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基金变形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3:43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李域

  在开放式基金净值高歌猛进的同时,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对多只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降低基金净值。

  “中国基金业只用了八年就走了海外基金行业近百年的道路,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所推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基金业之所以能保持其六十余年的清白历史,主要应当归功于基金内部治理结构各要素、监管机构在该时期的基金市场发展中有效激励和制约了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因此,我们也要对快速成长的中国基金业进行反思。”

  缘此,我们需要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史进行追溯。

  翻开海外基金绩效排行表,近三月来绩效排名前三名的荷银全球新兴市场债券配息、JF菲律宾和新加坡大华投资基金,三只基金中无论是债券型还是偏股型的基金,基金的单位净值有的高达69.56美元。

  八年发展成就巨大

  投资基金虽产生于英国,但真正的发展却在美国。20世纪初叶,自由放任的思潮在经济领域里大行其道,于是英国的投资信托制度被引入美国,时隔不久,美国也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公司型开放式即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从那以后,基金这个金融市场上新成员就一直活跃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

  然而,20年代末那场罕见的世界经济危机和全球股市的崩盘,令兴起不足十年的美国基金业遭遇重挫,大部分基金倒闭或停业。

  而中国的基金业在发展八年后,虽间或波折不断,但总体来说行业的发展还是持续上升、健康。

  “八年的发展,可以用成就巨大一言蔽之。”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经历了美国股市的大崩溃后,基金业开始逐渐成为美国主流金融行业之一。一直到1971年,离基金行业最初在美国出现已经有50年的时间,基金的产品创新开始出现了。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和收入基金等相继出现使得美国基金业百花怒放,发展迅猛。

  进入20世纪末,美国经济持续走强,同时号称是消除了经济波动周期,与此相对应,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业在刺激美国基金业的发展。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的基金产业总是适应资金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进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美国的基金规模在全球独占鳌头。

  国内基民犹如惊弓之鸟

  “作为一种引进的

理财产品,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成绩优秀。” 路透集团旗下理柏(Lipper)基金研究机构中国研究经理周良对记者谈道,“从产品创新来看,中国的基金业跟踪国际市场的步伐非常紧密,比如ETF,在美国推出几年被中国引进。”

  同时,按照入世协议,外资入资基金业的比例限制已于2004年12月11日有所放松。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基金业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体制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在基金上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模型,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国内基金业更为健康的发展。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国内共同基金规模逐渐扩大,而且产品线正在逐步完善,从股票型基金到债券型基金,再到保本基金,准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的产品贯穿高中低风险各个系列。但这个市场瞬息万变,交易也日趋复杂,中国还不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的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周良也表示,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基金注重短期收益。

  “基金公司在发行开方式基金之初会担忧销售遇冷,在发行之后,害怕遭遇赎回规模过大,而影响公司运营,都是属于基金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广州一位证券公司副总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基金市场的购买双方还没有承受大额基金的能力,股市一下跌,很多投资者如同惊弓之鸟,慌忙出手持有的

理财产品。”

  监管思路转向市场主导

  如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基金业的监管也采用“家长模式”,即对基金公司设立、运作乃至资金的投资交易事无巨细皆严加管教。而早期的基金立法的优惠和保护却一直贯穿着“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思路。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监管层的意图在改变,提出了“市场能决定的就要由市场决定”等思路,表明投资者开始享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但基金的监管方面离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差距,在信息披露方面还有待细分。

  巴曙松认为,“二八现象”、“羊群效应”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同质化、操作风格漂移等问题。虽然基金产品名目繁多,但难有其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基金市场正逐渐与国际基金市场趋势相吻合,普通投资者所追求的也并不拘泥于百元基金的形式,而是完善的投资环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