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满城遍是基金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3:42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李域

  请假或者旷工,双休日取消出游而去排队买基金,对于近一两个月的广州市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将定期存款取出来购买基金也是天天都有发生的,甚至还有人卖掉房子,将几十万元的售房款全部投资在基金上。

  目前,满城遍是“基金客”。只要在城内到处转转,在银行、证券公司的基金销售商面前,购买者排长龙抢购的景象随处可见。

  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在第一个发行日内就募集到约400亿元,中国基金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基金就这样被嘉实基金拿走,全球投资基金发展史上也诞生了一个新的纪录。“基民”们如此疯狂,谁说中国证券市场缺钱?

  基金也疯狂

  11月20日中午12点,陈小姐风风火火冲出办公室,撑着雨伞在雨中疾跑到几百米外的建设银行仓边路分行。她是冲着当天开始募集的华夏优势增长证券投资基金而去的,令她庆幸的是她跑得比较快,如愿认购了3万元。她步出银行的时候,一个迟来一步的外地人在拼命地跺脚。“他刚下飞机,从机场赶过来提取了保险柜里的几十万元,准备认购华夏基金,可他迟了2分钟,已经买不到了。”

  事实上,投资者认购的踊跃程度大大超出了基金管理公司的事前预期。11月28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给潘小姐和其他基金持有人的公开信中称:“我们在发行首日就向中国

证监会申请提前结束发行,证监会也破例允许我们突破关于重大事项提前三天公告的惯例,同意我们在公告当日即发行次日结束发行,但当日的认购规模仍然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导致基金总规模大大超出了事前预估规模。”

  基金扩容加速

  数字比较很枯燥,但通常也最有说服力。

  5月初,新发基金已经开始初露端倪,银华优质基金,广发策略优选都取得了很好销售的成绩。6月,伴随股市的持续上升,新基金的发行也进一步升温度。8月,在上证指数急剧下跌200点的同时,6只新发的股票型基金依然募集264亿元。9月,新发基金更是成绩斐然,结束发行的新基金数量已经达到59只,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152.64亿元,远远超越了去年全年1003.61亿元总发行规模。如果加上在发的5只基金,那么今年前九个月基金发行总数就可以达到64只。

  而在11月底,今年总共新募集证券投资基金84只,规模达3301亿元,同比增长了262%。与此同时,基金持股市值大幅增加,较今年初增长了110%。基金数量也增加到294只,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6312亿元。

  如此多、规模大的基金相继进入市场,必然会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化。

  百亿基金时代到来

  12月7日,嘉实基金在《证券时报》和其公司网站刊载了“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型基金提前募集结束公告”,公告表示原定募集期限为2006年12月7日至2006年12月21日,鉴于广大投资者的反响热烈,将截止日由原定的2006年12月21日提前至2006年12月7日。

  当天下午4点半,关于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运作会就开始紧急召开,之所以谓之紧急,大概是嘉实基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市场如此狂热。果不其然,嘉实基金副总李道滨也表示:“最初估计,嘉实策略规模最多就是200亿。”

  “都是因为基金的赚钱效应,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状态。”路透集团旗下理柏(Lipper)基金研究机构中国研究经理周良对记者说。

  一位银行负责基金销售的人士也对记者说:“有趣的是,现在销售人员已经开始忽略哪家基金发行的份额多,而是看,哪只基金募集的时间短。”

  在基民的狂热购买潮中,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和发行速度不断被推高。

  记者了解到,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原定发行截止日为12月8日,但只在11月20日、21日两天就募集到141.02亿元,宣布提前结束发行。而12月1日发行的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基金,仅一天就结束发行,募集资金也超过120亿元。

  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刚开始发行的一天就“闪电”结束,还创造了419亿的首发纪录。

  “以前百亿基金很遥远,但今年的市场表现令人瞠目结舌。”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说,“储民、股民变成基民,让这个市场彻底火了起来。”

  投资基金是已成趋势

  “你有认识的基金经理吗?”就在近几天,一位闺中蜜友陈小姐突然询问记者,“亲属大部分都开始投资基金,我也要适当进行投资。”像陈小姐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统计也显示,11月份,沪深两市新增基金账户超过15万户,大约是10月份的3倍。12月份,仅1日、4日和5日三天,新增基金账户超过27万元,是同期新增A股开户数的3倍以上。

  单就2006年12月4日一天,新增基金开户就超过9万人,这超过以往一年基金的开户数。而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也显示,相较9月,10月末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是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以前是找客户买基金,甚至员工内部都还有分配基金销售量,很多同事没完成任务还自己解决,而今年,全是客户主动电话来,要用储蓄买基金,一些客户因为拿不到买基金的号码而对银行不满。”一位银行的基金销售人员欣然说。

  从种种迹象来看,基金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储分流储蓄的主要工具。

  “我国目前有1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这些资金早晚要分流,现在看来,公募基金正在承担着分流。”广州一家证券公司的副总告诉记者。

  “不只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为销售重点了,中行在西藏拉萨的网点也出现了排队买基金。”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边远地区的销售量现在也可以上亿元,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双重热情推动下,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增加到7414亿元,今年新发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元。

  “股民”变为“基民”

  “跟着基金就能赚钱,是现在普通投资者的观点。”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嘉实基金一天发行的419亿超大基金来说,市场研究得也相当‘到位’,甚至出现了‘嘉实增仓概念股'板块,比如宏图高科(600122.SH)、华西村(000936.SZ)等的大涨就是明证。”

  其实,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上升,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可以说基金发行疯狂的背后是充裕的资金。

  “中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金融领域看,公众对

理财的需要日益强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博士也向记者表示,“实际上,在国际金融界,中国市场确实被视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据波斯顿咨询公司有关测算,中国富裕居民持有的投资资产超过4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财富的集中度也相应提高,初步测算结果是中国30%的财富集中在0.2%甚至更少的人中,因此逐渐增长的财富总量以及财富在人群结构和地域结构上的集中,正是个人理财金融服务发展的基础。”因此,基金发行狂飙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当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实际上还兼具发展中国本土理财业的历史使命。”巴曙松博士讲,“如果中国内地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这些富裕起来的个人理财需求,那么,市场自然会开辟自己的道路。据海外机构的分析,本土有部分人将需要理财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香港的银行账户。”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适时指出,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首届证监会主席、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也表示,目前证券市场上从以散户为主转向机构投资者为主、短期投机为主转向长期投资为主的趋势已经出现,这是我国股市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目前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QFII、

社保基金、企业千金和保险资金等,而且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正在增加,市场博弈也由机构投资者或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转变为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上述证券公司副总表示。

  由此看来,监管层的意图也是让“股民”逐渐转为“基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