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基民焦虑:赎回遭遇封闭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04:37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上周大盘大幅下挫使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大打折扣,当一些新“基民”急赴银行准备赎回时,却发现不少发行不久的基金尚处“封闭期”而无法赎回。眼睁睁看着基金净值不断下滑却无法兑现浮动盈利,这些新基民不免焦虑。但业内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作为长期投资产品,开放式基金主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如果投资者看到行情有所波动就盲目赎回,既增加交易成本也与长期投资的本意相去甚远。 一位在去年下半年才成为基民的投资者告诉本报,去年四季度初发行的一批新基金运作得相当理想,一般都有30%~40%的收益。对于刚刚试水的新基民来说,取得这样的收益自然是相当不错的。但当上周大盘大跌时却发现投资收益无法及时“落袋为安”,这是他始料不及的。看到手上原本获利丰厚的基金净值随大盘下跌而大幅“缩水”,这位新基民深切感到,在投资基金前要全面、清晰了解基金运作的各项因素。 据了解,基金行业内通行的规则是,新基金发行完后的“封闭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封闭期”时间长短由基金公司自己定夺,“封闭期”内投资者无法赎回认购的基金份额。不过,去年第四季度后发行的新基金中有一些已陆续打开“封闭期”,如南方基金、华宝兴业基金、泰达荷银基金等发行的产品。创出首发规模400亿元纪录的嘉实策略增长也于1月下旬打开“封闭期”,开始办理日常申购和赎回业务。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每只基金都有各自的建仓速度、基金经理的风格以及资产组合的成熟度。”昨日,某大型基金公司营销服务部总监表示,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在选购基金前应该对各基金公司的运作、基金产品的特点有所了解后再作投资决策。 一只大型基金的营销人员认为,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封闭期”较长是福还是祸要看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超大型规模的新基金在运作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基金公司较早打开新产品“封闭期”,可以在客观上减少基金经理的压力,进而提高基金业绩。 事实上,“封闭期”时间长也不一定是坏事。某大型基金公司营销服务部总监称,去年第四季度发行的某只基金,其业绩表现不如同期发行的同等规模的其他公司产品,一些投资者于是纷纷来电要求基金公司打开该基金的“封闭期”,但出于对基金持有人负责的考虑,公司方面最终决定不打开“封闭期”。事实证明,这只新基金“后来居上”,取得了较面值有40%以上的增长。 大成基金一位负责人认为,作为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开放式基金投资者主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如果看到行情有所波动就盲目赎回,既增加了未来重新购买的成本,也与长期投资的本意相去甚远。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熟市场中,由于开放式基金交易成本相当高,而且在发售时就明确告诉投资者基金有很长“封闭期”,因此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相对较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防止了因基金投资者大规模赎回而导致的市场波动。 “通过对行情走向的判断来决策买卖,这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可能并不可取。”华夏基金的董黎明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目前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基金长期投资渐渐成为主流。他表示,去年6月时市场上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力量对比是3比7;去年底时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力量对比是4比6。“今年,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力量的对比可能转化成6比4,机构投资者在未来市场中将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看,个人乃至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将越来越大;长期持有基金是个人投资者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途径之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