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高层大棒威慑 这个消息足以砸晕中国基金经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0:09 北京晨报

  高翔

  英国《金融时报》在采访成思危后发表社评,"中国股市或许还不是一个泡沫。不过,当中国官员开始提到'泡沫'一词时,投资者就应该小心了"。这个消息足以砸晕中国的基金经理们,成老在海外的一个表态,就可以让股指一脚踏空,他们想不清,习惯以学者身份发表意见的成老,这次是以什么身份讲话的,学者还是官员?

  不论是何种身份,也不论讲话有无暗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中国股市虽然大涨一年,但老外们依旧"很感兴趣",而且对于"泡沫化"的问题他们显然也没想明白。当中国的投资者恐高的时候,老外们对于"高还是不高"或者"哪些高估哪些低估"也在思考中。

  一百余点大跌,跌到面如血色,跌到山雨欲来风满楼,跌到我的脑子闪现出彼德·林奇的名言"每次下跌都比上一次更恐怖"。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惊肉跳呢?几千亿资金对决宏调压力,基金经理们开会也迷茫。这是我们想看到的调控局面吗?有没有更温和的调控手段?以风险释放的方式提示风险,以暴制暴式的思维稍有不足,过于简单粗暴少了大智慧。

  还是以色列海法日托中心的故事,老师们罚款3美元不能抑制家长们迟到的行为,那么罚款20美元行吗?估计家长们可能连孩子都得不送来了。这件事的启示是,激励机制多少才是恰当的不是可以简单思维的。

  那么股市的"大棒"激励是否也应多方平衡?一定有不用"大棒"或"大棒"威慑的办法也能解决过热的问题。至于中国上市公司七成未达到国际标准的观点,似乎更没必要苛求,如果经过一年股改,第二年就全微软、通用了,那也不现实。毕竟,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把美国历程缩短了N年,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包括"泡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