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基金股票热席卷广东金博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0:2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龚小磊 广州报道

  为期一周的“全国金融知识巡展暨广东金融博览会”目前正在广州举行,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在内的近50家中外金融机构参展,其中证券、基金公司的展台最受欢迎。然而,尽管市民对投资充满兴趣,但许多人对理财产品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在博览会现场,对基金、

股票兴趣浓厚的以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妈居多,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他们问的问题比较初级,经常冒出一些类似“基金会不会涨停”的问题。

  广发基金的吴先生说,其实很多老百姓对基金的认识还处在非常朦胧的阶段,只是听说基金能赚钱,就都来买。他们的关注点大都在基金的价格、费率能否优惠上,而对基金的投资风格、风险程度却一概不关心。

  一位老太太问吴先生:“你说哪个基金好?哪个基金好就买哪个。”对此,吴先生哭笑不得,“基金不能以好坏来分,而是要看风险程度是否适合你,像您老年纪大,就应该买些风险小的基金。”

  此外,还有一些老百姓把基金当股票来炒,交易频繁。吴先生说,基金投资是中长期的,短短一周或是一个月根本不能体现基金的投资实力。而且,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率比股票更高,频繁换基的成本很高。“频繁换基有如在车道上频繁换道,不仅带来更大的风险,而且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广发基金曾经对客户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2005年广发聚富、广发稳健的客户中能在最低点申购、最高点赎回的客户比例为1/100000。可以说,波段操作成功的故事是万里挑一,收益最高的客户群还是集中在长期持有的人群中。

  一位老伯说,他投入10万元,一口气买了9只基金。对此,吴先生说,基金本身就是分散投资的工具,如果购买多只同风格的基金,不见得会有效降低风险,反而可能降低收益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持有3-5只优质的、投资风格不接近的基金为最佳。

  央行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跃至历史最高,达18.5%,选择“基金”的人数占比从三季度的6.7%猛升至10%,上升了3.3个百分点。基金正在成为居民家庭拥有的仅次于储蓄的第二大金融资产。

  但专业人士指出,不少市民尚处于“懵懂”阶段,谈到基金只说希望多分红,至于怎么投资并不关心,针对此,希望各方面能多做一些投资者教育,引导老百姓理性投资。

  △广东“金博会”上,市民全神贯注地听专业人士讲解基金知识。

  本报记者 龚小磊 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