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投摩根:投资基金收获希望而非奢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3:28 第一财经日报

  刘瑛

  2006年井喷式的行情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样的行情不是每年都有的,我们不可能天天都吃鲍鱼。所以我要提醒所有的投资人,你不可能预期每一年都可以像2006年一样达到100%以上的报酬。一些客户也说,他的预期不高,只要50%的收益就好。我觉得这还是太乐观了,市场是有风险的,预期15%已经算很好了

  两年前还没有多少人记住上投摩根的名字,两年后上投摩根已经跨入了一流基金公司的行列,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女士也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王鸿嫔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历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5月至今担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以风险控制、品牌建设和投资者教育见长,两年来旗下基金业绩迅猛提升,2006年,上投摩根旗下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和中国优势基金进入当年净值增长率排行榜前三名。

  那么经历了2006年的牛市之后,在2007年,上投摩根是如何看待当前这个市场的?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上投摩根会对投资者有何建议呢?

  《第一财经日报》:你是否预料到了2006年股市的大涨,对于目前的股市状况你如何看待?

  王鸿嫔:说实话,我们没有想到会飙升得那么快。我们认为总体上2006年行情会不错,对2007年的评估是高点在2700点到3000点左右,当时还想是不是会太乐观了,现在看竟然是一个井喷式的上涨。过去证券市场是有很多问题,但在股改之后,股市开始回归正常,我们对市场有长期的信心,现在的市场状况和1999年、2000年的情况不一样:首先大盘股真正成为了中流砥柱,那种垃圾股鸡犬升天的情况已经不见了;其次现在不像原来那样坐庄流行,而是真正看公司的基本面,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崛起也使得现在成为专业对专业的时代。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2006年市场的火爆,基金规模也从2006年年初的4000多亿元大增到当年底的8000多亿元,很多股民都变成了“基民”(特指基金投资者),你觉得基金现在在整个市场中起到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王鸿嫔:基金的发展壮大对资本市场最大的好处是,它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现在基金的份额已经占到流通市值的20%以上,此外还有包括保险资金、QFII的入市,我们的市场就回归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也就是上面说到的开始进入专业对专业、机构对机构的时代。市场的稳定可以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回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样才能不断给市场带来信心。

  《第一财经日报》:你一直以来就对投资者教育非常用心,2006年已经开了100多场的讲座,你亲自去和投资者授课,现在投资者因为购买基金获益丰厚,许多人开始对基金非常热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王鸿嫔:2006年井喷式的行情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样的行情不是每年都有的,我们不可能天天都吃鲍鱼。所以我要提醒所有的投资者,你不可能预期每一年都可以像2006年一样达到100%以上的报酬。一些客户也说,他的预期不高,只要50%的收益就好。我觉得这还是太乐观了,市场是有风险的,预期15%已经算是很好了。

  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投资上首先要了解你自己的偏好,再寻找合适你的基金,就好像我们买衣服一样,别人穿得合适,并不代表自己合适。

  成熟的投资人应该有一个大体的规划,三分之一买股票型基金,三分之一买平衡型基金,三分之一存款或者货币基金都可以,然后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哪一部分多配置一些,哪一部分少配置一些。

  总之我认为买基金就是八个字“知己知彼、长期分散”。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基金的平均收益远远高于个人投资者,这也是很多股民变基民的原因,但基金经理也是人,他们也有贪婪和恐惧,他们是怎么克服这些弱点的呢?

  王鸿嫔:收益和风险是相对应的。基金是个专业化的团队,基金投资是通过基本面来分析,在这方面比一般投资者肯定要强,同时基金经理也是很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他们同样也存在上面说到的人性的弱点,这就必须要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比如我的平衡基金,股票仓位最多就是70%,你再怎么看好股市,你就只能到70%,但如果是一般投资者,你自己就必须要有很好的毅力才能控制可能的风险。

  另外,过去这两年多,我们有的股票就从一开始就持有到现在,它已经涨了很多倍了,一般投资者持有的话会认为很贵,可是我们会去检查它的估值,过去不管是赚多少、赔多少,我们都要重新来检查这家公司,它的市盈率,它的估值是不是合乎这个价值,如果还值这个价,我们还会继续持有。这是一种制度,用制度来克服人性的弱点。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基金来说,当前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基金排名,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王鸿嫔:我们对基金经理当然要考核,但我们的要求是至少达到同类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水平,而不是每次都要求得到第一,我们希望的是一个稳定的成长,更重视的是一个长期结果。因此考核基金经理,我们首先是让他摆到正确的位置上,你是平衡型基金,就不要和股票型基金比,其次要清楚知道竞争品种是哪些,然后只要在同行的前三分之一,而且稳定在前三分之一就行。如果能够持续做到这些就非常了不起了。

  《第一财经日报》:在基金领域,你怎么看待风险控制这个话题?

  王鸿嫔:先求好再求大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对风险控制的解读。一开始规模不大没关系,先可以把它做好,一步一步往前走。其实基金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是,资产增长很快,客户成长也很快,而我们自己的基础建设是不是准备好了。我觉得这还需要一些时间,大家其实也都已经意识到了。另外现在资金很多,但是可以投资的工具太少,就好像地壳运动一样,岩浆在地壳稍微薄一点的地方找到口子就冲出来了,股市上所谓井喷行情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多一些口子可以打开的话也就不会那么猛烈了。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投资工具,这其实也是帮助投资人——他们的资产可以多元化地分散投资,从而也就分散了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你过去参与过香港的股指期货,你觉得股指期货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说,有何影响?

  王鸿嫔:不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市场就像小孩要长大一样,本来就要让它有成长的空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或许会是一个阶段性的一个震荡,这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基金来说,做股指期货就是为了避险的,这应该会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它首先有仓位才能够参与。我们现在只有单边的市场,没有避险的工具,所以我们对于股指期货还是欢迎的。

  面对火爆的市场和投资基金的热潮,如何更好地分配自己的资金,如何保持平稳的心态通过投资基金来获取稳定的收益?本报总编辑电视专访王鸿嫔女士,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1月23日(周二)22:00《会见财经界》节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