的时期,在台湾持续了多长时间?后来是因为什么而退潮的?是因为业绩不挣钱的退潮了?还是因为投资者的教育退潮了?就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这段时间。

  林弘立:

  台湾大概在1994年前后,也有类似我早上听到所谓的火爆的状况,这个状况没有火爆这个程度,一个小时募集一百亿,那时候网络并没有这样的方便,甚至银行中间的,银行跟基金公司作业的是没有像现在这样进步的状况。那个时候最高记录是50亿台币一天。

  主持人:

  那时候台湾的股市是一个什么样的点位?

  林弘立:

  算是中等的一个股市的行情,不过是从低点上来的,从80年上来的,在有这种现象的前两年,也是大家可以猜测到,基金的投资者也是经历过一段,就是还不错的投资报酬,所以会造成这个现象,另外一个现象那个时候开放基金公司,因为台湾在明国81年,第二拨开放基金公司成立,20年前只有四家基金公司,10年之后又开放很多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出来以后就比较多的市场的行销活动,都有一个好的经验,透过各方面的因素,所以在83年、84年募集基金也是有这样的现象,那时候我曾经看过,有一家基金公司在十几层楼,投资人买基金的要排队,就是从十几层楼往下,在马路上转好几圈这样的情况,不过后来这种情况募集基金蛮顺利,不可能连续两三年都很火,天天都在排队的现象没有,那种现象只持续大概一年不到,不可能再看到,后面抢着要来,看不到排队的人群,从85年行情下来,86年在台湾从16跌落都很多人损失很惨重。98年就有所谓的“亚洲金融风暴”,从一万点跌下来等等,经过这一连串的事件,现在投资人是认为十块钱的基金是毒药,81年的时候,十块钱是抢着要,92年,93年的时候,十块钱的基金才买,20块钱的基金觉得太高,但是过了七八年之后,你去卖十块基金,他会问很多,这是市场的教育训练?还是我们这些基金公司给的教训训练?我也不清楚,最后现在的投资人是聪明了很多了。现在对他在报纸上做了很多的推销、口头的推销不是说完就要买,在面对客户最常面对的现象,是我在考虑考虑,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好那位先生!

  提问:

  各位来宾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有这么一个机会。

  刚才谈到基金商业渠道,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也是国内首家批准的机构,就是第四类机构,这样的话我想请教一下台湾、香港两地的专家们,类似于这种IFO独立理财销售竞销的机构,他们用怎样的一个营销的方法,他除了普通的经营资讯,他们会不会提供一些理财的报道、建议,这种收费,他们怎样生存下去,做起来的话,一个结构的层次有没有一个参考的东西?香港和台湾的这些朋友能了解一下,了解的话多多指教一下。

  另外,请教国内的四家经营公司的老总,因为大家都谈到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现象,这些都是渠道外包的一个趋势,我们如何看到除了银行和证券公司以外,作为独立销售机构是怎样的一个态度?谢谢!

  箫碧燕:

  我作为一个简短的回答,在台湾我们并没有开放独立的销售,最主要的其实我们的销售渠道已经够多了,我们在去年又开放了保险公司,台湾的销售力度很多了,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可能程度都不会考虑。

  主持人:

  销售渠道的问题,我想请上午的高总介绍一下美国的销售渠道。

  高潮生:

  我简单介绍一下,以美国的情况,美国的市场非常大,在基金销售上,美国的模式跟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来讲,从美国来讲主要有四点不同的销售渠道:券商、基金超市、理财顾问、自销。

  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美国从来没有让银行销售过基金,这问题的产品是一句话讲不清楚的,是根深蒂固。当时要求美国的商业银行首先以安全和保险为主,所以他强迫了投资银行跟商业银行必须强行的分开,在基金出现之后,当时面临兼管机构的一个挑战,从基金的本质上来讲,它更像银行的存款?还是更像股票?这个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美国就决定了基金的销售通过券商而不要通过银行,从收益风险结构来讲更像股票,不像银行存款。

  基金的超市,是因为在美国出现了折扣商,是券商的变革,从这点上讲,现在来讲95%的基金仍然是通过券商和基金超市来销售的。在美国大的行业是销售理财顾问,在美国这个机构是非常庞大的行业,这就是今天上午讲的,在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庞大而坚实的理财顾问行业坐落在基金公司和最终的投资人中间,这行业在美国有30万人,不可想象招30万人去一对一介绍自己的产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来帮他制定一个投资组合,这个任务是谁完成的?是投资顾问完成的,在美国有30万人做这样的工作。可能是中国是不是天象将来向这个方向发展,很多来讲都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大家都隶属于一个大季度的,专门的理财,理财不光是买资金,买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最后一个渠道是自销,美国来讲只有个别几家,不主张理财顾问来销售,而是自己来销售,他认为我只有自己培训出来的销售人员才对自己的产品有最深入的了解,所以这个范例就是非常的复杂,这个是美国最大的,他们来讲现在通过网上销售。

  现在最传统来讲,理财顾问是第一的,然后是券商、基金超市,最后一种是自销,成立了美国基金的销售模式。

  主持人:

  可能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当时形成的销售渠道走路不一样,各条腿的粗细就不一样。

  魏瑛:

  我觉得这在中国有生存的空间,有比较大的客户群,中国的市场非常的大,作为这种销售机构其实是提供一种更多元化的渠道,我们在基金公司合作的时候,可能细分这个市场,而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可能都有这些需要进行一些合作,还有一个我们现在的基金公司的销售来说,主要还是依靠银行,银行根深蒂固直接的接触客户,通过直销,像天象的业务,可以提供一些理财方面的咨询,给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更多的选择和指导,这应该是受到一些欢迎的,以后虽然基金公司到现在还在销售方面没有签正式的协议,我不知道天象有没有签协议,我觉得这种方向还是提供一些更多元化的服务,对市场是有好处的。

  林弘立:

  不管是美国的精英,或者是大陆这边要欢迎这样独立的顾问公司来作为投资产品跟投资人作为一个中间好,有一点要注意,不管你哪个基金公司,你的职责要回答到你的范围之内,不然中国这么庞大会出问题,美国IPC成功的因素是因为他有各项产品在完成在那边,所以不会出问题。如果今天什么生意都没有,一大堆的咨询公司出来,只能卖基金,你可以想象那个情况会怎样?

  我从早上听到现在,我们投资人的普及率还不够,投资人的水准还不够,如果这个时候一位的追求销售的成绩,就弄到别人的手上了,就更要注意了,台湾有这方面的惨痛经历,是在股票上面,我们有庞大的股票顾问,最后知道他对股票市场是没有帮助的。

  张后按奇:

  今天我们两岸三地的同业精英们在这儿听,我刚刚讲,台湾、香港跟大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台湾的杜总告诉我们直销有很大的比重,台湾可以当天就回,但在北京就不一样,非常有激情的王总坐飞机去新疆一天回也是很辛苦的。我觉得市场的范围有很大的区别,刚刚那个是高总,讲到美国市场,中国的银行,美国的银行是不能够卖基金的,中国的银行是最主要的渠道,中国的老百姓,我看看杜博士做的报道,九大预言里面有超过一万亿,我觉得这不是预言了,现在预言五万亿,十万亿还差不的,我们的金融资产是18亿,基金在12000亿。现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基金的财富效应让很多人觉得买基金赚钱,赚钱快,所以不用求就赚钱,基金公司,包括行业协会,监管部门都在做教育,我们公司也一样,把投资者教育当成头等大事,不要坏了行业发展好的势头,银行渠道,刚刚马总讲到数据有说明力,前面六年,今年才2个多月卖1051,这就是银行的渠道,目前可能是独霸天下,因为我们中国有58家新公司,有基金代销资格的还是少,证券公司要买基金就是银行的渠道毫无疑问还是最主要的渠道,刚刚缪总,感谢缪总对我们华夏基金开店,我们在北京开到十家店,在广州、深圳也开有店,我们就想让投资人把钱交给你,银行太少,不断的卖,不可能对每一家公司不断的卖,通常不会对一家银行情有独钟,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投资人,尤其是像我们公司的总部在北京,他们真实的感觉到管理公司的存在,有一个大集团公司的老总,因为年轻业务的考察,我原来以为宾馆里有两家房子就是了,一个大会计的总公司老总就是这个概念,这也是我们开店的一个考虑。

  像天象这样的投资顾问,恕我直言,现在开的业务半个小时就搞定一百亿多费劲,因为你的主业赚钱,跟我一样开店,赚点小钱也可以,如果主业不太赚钱的话,这个银行就拖死了,我不知道我这个话说的对不对,但是就是这样想的。

  杜纯琛:

  台湾的复航公司,见仁见智,主要的原因就是说,杜总这边委托很熟,基本上来讲,因为他的背后并没有比较大的通路,事实上他在几年前卖给人寿,所以说背后是发展的另外一条路,还有一点原因,台湾可能大家都记得,在很多年前,债权型基金非常的风行,每一家基金公司都办公在每股收益。某种程度我也认同,因为台湾的幅员比较小,我的了解他们大概有90个到100个,甚至更多,杜总跟我讲要发展更多的DS。

  雷贤达:

  通过银行,我们有积极的渠道来销售,我感觉在中国是一定要通过的,将来网上交易一定是很快的发展,我看到我们针对的一些年轻人,30岁在中国的全部都是能够在网上没有问题的交易,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服务,你应该全部开放在他网上的价位,很多时间看到的行业发展都没有好处,中国的条件是没有问题的,交易期间,交易的费用都可以降低,资源方面都可以配合起来。

  主持人:

  刚才我们的渠道方面已经说了很多了,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一位记者同志。

  提问:

  我是中国建设报的记者,两个问题:

  金融行业从去年到今年,无论是投资业绩和规模都实现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好多经营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了翻倍,至少是50%的增长,基金公司肯定会面对很大的挑战,人才资源的短缺,IT系统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要问国内公司的老总,你当时是怎样面对这方面的一些挑战?香港、台湾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解答和建议。

  随着第一个问题要来的第二个问题,为了迎接这样的一个变动,我可能会采取一些增援等等一些形式来应对短期的局面,肯定会带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提升,在很多程度上,这是一个比较刚性的。在国内的证券市场的波动更是有强有弱,在跌下来的时候,我想可能一个大的逻辑,经营持有人是临时出场,离开这样的市场,经营公司的管理费用,收入这块会出现一个下滑,一方面是证券市场的变动,在境外市场是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国内的一些老总怎样考虑这些问题?谢谢!

  张后奇:

  我们做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客户服务的加强,改革的教育肯定是我们面临最重要的项目,华夏资金在去年、今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在这方面的布置,比如我们准备建立差不多一百人,包括硬件的投入也都是一样的。

  至于人才,虽然我们这儿也有一批合资公司,中国的基金业从98年开始,市场化是他最大的特征,包括薪酬体系,可能我们跟上海、深圳这些公司,在北京,但是我觉得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的基本趋势就是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有竞争力,我想各个方面都是这样,包括人才的选择,我想华夏基金应该说我们有这种准备,在中国的范围内,包括港澳台,在全国的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人才。

  主持人:

  06年人员扩张到多少了?

  张后奇:

  我们现在有200多人。比06年初肯定有变化,我们至少有10个投资理财的中心,我们一下子的市场人员、销售人员,我们自己有独立的Market部门,独立的产品部门,像我们做了很多在行业里面,我们第一个做ETF,后来做起来也比较舒服了。这种创新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刚刚讲到了应对竞争,其实今年是华夏基金发展的第十个年头,98年4月9号成立的,我们现在有18个基金的组合,我们给投资人的分红137个亿。我们每一次从重要的业务创新、产品都会找一个全球的公司,比如说我们跟CDP等等都有过业务的合作,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一个合资公司,但是我们也尝试着有一个国际化的一个视野,努力去做好工作。

  提问:

  大家好!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我是来自河北唐山交通银行的,不同的地方我直接面对销售终端的,我是既对着客户经理,又对着投资者的。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问基金经理的,作为我们基金部,因为银行我们自己有自己的销售队伍,这支销售队伍在给客户做理财的时候,很大大块是推销基金的,基金发展的这么多年,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代销的华安基金以来,代销150个基金,几乎能满足各种风险投资者的需求,我们在推荐的时候,都要给大家,投资者推荐一部分的基金,作为投资组合里的产品,大家一直再说投资者来说,对银行来说,最重头的一块是开展我们客户前台经理的教育活动,这个大家认同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困惑,比如说某一支基金要发行了,这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就过来了,宣传的一些材料、广告就带过来,我们就被动的销售。为什么新基金发行的好呢?我觉得这个也是跟新基金拉基金提供给银行,前台销售人员一个分布不均匀的这样一个信息也是有关系的。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这个基金公司有没有想过,除了给客户服务,比如说你开通了你的电话银行,你网上有专门给客户投资、资讯这些以外,有没有想过开通一些平台,专门跟各个前台员工之间交流,这个服务热线有没有专门为各个银行的前台员工,或者说这个银行战斗在最前线,面对个金部,说我们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我看好华夏大盘这个基金,我们推了很多定期定额的,做了一个人生规划,突然停止申购了,我们定期定额的投资者,怎样来解释?还有,有没有更好的产品替代它,这个时候找谁去问?这个过程是很烦琐的,既希望也想给你提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过这方面的考虑。

  第二个问题,问一下香港跟台湾的老总,相对来说这个市场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多的,而且你们的一个特点,也是大部分的基金也在银行来销售,你们在对银行的销售人员的培训方面有没有一些更好的建议提供给我们?

  张后奇:

  除了我管公司的直销,我也管公司的market,生产了110种材料,发往10几万个网点,我希望向渠道经理说的,现在至少银行的渠道经理知道了,新发的基金并不一定比老基金赚钱,赚钱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为什么?我们基金发行,过去卖基金很难,到现在有比例配售呢?最基金来说没什么坏处,很多银行都在卖,另外一方面新基金有比例回收,我想我们银行渠道经理有足够的空间告诉我们一线的客户你买哪一个更合适?就像我们华夏精选一样,我们的华夏资金,华夏平稳的增长都是天天可以买的,哪一个柜台上都可以买的。现在顾问银行也开始找基金超市,所以我想并不是要等着比例配售,那边是敞开供应,没有人知道买,这边还要搞比例配售,这方面还需要我们的基金经理从代销转到以客户为投资理财。

  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今天在这儿跟你承诺,因为我们的客户中心肯定就到100人了,我们要让客户,当然我们甚至于更了解客户经理的酸甜苦辣,包括在营销过程中的。我会落实华夏基金你说的银行渠道的热线也好,专线也好,如果明年这个会议还邀请我来的话,问我同样的问题的话,我是公司的发言人,代表我个人,我想这个问题我理解现在就可以做到。我还会落实客户经理一定是通过我们的客户电话,包括网上的得到及时的解答,谢谢!

  提问:

  我想问一下产品创新方面的,经济全球化这个越来越明显的,中国有一个比较大的振荡,东南亚,世界各国都有一个连锁反映,到1月底是超过了1万亿,我们基金的净资产,又过了一段时间达到了2千亿,这个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它的内部结构中国目前大陆这块,一万多亿的偏股行的资产居多,现在没有多少人去问了,除非下个月就想买车,买房,没有说把它作为一个主动配置的,从现在经营公司的产品来讲,目前包括这一个月找我们来谈新产品发行的,基本上我听到的,大部分实际上就是股票型的,大比例的是在投资股票这个方向。

  我想问一下,目前我们大陆这块可能是,包括基金公司,包括客户,在趋向于去买股票型的基金,我们想台湾和香港这个地区大家在买什么?有没有相同的,或者说比我们又看到了其他的一方面,还是说更超前的一点,更谨慎的一点,大家在卖什么,钻研什么产品?这是一个问题?我也想请教一下。

  另外张总跟您说一下数据,建行01年到目前,是新发行的,IPO是1100亿,今天的IPO再加上持续销售1050亿,这些量等于去年前年这两项的,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

  第二个问题,老基金的销售,刚才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老基金销售,从我们建设银行这个渠道,一直是想做的,应该从理财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理财的方式,包括定投,包括 从老的基金里面去挑选一些好的,给客户做理财的配置,这个其实从银行,大多数的客户经理来讲,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在积极的去给客户灌输这个道理,或者说我们主张你对这个新的客户,给他做的资产配制,配点老的再配点新的,这也是一个组成,不鼓励它完全去买新基金,新基金风险更多,老基金是经过了几年的检验了,老基金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新基金是一个未知项,只能从个人的能力去评判,做一下预测,但毕竟没有过往业绩的。银行现在实际上是在努力的做这份工作,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老百姓不接受,你营销了半天不如买一块钱的那个便宜,你怎么去给他解释这两块钱买一公斤,一块钱只能买一斤,你用什么话去说这个道理,就是不理解,最后还是要趋向于买一块钱的基金,弄的我们也很难受,排队长的,都挤在那个取号处,弄的我们也是特别不喜欢这个,我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香港、台湾地区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销售老的好基金方面,有没有一些好的一些办法?谢谢!

  主持人:

  刚才业内人士是说喜新不厌旧,那台湾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杜纯琛:

  我想针对马总的两个问题,产品创新的部分,台湾去年,我们目前台湾总共原来有45家资产基金公司,到目前大概我想应该是40家,我们认为应该还会再申请,再说,现在主管机关的态度并不希望外资,想要台湾来提出新的申请,他们现在比较鼓励外资去收比较小型的人。这是一个趋势。

  台湾在去年总共整个市场有63支新的基金,去年65支基金里面大概79个部位全部都是做海外的投资,就这个第一名来看是国外的(英文),第二个是(英文),第三个是资产证券化这方面的商品,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这方面的商品在台湾今年的量还会成长的更大,举各数字,台湾六年有一些新基金发行,大概79个全部都留到海外去,基本上代表台湾,在过去的一年来,脚步发展的非常快,几乎八层以上的基金大概都是流向海外的,所以说在产品的创新当中,我个人的看法可以有一些策略上的调整,将来大陆一定也会开放,一定要找你策略合作的伙伴,我觉得台湾在去年八月,境外基金总代理这个部分,是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就是说国内的途径公司,有两个方向,他们就是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来台湾来设立,另外一个就是像我们这种比较本土的公司成为合作的对象。将来可能在这边的势必也是一个趋势。

  老基金怎样销售?我的办法还需要再教育,我请我们秘书长,因为秘书长在台湾号称是基金达人,我想请他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看法。

  箫碧燕:

  我想老基金不管在台湾也一样,其实都有它的困难度,大家好像都觉得,你刚刚说他们喜欢买一块钱,我们这边是越堤防人家越怕,投资人有时是很矛盾的,他们不太了解这次基金为什么会到七十几块,两次为什么不一样等等,这是有很多的历史背景的,我再做演讲的时候,我一定灌输他们这样的观念,基金净值是你们的临时的,看一个基金好坏不能只看基金净值。我们国内都推出很多所谓的评比,要看相对的未知。在第十块钱的基金里面有非常多的重视,包括很多的人,基本上你进入的试点不太一样,都有可能赚,都有可能赔。这一定是我们去年整个产业大概毛坯进来,过去我们台湾多的时候层次非常的高峰,后来因为股市不好,用SP的方式去投资股市是一个非常安全、快速的办法,是非常方便、健康的投资方式。

  一方面投资人你要做投资,其实在过去很早以前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推销的模式大概都是定制定额是长期的投资,很多人可能买了五年以后发现在不对,后来我们就将投资人在定时定额每个人都在买,要做一个停立的概念。他们现在知道定时定额怎么做,现在我们台湾其实投入定时定额的人口非常多,慢慢地将投资人用什么正确的方式做投资?我想这是我们教给投资人最大的重点。

  雷贤达:

  现在我看到很多的基金经理都是很进取,投入了很大的股票市场来,股票基金基本占的份额不大,这个没有差异的,这个是比较清晰的,现在在中国没有分出来。给投资者一个选择。我可以差不多95%的肯定。

  实际上现在我们集中在股票基金,今年的股票基金在中国是最好的,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看见,作过去的一年股票的基金压力有反映了。比较低风险的基金债权基金,我们现在基金发展的情况基金投资者没有经过很长的考验,产品都不丰富。

  主持人:

  刚才向他提的问题,有没有新的产品推出,在今年股市火的情况下,会不会很多公司推出别的产品出来?

  雷贤达:

  比较低风险的回报,投资者要看重的是一个稳定长久的投资回报,不是最高风险,是相对稳定收益,获得更好的回报。

  主持人:

  国内基金有没有更好的回报?

  张后奇:

  我觉得我们这个两岸三地的同行的研究工作,我觉得我们在今年,特别在二期之后,我们两岸的基金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行业,大家都共同为我们大陆的基金行业,就是我们基金行业能不能在今天,或者是在未来,能够有效的管理基金投资的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我想因为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肯定是永远有投资机会的,刚刚还和殷总在交流,现在股票的风险越来越高的,有的人觉得A股市场带动全球了,对持有人来说是这样大的一个风险,我自己一直也在推广一个理念:基金业在中国十年的发展没有走样,现在的制度文明在中国大陆落地生根,在未来的市场规模更大,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充足的情况下,能不能有效的管理这个风险?基金因为最终管理最终是一个风险的管理,我也想请教咱们香港、台湾基金同业精英的问题。

  同时,我回答刚刚马总的那个问题,产品的创新还是要顺势而为的。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这样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都是任何力量很难遏止的,中央政府考虑的优化结构,怎样防治过热,都是开动马力在增长,增长的这种引擎是很难有人能够把它遏止住的,只要经济增长的形式很好,尤其是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上市公司,就会带来一些,特别是对2007年的市场,原来在香港上市的这些优秀的H股的上市公司,中国建行,交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电信、网通,包括红筹,在07年会有一批直接进入A股市场,毫无疑问新的投资标的物大大增加,市场热的时候,股票基金是主流的产品,我想可能也很难改变。我们这个市场里面也并不缺少低风险,我们在交通银行的,我们现在已经超过30亿的规模,2005年的回报是9.07,06年是9.45。IPO的机会,同时像公司的发展,像最近也一些大企业的发行,对这类产品,会有更多的风险规避性的投资人会选择,我想中国最终在这个阶段,尤其是股资金,会成为一个很热点的,同样这种有稳定绝对回报的战略资金也会受到理性的投资人,尤其是高端的VIP客户,我自己就有这样的客户,他问我,我说你绝对可以赚一半,到华夏资金去15%,他为我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是回避风险,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种十年不遇的行情就珍惜吧。

  今年我们基金行业的回报也是20%,30%左右,这种如果说去年的市场是一个白马行情,发现长江电力、招商银行,到处都是物质水平低的,今年才知道整体上市的,就不容易做投资的,相对来说整体水平高了,实际上我们给投资人传递的信息,要求的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公司,把一些市场变化的趋势告诉投资人。

  现在大家都讲的投资者教育,去年我们9月份写了一个主题,关于基金投资者的教育,当时虽然我们新公司一直在做,因为你的存在,你要开拓市场,你要赢得客户就要做投资者教育,我们有一个观点,叫做基金投资者的服务,现在证监会发了通知我们也这样说了,因为你要这个行业,生产管理的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你就必须替别人服务,所以我想我们的整个公司,除了和谐的公司以外,其他的公司都是为投资人服务的。我们范总经常说到的,投资业绩不能永远是第一的,但是我们的服务一定要做到第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开店,为什么我们要组织要做这些事情的考虑。

  我个人还有一个观点要跟个人分享,就是要告诉投资者投资有风险,最近的投资者就奇怪了,去年赚了这么多钱,原来大家都知道,把我们的宣传材料都要审,然后再发给你,因为选择大家都害怕很大风险,现在恨不得开头第一句话就是风险,投资人还是拼命往力冲,我觉得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的教育都是不正常的,以前是市场所逼迫的,当时我们基金的发行,我们华夏优势增长基金两天的时间就110个亿,前后就差一年的时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讲的投资者的教育,我觉得行业协会做的事情和交易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管理公司应该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我看到了这些监管部门,市场推广的这些活动,我个人始终认为是教育投资者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光跟投资人谈风险风险,这就是投资人的教育。我觉得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你越说是风险,就越认为不理解。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基金管理公司、银行,最重要的要敢于给投资人开方,不能够跟着打着号召,那要你干吗的,我们就是做风险管理的行业。

  主持人:

  张总这个问题就是怎样规避风险,特别是作为资产管理方面。

  林家强:

  我要把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安排可行性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可能也是有很大的靠转,我希望跟大家来分享两个观点:

  1.看香港有很多海外的产品可以供应给银行的渠道,我猜未来的QDII在不同的新的产品的创新和需要,可以透过这方面,可以加强本身的产品线的一个献计。

  2.在国外的经验销售渠道很多时候是你先提供给基金经理人,他要做哪种的产品?过去的十年也是有很大的变化,在销售渠道,需要的就是一个把不同的基金经理人用的产品放在同一个平台,因为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把相关的有能力的最优秀的,放在一个新的基金里面,我在过去十天美国跟欧洲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最近这两年看到,在亚洲地区已经开始有怎样的新的方向出来,我不知道在国内这个发展的方向有多快速?但是说可能在选择最优秀的,把它放再一个新的领域,来进行创新,可能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谢谢!

  提问:

  刚才华夏的张总谈到风险控制这个问题,我是做基金研究的,想就这个问题提一些,很多基金有严格的风格界定的,有三个行业界定的,像华夏也有这样的,鹏华都是有不同的规定的,对于这样的风格类的基金,当市场的整体走势和基金规定的这类风格,不利于这个风格,市场的走势就是你规定的这个行业走的不行,或者说你规定的大小盘走势也不利于基金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个选择?是更多的是基于收益考虑?还是符合契约的考虑?

  殷克胜:

  刚刚大家讲投资者的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加强投资经营管理公司的内控的风险,内控的风险抓好了,实际上外界的风险相对也会降低的,我觉得这个风险也不一定是外在的,内在的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各家的管理当中,都有一套防范风险的办法和措施,在它的管理方面,在机制方面,如果在基金的契约和市场发生不一致的情况,我觉得还是首先要尊重契约,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攻势的时候就是产品的风格,产品的风格不可能在市场都能相配,有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经常会考虑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投资理念,基金发展不一致的时候,长期来看我们的契约应该会为投资者带来一个比较好的保护。如果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开人大会来修改。

  张后奇:

  补充一句,大家关注的华夏基金,当时这个产品发行的时候,我还是主管产品,这个思想可能有的新公司,不需要思想,简单复制,就像麦当劳买一个连锁店就可以了,至少华夏基金我们是按照产品线,基本上国内的货币再现,混合型的,包括这种强调绝对回报的,我们这种是按照产品线来建立我们的产品设计,在投资运作理想和现实的运作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基金研究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契约,这是这个行业存在制度华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市场的机会按,投资人是只看回报的,我们从原来的投资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的整个市场规模大了,投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好的基金比例,还是能够得到投资人的,确确实实是投资人的利益,而且是长期利益。我们涉及这个产品的时候,应该是2004年,当时的市场跟现在的市场,大家知道2006年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样大批的IPO进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契约的方式,来弥补产品的一些先天不足。

  我想这个东西不复杂,也用不着回避,要么尊重契约,要么修改契约,稍微调整投资范围。但是有一些基金产品,多策略,什么都可以做的,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是么风格产品,我想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再运作。

  缪总:

  我上午讲了很多了,我觉得刚才那位朋友提的问题非常的好。

  首先,对于投资管理人来说,开发一个产品到推给投资者用一种高度负责的责任,因为你是专业人士,而投资者并不理解那么多的股票投资的一些指标等等的方面,以泰达荷银为例,我们2001年初的时候就推出这个基金,很多人会觉得你这个投资的范围,自己给自己限定了一些很小的理论,会不会有问题?结论是恰恰相反,这些资金如果按短期来看,半年,两个月,三个月,确实因为不同的板块,因为机会不一样,就是刚才您提到的利益冲动,就是说这个板块机会好了,我是不是这个基金就不坚持了,应该变成别的风格了,变成漂移了,用三年业绩来衡量,要全部进入由三年业绩所有基金里面进入千十名,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做股票投资的话,一定要有一个期限,而且即使以行业基金为例的话,如果能够把行业基金里面最有价值的股票挑出来的话,给它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不会比所谓全行业挑选的基金会表现差,这也是为什么泰达荷银的专业机构会一直使用,而且每一个都给他非常好的回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确实存在行业板块的机会,所以我们在三个基金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组合产品,我们告诉客户不同时候这三个行业基金是不一样的,在这基础上再作一些增值服务,等于在做一些创新。刚才您的问题非常好,就是投资管理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承诺?怎样坚守自己的风格?就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想明白,只要是股票投资,最终的阐述是非常的好。谢谢,

  主持人:

  股权激励的问题,我们今天说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时期,基金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个打算?或者说基金经理承担的压力也好,做出来的业绩也好,和它的报酬不相符,只能提一些管理费,股票涨到一百五跟你们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台湾跟香港的同仁,有没有这方面的股权激励,实行的话会不会是提出和谐竞争力的一个办法?

  缪总:

  谢谢 主持人把这个最有挑战的问题给我,人力资源里面很重要的观点确实是激励的问题,如果我们看一下的话,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我们的保险行业,我们的其他行业,都在推这个,银行业同样如此,以我们为例的话,从去年年底开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内部有,我们叫一个核心员工的保留计划,形式很多,甚至一些利润分成,包括考虑的员工持股,其实这里面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我这里想强调的,其实对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一个人才的储备、培养和保留计划来说的话,这个收入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看我到泰达荷银,我是去年九月份到的,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公司水平原来是非常低的,在行业的30%,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子的,恰恰是这样子的话,我们的团队能够十年如一日创造非常好的业绩,而且保持高昂的斗志,所以你就发觉这个问题不能片面去谈,只是完整团队管理的内容,还涉及到一些文化的问题,涉及到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涉及到完整的职业生涯,到他在你这个平台上是不是觉得有前途,能够是不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得到提高等等。

  台湾跟香港的朋友应该有更多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就讲这么多。

  杜纯琛:

  怎样去激励自己的员工?我觉得这个见仁见智,台湾我记得大概在很多年前台湾的OTC的市场,第一档就是5801,可能有些人知道,这是台湾唯一的一档投信公司,看是不是可以争取上会,那时候政府就定了一个非常严格上会的标准,可以考虑一下,办法一出来以后,大家都傻眼了,因为是标准期是最高了,大家想想,投信公司基本上以台湾为例以后,管这么大部位的钱是不是有必要一定要透过上会。以台湾为例,外资没有可能配股的制度,本土的,像我们公司,我们就有这种,每年第二年的时候,老板会看你的表现,针对干部可能会有股票。可是后来我们又被大陆监控了,后来股份全部都被收购回去了,台湾发展的过程跟你们这边又不太一样,看你们那边将来是不是一定要挂牌,就算不挂牌,其实我觉得激励的方式不是很多,是不是要建立配股的方式。会不会做一些资讯的交流,我们基本上希望是在中上的水准,我们不敢上一定是在Average,我们每一个部门,我们会去跟市场做一个比较,基本上大概可以接受了,台湾的发展模式跟这边可能有不太一样,后来大家看了半天,好像上会没什么意义,本土的公司都受伤非常的严重。

  我想回归一句话,两岸三地大家发展的模式是不太一样的,基本上你们能够达到激励的效果那就可以了。

  张后奇:

  我觉得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比如说去年才开始繁荣,如果说没有资本市场的反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水平只能是浅层次的。在公司的治理方面也一样,刚刚讲了,中国基金行业如果说制度有什么缺陷的话?就在股权方面,很多企业,包括我们都向往成为百年老店,很难想象在中国没有经过完整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洗礼的程度下,没有长效的基地,你能够经营百年老店,中国的证券业,信托业这方面有教训,轰轰烈烈经过一个熊市的时候就忽然倒下,中国的上市公司看到有跟没有的改变,比如说万科,王石前几年把它的财产,只有60万股,两套房子,多少现金,把这个公司打理的很火,这个股权干了几年肯定是亿万富翁,我有一个看法,中国基金管理行业,在股权基金行业大概不会超过上市公司,只有上市公司解决了革命性的问题,我们资产管理行业相应也应该感觉到这样会在推进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杜博士九大趋势里面也有这样一个 趋势,我想什么时候未来下一年在预测的时候,中国也有这种管理基金公司,我觉得也是一个特色。

  主持人:

  我是事业单位,不敢说股权激励,比如说像刚才张总说的,收视率好了,觉得是不是跟我们的奖金也挂钩?但是是没有挂钩的。

  提问: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话题涵盖了基金销售投资者教育和基金公司风险的控制,现在大家的谈论,关注最多的还是投资者教育的问题,我想请问在座的一个问题,包括中国的,还有香港的,台湾的,基金公会的领导。你们现在掌握的客户资料现在有多大的一个比例?

  我们要做投资者教育,首先要知道我们在跟谁进行沟通?在获得客户资料的这方面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在台湾和香港,在客户资料的获取方面是否顺利?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料?

  第二个问题,在中国来讲,存在着一种现象,一个公司的旗下很多基金投入的股票比较雷同,在市场上很多的基金问题持有相同的股票,我想了解一下,在香港和台湾这种现象是不是很普遍,不仅一家公司的基金,而且是不同管理基金持股雷同的现象,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一种伤害,台湾和香港,基金界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感性的问题,现在在智慧云集的投资领域,不仅有男士还有女士,我想请问一下,包括高先生在美国,还有台湾和香港,基金管理公司CEO这个性别会不会给基金管理的风格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是有这样的影响,能否举一下在香港、台湾、美国当地一个女性的CEO和男性的CEO风格差异的地方?谢谢!

  箫碧燕:

  其实我们台湾的资产管理公司,女性的总经理其实数目不少,还蛮多的,不管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人本来就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形式风格本来就不一样,今天换了一个CEO,公司的文化多多少少会做一些改变,这只能暂时回答到这里。

  主持人:

  这个女性CEO是做基金经理的工作还是做营销的一些工作?

  箫碧燕:

  做两个部门,所以他们就不会太一样。一个做市场,一个做研究这个文化可能就会稍有不同。刚刚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旗下的资金很雷同,在台湾有没有这个状况,当然会有,我们常常都说英雄所见略同,你今天会不会在乎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她是一个很正常的分析状况,觉得这家公司真的是很好,我想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选举就选到他,如果是一个市场炒作,最后还是会查出来,正常的分析状况出来,我个人觉得不是允许的状况。

  刚才掌握客户的状况,我不太了解您希望到的,知道客户的一个资产状况?还是它的资金流程状况?客户的基本资料在申报的时候一定要填写,除非是来自银行的客户,台湾银行的用户是制定的进来。我们投资当中是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客户,自己掌握到的客户,他们会做一些月刊、周刊等等,他们就会用,像这样的刊物,也会给我们去使用,说我们基本说上是利用这样的方式对我们的客户做服务和销售训练。

  杜纯琛:

  一般每一个公司,我想都会涉及不同的人,每家涉及到的,一般我们去投资股票,一定会雷同,但是站在我们管理者的角度,我们会比较希望旗下的做一个区隔,如果是比较大的股票,这牵扯到一些问题,如果当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手上有不同这样的股票,不容易做解码的动作,小基金的话可以去碰,一直像rednmption的股票,一直要看你finance的大小,站在这个角度给他们做一些建议,我们每天会看一些事情,关于基金管理等等的操作,基本上主管每天也会去看有没有一些异常,他们也会去看,我想我们是比较多重性的,会做一些分析的动作。

  主持人:

  今天的大会差不多到这儿就告一段落。

  我们再次的感谢来自香港、台湾,还有我们内地的基金行业的同仁。明年是我们基金行业组办的第三届了,到时候我们再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