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基金喧嚣后沉思:有多少翻倍行情可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04:02 第一财经日报

  基金热初步降温中

  基金喧嚣后沉思:有多少翻倍行情可重来

  刘瑛

  当市场在争论资金供给是否过剩和股价是否存在泡沫的时候,监管机构已经着手整治基金公司在销售和投资领域的违规行为,而基金行业也相应开始反省此前的过热。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去年不少基金净值超过100%的表现,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冷静思考,今年能否再做到这样的业绩,而投资者也应该开始慢慢清醒,那样的收成不可能是年年都有的。

  基金放行速度减慢

  在嘉实基金公司419亿份新基金之后,基金公司新基金的实际发行速度已经开始明显放缓。

  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约130%,基金和股票市场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循环。股指上涨带动基金净值上涨,基金的赚钱效应为股市带来更多的资金供给,这维持了股指的持续上涨。

  据路透集团旗下的基金资讯公司理柏统计,在2006年,A股股票和混合资产类型基金年度回报在全球遥遥领先,年末基金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比年初增加70%。

  在2006年末,基金发行更是达到全年火爆的顶点,最后一批新基金中有多只首发规模超过100亿份。在此之后,新基金发行虽然明显放缓,但并没有出现暂停的迹象。目前仍有国联安、宝盈、中欧、长盛等四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正在发行。

  京华创业集团的投资经理赵启欣表示,很多一次性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仅仅因为基金此前的赚钱效应就疯狂涌向基金,而完全不考虑未来市场是涨是跌。基金公司放缓新基金发行,有利于个人投资者回归理性,不论这种放缓是自发的还是受到了来自管理层的约束。

  2004年,百亿基金的惨痛教训依然在警醒着整个基金行业。赵启欣称,日益成熟的基金公司绝不会因贪图规模膨胀而忽略市场风险,目前市场已经开始争论平均市盈率是否过高,基金公司也因此开始有节奏地控制市场的资金供给。

  在2006年末的基金发行中,出现过提前预约的中间地带。原计划基金发行一日,但是由于提前预约,投资者参与基金申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日。

  

证监会一直非常重视规范基金销售行为,包括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目前正在完善基金销售的规则体系。在2006年上半年,一些
货币市场基金
违规操作,短债基金遭遇巨额亏损,后续基金公司报送的这两类基金产品也未获得监管机构批复。

  淡看券商推荐十大牛股

  在经历了2006年的大牛市后,证券公司研究所等市场研究机构也热情高涨,他们在年会上,纷纷推出了2007年十大牛股。但是市场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却对此非常谨慎。

  在股指持续冲高的大环境中,研究机构刚一推出2007年十大牛股,便立刻得到市场的响应,2006年末一批市场明星迅速被打造出来。

  对于目前证券公司的“创新型”荐股行为,业内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专业研究机构推荐股票无可厚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十大牛股的概念容易误导没有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的个人投资者。

  目前,券商的十大牛股热潮已经被降温。在基金看来,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券商十大牛股更类似于面对个人投资者。基金在证券公司异常热情的情况下,对十大牛股并不感兴趣。

  经历了去年大涨亢奋的一些基金经理也开始冷静,他们认为在今年震荡的市场当中,已经很难再获得去年那样的收获,同时他们也对一些市场此前的热门股出现了不同看法。

  关注新股 关注新领域

  对于大盘股的连续上涨,基金内部已经出现分歧。易方达基金称,去年四季度,大盘蓝筹股的持续走强也使得市场投资理念和操作模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些都是投资者在下一步投资中必须考量的方面。

  在银行股、证券股和保险股火爆的时候,基金经理对这些金融股也有分歧。一些基金表示,始终未持有金融股,实践证明,基金业绩仍然排名居前。他称,目前主要配置了很多物流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一直没有将物流作为一个行业单列出来,该领域是一个市场盲点。

  一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类似于工商银行(601398.SH)、宝钢股份(600019.SH)等大盘股涨幅已经翻倍,未来可能还有上涨空间,但是上涨幅度可能有限。

  该人士还表示,未来基金可能会更多关注新股。一是通过申购新股获得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之间的价差收益。二是目前研究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研究都不是很深入,而且在持有流通股比例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新股在2007年会更加受到基金争夺的资源。

  消息人士还透露,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法务部门正在面临一个难题。一些基金为快速拉高净值,而在两个仓位公告期之间,基金提升股票仓位,导致股票资产占比超过基金契约中规定的上限。这是一种违背基金契约的行为,如果被投资者起诉,基金将会再次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