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我与开放式基金共成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徐扬 2001年9月1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中国内地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在我所工作的交通银行开始发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早上,数百名投资者在银行办公大楼前排起了长龙,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力量。 在基金柜台工作的无数个日子里,我亲历了开放式基金业发展中的悲与喜。2003年是其第一个飞跃阶段,随着2003年年底大盘的走强,开放式基金第一次显示了强大的赚钱效应,“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年净值增长率达到19.5%。开放式基金终于向投资者证明了专家理财、规模运作的优势。“博时现金收益”等三只货币市场基金也在2003年底发行成功,开放式基金的基本产品在国内已经全部产生,齐备的产品线也促使银行服务从单一的柜台服务向为客户进行理财咨询、构建资产组合的方向转变。 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队伍也在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对众多的基金公司进行筛选。他们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从基金公司的封闭基金业绩,到它的股东背景;从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到开放式基金的重仓股票。这也促使我更加勤奋地补充知识,我买了很多基金方面的书籍,每天坚持看《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我还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组织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004年初,在基金赚钱效应的激励下,大量的银行客户纷纷加入基民的行列。“海富通收益”和“中信经典”两只百亿基金的出现也标志着基金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好景不长。此后大盘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迅速下跌,新基金一开放就跌破面值,而一些已经盈利的老基金也转为亏损。到2005年6月大盘跌破千点时,开放式基金净值纷纷下探谷底。 面对着不断下跌的基金净值和承受亏损的基金客户,我切身感受到,投资者在分享基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很多盲目投资基金的客户开始怨声载道、进行赎回,新基金发行量更是少得可怜。作为一名基金从业人员,我知道,我们正在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当时,我还是发现,南方、博时等优秀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净值依然顽强地保持在面值以上并且超越了同期储蓄和国债的收益率,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开放式基金的信心。 机会往往在绝望中产生。上证综指在跌破千点后逐渐回暖,资本市场利好政策频繁出台,交银施罗德等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相继推出股票基金产品。就在这个时候,我从一名基金柜员成为交行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开始负责开放式基金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在“交银精选”发行的日子里,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向客户耐心地讲解开放式基金的优势和特点,还经常深入到相关单位、附近社区进行营销,最终,“交银精选”成功募集资金48.7亿,令刚刚经历寒冬的基金市场感受到一丝暖意。 在2006年初,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年已经来临。截至2006年11月底,121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77.88%,业绩在100%以上的基金数量高达108只,基金首募规模达到4000亿的水平,超过了2005年底的总规模。虽然基金市场异常火爆,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理性现象。比如,很多投资者盲目过度投资;还有的缺乏长期投资的意识,将基金当作股票操作;很多基金销售人员以过往业绩预测未来业绩,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 伴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我越发感到任重道远,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是能否实现我国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一名基金从业人员,我愿意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尽一份绵薄之力!创新和发展的开放式基金让我感受到市场的力量,也得到了长足的锻炼,我有信心和开放式基金迈开奔腾的脚步,一起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