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平安借力并购 国内首家保险系基金将应运而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4: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平安保险欲控股一家内资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程林 坐拥1.8万亿资产总额的保险业如何进入基金行业,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了解到,首家保险系基金可能将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产生。据了解,平安保险已深度介入国内某基金公司的收购之中,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多种因素催化,平安保险收购成功的概率在六成以上。国内首家保险系基金将因并购应运而生。 控股比例是重点 据了解,在对该基金公司的收购争夺中,平安保险面临着来自国民信托等多家公司的竞争,由于去年基金市场火热,该基金公司的净资产也在提高,由此前每股8毛多提升到将近1块钱,而基金公司股东也提出了较高的溢价水平。在谈判之中,平安保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收购后控股权在90%以上。 一直以来,外界都在猜测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设立自己的基金公司,毕竟正式的保险机构设立基金公司办法并未出台,而现在看来,收购原有基金公司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式。有关人士认为,以银行系基金为例,一年一般发两只产品,建立完整的产品线起码得两年时间,而通过收购方式,可以迅速管理系列产品;至于公司形象,平安保险此类机构多年渠道经营的名气是先天保障。 据了解,尽管有包括国民信托以及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竞争者争夺,但各方对平安保险的倾向性较强,毕竟平安的综合实力雄厚,是其他竞争者不能相比的;而平安提出的高比例收购也意味着其对基金行业渗透的坚决态度;再从该基金公司现有股东情况看,或处于变动之中,或是其集团已有基金公司,出让股权的可能性都比较大,这与平安提出的90%控股目标吻合度一致。 条件似已成熟 作为目前保险业唯一未涉足的金融领域,保险机构对设立基金公司的渴望十分强烈,而假设平安保险本次收购成功,将完成金融混业控股的完备架构。 按照现有基金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一旦基金公司新老股东谈判完毕,还须将有关协议报证监会审批,有关人士分析,假设谈判成功,平安保险希望甚大。在过去,也曾有保险公司试图进入基金业,但当时条件并不成熟。如在2004年,人保财险曾与汉唐证券商谈过以债转股方式接手汉唐澳银基金,方案曾上报中国证监会,最后不了了之;其后在华夏基金的股权转让中,也曾有保险机构试图介入,最后败给了中信证券。 在过去,管理层迟迟不对保险系基金放行,或多或少是对现有基金行业的冲击有所顾虑,保险系基金过去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中的持有比例始终维持在1/4和1/3左右,如果其自设基金,将由现基金公司的最大客户直接变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但有关人士认为,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嘉实基金419亿的基金发行,绝大多数是散户,这标志着中国基金持有人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个人理财意识的兴起和基金创富效应的显现,使得基金份额不再过于依赖机构;在另一层面,自200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获得直接投资股票的资格,尤其是2006年牛市以来,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的变化,减持基金扩大直接证券投资的迹象日益明显。 如果现在放行保险系基金,对于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资金入市,以及做大基金市场,培养机构队伍是有利的。而在保监会看来,本身就鼓励保险公司混业经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曾对记者表示,积极鼓励平安保险这类机构走混业经营的道路,而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在去年8月表示,保监会正加快研究通过多种方式设立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金融行业龙头争入基金业 2006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意味着各金融机构将直面国外巨头冲击,压力扑面而来,国外金融巨头大多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 一些机构已开始有计划的混业步伐,2005年,平安集团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2006年8月,平安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打造全国性银行的思路已经清晰,而同时,平安集团旗下拥有平安保险、平安产险、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养老等一系列子公司,假设其基金公司打造成功,将率先形成中国首个完整的金融混业集团。 而对基金行业来说,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增长性的行业,势必成为越来越多核心金融机构的混业平台,从2006年的数据就可以发现,三家试点的银行系基金全部达到百亿规模,其中工银瑞信两年时间规模已经排到全行业第五,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银行之后,保险系基金的进入,将进一步使得中国基金业格局在几年内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看到,中信集团正在打造基金巨头,各银行系基金苦心经营,传统基金巨头或积极求变或停滞不前,一些新兴基金公司凭借业绩异军突起;在未来,一个由各金融行业龙头控制、一些大机构、以及国外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大机构博弈格局正在形成,一些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金公司也将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基金行业将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