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基金经理诞生八年 长青树稀有职位稀缺渐成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8: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唐健

  近年来,基金经理跳槽总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基金经理明星化,普通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基金经理的去向。回顾中国第一批基金经理出现至今的八年多时间,老一辈基金经理或留或去,新一批基金经理迅速增加。无论老人新人,基金经理都是目前资产管理行业争夺的对象。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基金业的迅速发展,基金经理稀缺的状况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消失”或“高升”的老一辈

  翻开最早一批封闭式基金的历史资料,中国基金界最老的一批基金经理已有相当一部分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

  基金开元是中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资料显示,它的第一任基金经理是杜俊,其任职期间从1999年6月到2000年3月。此后,杜俊一度出任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南方稳健成长的基金经理。很快,市场传出杜俊跳槽高升的消息,有媒体报道,杜俊可能出任当时正在筹备中的中融基金公司的副总。不过,这也是杜俊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不少与杜俊同期的基金经理近年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消失的原因也不为人所知,究竟是功成身退,还是黯然退出,人们不得而知。

  其实,相当多“消失”的基金经理如今并没有离开投资业,只不过从投资一线转而从事管理业务。现任嘉实基金总经理的赵学军可能是从投资实战到公司管理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位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基金公司之一的领军人物,早在1999年时就曾经担任基金景博的基金经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少:基金同盛第一任基金经理杨赤忠,早在1999年10月开始管理基金同盛,后转战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任研究总监,此后任光大证券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在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名单中也看到了杨赤忠的名字。再如,基金普惠第一任基金经理张涵,在离开基金经理岗位后,先后在融通基金管理公司、长城基金管理公司担任高管职务。

  2000年前后的基金经理如今仍然在投资一线的人已非常少,除少数不知所终外,大多数都仍然在证券行业,所不同的是,职务已更高。

  长青树稀有

  虽然有不少老将已进入管理岗位,但2000年前后就开始做基金投资的人,仍然有相当一批坚守在投资管理第一线。而这些人如今都已是市场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王亚伟,1999年6月开始管理基金兴华,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职业基金经理,2001年底管理华夏基金公司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夏成长。自1998年进入华夏基金公司至今,王亚伟已在公司任职第十个年头,目前身兼数职———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

  王宏远,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任基金天元的基金经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王宏远最早管理的一只基金。此后,又接手管理基金开元。当时,南方基金管理公司还不过管理了几十亿的资金,旗下基金也只有两三只封闭式基金。如今南方基金公司管理上千亿资金,王宏远则担任该公司投资总监,并亲自担任南方稳健二号的基金经理。

  王国卫,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投资部总监,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基金经理之一,从1999年6月开始管理基金安信,先后管理过多只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和王国卫一样的“老华安”还有从1999年底开始管理基金安顺的尚志民。而王国卫和尚志民的存在,成为不少投资者在“韩方河事件”后,仍然对华安基金公司有信心的原因。

  在投资人才稀缺、基金公司数量骤增、人才大战激烈的今天,这些人能够如此长时间不跳槽,无论是其供职的公司还是其个人,相信都有独到之处。

  基金经理缺口扩大

  2001年之后,基金业飞速发展,基金经理队伍急骤扩张。开放式基金的出现使基金经理成为基金营销的卖点,基金的相对排名也使一批又一批基金经理扬名立万;与此同时,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对投资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职业投资管理人的市场也开始逐渐形成,基金经理的更换从被动的调换向主动跳槽转变,从而也加剧了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这一现象甚至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自2003年以来,机构对基金经理的稳定性进行了跟踪研究。来自银河证券的一份报告称,截止2004年4月底的数据显示,历任基金经理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时间只有18个月,任职不到1年就被更换的基金经理占到更换基金经理总数的35.2%。而晨星中国提供的报告显示,2005年内共有87位基金经理被公告调整岗位,当年任职时间最短的基金经理从公告赴任到离任时间只有42天。而任职不足一年就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居然达到35人,占基金经理总数的40%。

  虽然2006年基金经理更换的统计数据还没未披露,但今年年初,来自各方的信息显示,2007年初基金经理换岗的情况也非常普遍。统计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基金经理频繁跳槽现象非常严重,有基金经理从2004年到2006年期间的两年时间内,先后任职四家基金公司。

  从这些报告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更换频率在近年呈上升趋势,这与基金业高速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证券市场积累十多年的人才,在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的这几年迅速被耗尽。基金经理的紧缺已从各方面显现出来:例如,一人管理多只基金,或并无经验的年轻人直接走上基金经理岗位。随着基金越来越多,再加上基金新业务,如专户

理财、年金业务的开展,基金经理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基金经理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频繁跳槽仍不可避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